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脊调曲法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效果▲

2020-06-01梁恩龙闭杰武

广西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错缝整脊骶髂

李 玥 梁恩龙 闭杰武 安 平

(广西骨伤医院骨三科,南宁市 530012,电子邮箱:23295089@qq.com)

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又名产后骶髂关节紊乱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骶髂关节部位痛和坐骨神经痛,以前者为甚,疼痛可沿下肢放射至小腿、踝、足部并伴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类似于神经根受压表现,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产后腰腿痛的原因之一[1]。由于该类患者多处于哺乳期这个特殊的阶段,使临床药物治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简单的手法和理疗未能使该病得到很好的缓解,因此,亟须寻找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本研究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为出发点,观察整脊调曲法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广西骨伤医院住院的60例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2]中关于骶髂关节错缝症的相关标准。前错缝: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病侧下肢较健侧伸长,髂后上棘处有凹陷感,X线摄片显示髂骨稍向前下错位,患侧耻骨联合略向下移动;后错缝: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病侧下肢较健侧缩短,髂后上棘处有饱满感,X线摄片显示髂骨稍向后上错位,患侧耻骨联合略向上移位。纳入标准:(1)愿意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治疗同意书者;(2)产后半年内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骶痛的患者;(3)急性病例,表现为骤然起病,患侧臀部及下肢胀痛麻木,以及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或触电感,患者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翻身坐起或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等;(4)无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科疾病、感染等。排除标准:(1)未产女性、妊娠期妇女、产后超过半年的患者;(2)妇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科疾病、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产后骶髂关节错缝者;(3)存在严重的脊柱畸形不符合整脊调曲适应证者;(4)入组前4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5)不愿意合作者;(6)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和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37(28.83±3.96)岁,病程(8.11±3.02)个月。观察组年龄22~36(28.17±3.74)岁,病程(7.26±2.34)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广西骨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照射仪治疗、中频投射治疗、外敷自制的五马膏方、针灸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整脊调曲法治疗。参考《中国整脊学》[3],整脊调曲法以现代整脊诊疗学的理筋、调曲、练功为主要原则,应用外治、整脊、针灸、功能锻炼为基本操作方法。(1)前错缝:采用四维调曲法,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于四维整脊治疗仪上,将上半身用环套过腋下,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关节上;用升降板将下半身托起,胸腰段与上半身呈25°~45°,调整牵引仪,使双下肢缓慢逐渐升起,下肢与下半身呈悬吊状,后将托板放至离下肢约30 cm处,以下腹部离开托板为宜;根据患者腰椎曲度调整下肢与牵引床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力的支点作用在胸腰枢纽关节处。牵引时间为20~30 min,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2)后错缝:采用三维调曲法,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于四维整脊治疗仪上,将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关节上下端;调整牵引仪,使双下肢缓慢逐渐升起,随时观察患者变化。角度以下肢伸直,髋关节与躯干呈90°为标准。牵引时间为20~30 min,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操作注意事项:束于下肢的带子不能固定在髌骨上,而且要松紧适度,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双下肢悬吊需逐步升高,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牵引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度,逐渐增加牵引时间;牵引时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撤除牵引时要均匀、缓慢,解开下肢牵引带后要缓慢将托板放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0天、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4]从主观症状(包括下腰痛、肢体疼痛或麻木、步态)、临床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受限度 3 个方面对人体功能性障碍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2)治疗前、治疗后第20天、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5]评价患者腰腿疼痛情况。用一10 cm直尺,两端标明0~10刻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远期疗效评价 于出院后第3个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进行远期疗效评价。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生活能力;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好转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0天、出院后第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x±s,分)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20天、出院后第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出院后第3个月,观察组好转率为93.33%(28/30),对照组好转率为70.00%(21/30)。观察组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χ2=5.454,P=0.019)。见表3。

表3 两组出院后第3个月临床好转率比较(n)

3 讨 论

骶髂关节错缝是妇女产后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以妊娠期过劳、产后劳累、用力不当较为常见。妊娠期的脊柱、骨盆失稳,主要是因为机体激素水平的改变使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胸腰椎周围等部位的肌肉、韧带松弛,且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及妇女体重增加,骨盆前倾,重心后移,腰椎曲度加深,椎间盘受到挤压,加速了椎间盘退变、突出,同时,增大的子宫削弱了腹部肌肉力量,使腰背部肌群被动代偿,持续紧张做功而易疲劳,进而导致前后身体肌力失衡。分娩后,骨盆回位,由于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松弛,存在回位过程错位的情况,从而导致骶髂关节错缝造成腰痛、腿痛等[7]。

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认为,临床上脊椎错位所致运动障碍、脊髓、脊神经和椎动脉之损害,主要之病理基础是椎曲改变[8]。复位可使脊柱恢复原来的生理解剖和力学关系,调曲可使脊柱对位、对线、对轴,是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类相关疾病治疗的核心[8]。目前,非药物疗法是产后妇女腰腿疼痛治疗的最佳方案,中国整脊调曲法是在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的基础上,以“整脊调曲法”为主,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使脊柱、骨盆整体的骨关节对位、对线、对轴,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推广,中国整脊学的理念及治疗方案因具有自身的优点而在骨科痛症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可降低患者选择脊柱外科手术方案所带来的医疗风险和经济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20天、出院后第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出院后第3个月观察组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整脊调曲法对于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腿功能,与其他研究结果[9-10]相似。

综上所述,整脊调曲法用于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方法简便,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腿功能,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错缝整脊骶髂
脊柱缘何“骨错缝”
“整脊”真能让人立刻长高吗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考
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的临床研究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针灸整脊:整合中西医观点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