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2020-06-01吴秀平

北方音乐 2020年7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完善,音乐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与提升,但不同教材版本下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僵化也成为重要的阻滞问题之一。在苏教版音乐教材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要具备创新型理念,结合实际带领学生在多元化课堂下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改变固有的教学思维阻滞,给予学生多样性专业性可塑造性高的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对于音乐核心素养的感知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教师角色的转变来提出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以及对于音乐课的教学引导。

【关键词】角色转变;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成才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99-01

【本文著录格式】吴秀平.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J].北方音乐,2020,04(07):199,203.

一、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思维

(一)教学思维的特征

1.人文素养

社会的发展在随着音乐的发展完善而不断进步,可以认为音乐也是记录社会的一种方式。不论何种音乐,都包含着地域性与人文性。在随着传播的不断深入,其中又杂糅着众多情感与追求。音乐的赏析只有在结合时代地域人文背景下,抓住情感精神的流露,才能感受到其中所含的深刻内涵与意义,才能把握住音乐的魅力。

2.音乐性

音乐课其音乐性是最本质的学科特征,要求听者与创造者充分利用听觉来聆听其中的内涵,更要依靠肢体动作,语言文字,音乐记号等第二表现力的因素,来通过歌曲舞蹈等互动环节来展现音乐情感,体会音乐内涵,感受音乐场景和人物形象。

3.与教学实践结合

在强调对于学生听觉感知后,感受到音乐内涵的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将学生所感知到的内涵技能情感信息外在化,自主创作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对于音乐的理解。针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载体来推动学生理解情感内涵,是音乐课程的特殊性的体现。

4.审美观的培养

学生在感知到音乐的情感表达的同时,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互动表达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词作魅力,从而更深的领悟到蕴涵的情感意境的表达,从而达到身心的愉悦,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上体会到合作交流,音乐赏析的魅力,加深对美的理解认识。音乐课上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思维的重要导向。

(二)存在问题与现状

1.注重知识理论教育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大多关注歌曲基本要素,注重理论性知识,强调对于学生的教育为机械性灌输,只练习拍子与技巧来更好的唱歌,而忽视对于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对于歌曲情感内容意境在音乐基本要素中的表达与体现,脱离对音乐的情感把握。不同的风格歌曲在不同的旋律中所直观体现出的情感对于學生的直面感受难以把握,造成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兴趣关注度逐渐降低,更有可能对音乐知识产生误解。

2.忽视教学方式的主次

在课前引导中,通过媒体视频图片来给学生进行音乐课的学习,忽略了音乐的听觉作为最重要的表达感知方式,从视频中来获取音乐内涵是背离音乐教育的目的的。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情感意义,划拍数拍的对错而不是组织聆听合作创作的小组活动模式。采用大量时间来分析节拍,节奏,旋律等等,体验方式的理论僵化忽略了音乐的学科特性。学生不注重聆听,视觉感知远远大于听觉,听觉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时间的教学下,审美疲劳会使学生对于课堂关注度不高,无法内在化音乐内涵,过于具象化表达也不利于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思维的主体结构,教师在课堂上更强调目标性的教学,注重教学目标中达到的目标效果,“应该怎么办,要怎么做”过分关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是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感知度高的学生课上往往多关注其的问题回答,下意识忽略了感知能力弱的学生,让他们放任自流。教师更注重教学的完成度,忽视对于学生的音乐引导。教师仅注重强调要达成的目标效果,一直“提要求”,随时关注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已达标,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表现情况,课堂中缺乏鼓励与肯定。

(三)教学思维的转变

1.树立听觉优先的感知方式

以听为主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对歌曲,歌唱,综合性教学,还是在感受,欣赏,表达的创造领域中,都要听觉先行。以其它的方式为先,都会破坏其最根本的学习途径。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奏特点与律动,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联想,使得学生的听觉敏锐能力与听觉意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在听觉优先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多方感知的侧面辅助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的联想能力,将音乐内在化并通过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具象化。

2.学生主体的建立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思想,建立学生主体课堂,鼓励肯定学生,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优势来肯定认同并促进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要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理解,抛开书本的情感表达的模式固化,聆听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并为他们答疑解惑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转变

(一)针对性强专业知识广的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挖掘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深刻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实践创作中吸取教学的重点,因人而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适合学生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的课上参与度与满意度,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因材施教因课而教才是新时代下的老师应有的教学。

(二)多活动形式下的音乐教学,在现代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认知程度远远大于教材音乐。教师要不断开创新型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的改编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办音乐沙龙,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对于乐曲的表现形式,通过模唱,舞蹈,演奏等方式体验不同形式的音乐之美。

(三)情景再现教学方法,情景再现在课堂的应用在于给学生营造教学氛围,提供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氛围,依靠角色扮演或者角色模拟让学生自己代入沉浸学习,引发学生对于歌曲的共鸣与理解,增强学生的识谱编创唱谱能力。同时,情景再现可利用在对于教师教学的改进。教师还原课堂问题,由教师代入学生角色体验不同教学模式的差异,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变模式,促进教师的反思改进。

三、成才理念下的教师教学

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在于其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成才”理念的建立对于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必要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自己的音乐旋律,并对他们的自创音乐进行专业化完善,为他们提供表演舞台。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两种不同形式在促进歌曲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鼓励学生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明灯作用。

四、综述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作用,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度与兴趣程度。以教师的专业知识,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与艺术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新模式下打造适合教学适合学生“成才”的音乐课程,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婧.基于新课标的音乐教师教学思维转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邹雯雯.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209-210.

[3]贾俊.成才理念下小学音乐(苏教版)歌唱教学的思考[J].教法新探,2014(9):80-81.

作者简介:吴秀平(1987—),女,汉族,福建漳州人,中学一级,本科,学士,就职于厦门集美中学,主要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以人为本观念下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变研究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