APP下载

新时代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艺术化”研究与实践

2020-06-01王阳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艺术化

王阳

【摘 要】新时代,工科院校思政课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艺术化”思政教学,不仅丰富了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发挥艺术作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发展。思政课程“艺术化”的实现还需要具体的措施,要保证方法的合理性,要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艺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154-02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要面对新使命、“思政课程”要转向“课程思政”的特点。思政教学的发展要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目标。教学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程“艺术化”改变了思政课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学更具有亲和力,为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一、思政课程“艺术化”体现出的功能

(一)审美导向功能

思政课程“艺术化”让课程具有了审美导向功能,思政与艺术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一方面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另一方面,在艺术实践中还可以深入理解美感。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艺术鉴赏的相关内容,思政课程增加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课堂气氛变得艺术化,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艺术品的鉴赏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价值取向更加明确,艺术修养走向了更高的层次。

(二)艺德育人功能

艺术品具有感染力,因此实现了艺德育人。思政课程“艺术化”有助于学生坚定既有的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在精神上追求积极向上的艺术。艺术具有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艺术的目标是德艺双馨。艺术具有的德育功能体现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方面。思政课程融入艺术内容,学生的心灵可以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受到了熏陶,具有无形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在思政教学中讲解国画《长征》、音乐《保卫黄河》、版画《抗战》等经典艺术作品,学生在审视艺术作品的同时,可以深入理解思政理论,实现心灵触动,引发共鸣,学生的学习会由“被动”转向“主动”。

(三)寓教于乐功能

思政教育结合艺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受教者的审美得到满足。在思政教学中借助艺术品的感染力,寻找和挖掘切入点,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与思维特点,保证思政教育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工科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专业特点,挖掘与利用艺术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选取相关的艺术案例、作品及视频资料融入教学,教学更具有实践性、灵活性、互动性,改变了工科类大学生对思政课内容单调的固有偏见,学生的学习会由被动转向主动,从不想学发展到我要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理解深奥的道理。

二、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艺术化”的现状分析

(一)思政课程“艺术化”的功能已初步显现

艺术资源融入思政教学发挥了文化载体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活跃了思政课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并提升了艺术价值观,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美的熏陶。比如思政教学中融入《黄河大合唱》《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歌曲,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让学生欣赏经典舞蹈作品《八女投江》《那一片芦荡》,可以体验到抗战历史,体会到中国人民奋勇拼搏、善良包容的伟大情怀,推动了思政教学的发展,学生在艺术熏陶下可以更好地形成价值观。

(二)思政课程“艺术化”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不足

思政教育“艺术化”的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思政课程与艺术类课程融合对于工科院校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艺术资源的把控处于劣势;思政课程“艺术化”教学多局限于陈旧案例解说,教学内容多为抛开式问题,比如“体现了什么精神?”“值得学习什么?”等类似的疑问,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当前,工科院校的思政课程“艺术化”还处于探索初期,融合还处于脱节的状态,缺少完善的教学模式,教学多是借助于赏析音乐名曲、绘画作品等,教学环节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创新。

三、思政课程“艺术化”的协同育人对策

(一)探索思政课程“艺术化”的教学改革

针对思政课程“艺术化”需要完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找准思政课程可以融入艺术的切入点,将艺术教育元素融入到思政教学的各环节,使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协调统一。创造性推动思政课程“艺术化”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實现“思政课程”与“艺术”融通。 针对思政课程“艺术化”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方式加以改革,要结合立足工科专业的教学规律,围绕思政课程“艺术化”的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借助专项教改项目,培育“特色示范课堂”,推动思政课程“艺术化”的教学机制创新。要将艺术教学资源融入思政理论课,探讨思政课程与艺术类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特征,充分挖掘艺术类资源的育人价值。

(二)实现思政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深度融合

思政课程与艺术类课程要实现深度融合,需要实现协同效应,将相融合的内容加以筛选、整理,分析艺术资源中包含的思政基本原理,然后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在融合教学中,要不断反思、总结,将其更好完善。不同的课程内容,其关联度越大,效果越好,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要有广博的艺术视野,从而挖掘出与思政教学高度匹配的课程内容。在融合中,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授课教师要利用艺术资源,开发体现创新性的工科思政教学模式。比如,对比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差异,来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思政课程“艺术化”的教学要打破传统模式下的说教和灌输,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课堂活力与艺术气氛,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借助鲜活的艺术加以表达,拉近思政理论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三)提高思政教师的艺术素养

在思政课程“艺术化”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授课教师的个人水平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程“艺术化”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需要注重提高思政教师的艺术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程“艺术化”的效果。授课教师注重积累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艺术修养,以加强思政教育与艺术的有效统一,实现思政课程“艺术化”协同育人的目标。专业教师注重各类艺术的精华,特别是要从国家主题教育文艺作品着手,深入挖掘教育思想,以丰富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发挥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要采用艺术鉴赏的方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参与专业培训和教学实践,更新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最新融合式的教学方法,总结改进教学方法。

四、结语

教学的根本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工科院校思想课程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培养专业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思政课程“艺术化”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借助思政与艺术的结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思政学习“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 号)[Z].2017-12-4.

[3]姚彩霞,张晴晴.思想政治教育文艺载体的内涵、特征与功能[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29(4):82-85.

[4]佘双好,李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方法关系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思政课程艺术化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