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建”管理创 实现党建先锋引领
2020-06-01张学庆
张学庆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1- 013- 02
摘 要 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在用过去传统的党建方式开展工作,即安排党员在固定的会议场所进行宣讲、座谈等,党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热情。另外,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自基层的各行各业,他们的工作大多都比较辛勤忙碌。如果用以往传统的模式过党内生活,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会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展党建学习活动,就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更多流动党员和无法及时参会的党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
关键词 深化“党建”管理创新 实现 党建先锋引领
加快推进“智慧党建”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路径。当前大数据正渗透于现代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深刻把握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变化新要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党建工作平台,让基层党建工作更加舒心、贴心。
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无法满足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意见》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做出了总体规定,是现阶段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性指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随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全国蔚然成风,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覆盖率大大提升。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新事物,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整个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中的作用发挥。
(一)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
大部分社会组织都认识到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组织的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因而满腔热情地成立了党组织,但这只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第一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决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就是在社会组织中建立起党组织,片面强调党组织形式上、数量上的全覆盖。这是不够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对社会组织内部党组织的角色定位,作用发挥,自身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和贯彻执行。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已建或在建党组织的指导。有些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的党支部视为上级党组织派来监视社会组织的派出机构,害怕上级党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会通过党支部干涉自身业务发展,因此对党支部抱有怀疑、孤立和漠视的心态;有些社会组织往往将成立党组织当做一项自上而下的指標任务,照搬照抄机关行政单位的党组织建立模式,把党组织的作用笼统地归结为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应付主管单位检查、过常规而单一的党组织生活等方面。总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部分社会组织的党支部成为了一个摆设,无所事事、工作被动,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存在异化形态,党组织空转作用严重。
(二)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组织活动方式陈旧落后
目前,社会组织党支部活动单调乏味且没有影响力,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三会一课”方式,与社会组织的主营业务活动严重脱节,不能对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而很难得到本单位的重视和支持。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匮乏。社会组织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并不像政府部门等体制内的单位一样有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从上至下的专项经费划拨,社会组织党支部的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党员缴纳的党费以及上级党组织的有限拨款。由于各地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政策落地困难,来自上级党组织的行政拨款总体来说额度很低;社会组织的党员数量有限,所缴纳的党费对于党组织的贡献微乎其微;再加上社会组织的非公有性质,很少有社会组织会为其党支部设立专项活动经费。没有经费,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被处处掣肘,缺乏活动的空间和设备,也就很难有规律地开展活动,更别提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尚未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社会组织中党员所占比重小,且流动率大,缺乏素质高、号召力强的党务工作者,缺乏为社会组织的党支部争取活动经费、制定制度章程、开展特色活动的带头人,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党员身份并不能给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带来职位提升、收入增加等实际利益,党组织活动反而会占用有限的工作时间,所以社会组织人员的入党愿望不太强烈;至于拥有党员身份的从业人员则基本上是缺位的、失语的,很多甚至不愿意亮明党员身份,“口袋党员”、“地下党员”大量存在。
(三)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不畅
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关部门都以形成共识,大多能够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的要求,严格搭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管理体制,从组织建设、领导体制、职责任务、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精细化的制度设计。但大部分完美的制度设计都尚未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相关制度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制与党的现行权力结构尚未达成平稳衔接,因而很难落地。现存的社会组织领导体制较为混乱,看似多方重视,实则无人管理: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行业党组织、属地党组织都对社会组织党支部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多头管理体制的关系如何厘清,到底应按条管理还是按块管理,社会组织党支部到底隶属于谁,社会组织党支部的领导责任归谁所有,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被纳入各级党委的任务体系,是社会组织注册、年检、评比的重要维度,但上级组织对社会组织党支部仅仅停留在资格审查、活动和经费监管、党务工作评比等层面,对社会组织党支部的具体工作则漠不关心、缺乏指导。
二、切实推进“三化同构”理念融入基层党建管理实践日常
(一)管理体系化
基层党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不仅涉及领导干部、普通党员,也涉及多方政务。对此,应推进日常管理规范化,根据基层工作需要,加强制度引导,既要有相关的引导机制、管理制度,也要有组织文化、道德规范,建立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日常管理体系。同时,要将日常管理体系化理念融入党建活动的方方面面,以体系化的日常管理增强党建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性。此外,应逐步改善传统的党建管理方式,因人因事开展党建管理,以灵活的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管理环境激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使外部的有效制度措施与内部的良好政治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党建的管理成效。
(二)政治教育常态化
基层党建管理要以党员干部、职工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尊重党员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以有效的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出发点、落脚点,逐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知、理想信念,逐步提高基层党建管理的实效。首先,基层党组织应以党员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培育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新媒体党课、党政网络直播课、党建媒体社交等方式为主,以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政治教育形式为辅,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其次,应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系列化的政治教育创新活动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为基础,实现政治教育网络的全覆盖,积极利用新媒体矩阵传播新的思想理论,为党员干部、职工塑造良好的政治工作环境。最后,应以培育党员、教育干部为原则,对基层党建管理情况、党员情况进行广泛调研;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逐步完善党建管理机制,使政治教育与党建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演讲报告、社会实践、干部联谊会等方式,提高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基层党建管理中的常态化措施。行政工作人性化。基层党建管理不仅要处理大量行政化事务,还要做好党员管理工作,若一味地以强制化的制度手段、管理措施开展行政工作,既难以激发党员的创造力,也难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由此,行政工作要秉持人性化工作理念。一是要围绕党员的需求管理共同体,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能动性,在充分考虑其工作环境、竞争环境、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其创新作用,突破制度束缚,高效率开展党建工作。二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仅要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桥梁和纽带,也要积极探寻增强基层党组织威信的方法,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逐步创新党建管理方式,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借助多种信息工具、政治载体,逐步推进行政工作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普法工作、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融入党建工作中,逐步提高基层党建管理效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结语
深化“党建”管理创新 实现党建先锋引领 需要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征程上,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听!国网西宁供电公司正在奏响强化党的建设、服务青海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強音!目前“互联网+党建”已经历经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设党建宣传网站的传统网站时代,第二个阶段就是开业务系统的OA线上办公化时代,第三个阶段就是开发党建信息App的信息与社交并存的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还要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加强创新和学习,让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程坤鹏,徐家良.新时期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的结构性分析——以S市为例[J].新视野,2018(02):37-42+49.
[2]刘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文化学刊,2019(01):196-197.
[3]王璐,王琪.新时代财经类高校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5):237-240.
[4] 贾穗子,解思维.新媒体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特征与管理可持续性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02):1-4.
[5] 苏超莉.社会治理精细化视阈下社会组织党建创新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06):42-45.
[6] 王培,张洺绮,康月娇.依托人才培养的高校院系研究生党建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