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6-01冯育基廖润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吸收性泪液干眼症

冯育基 廖润斌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516100

临床眼科疾病中干眼症较为常见,以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眼科疾病的总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中老年群体为主[1]。相关数据报道显示,干眼症的发病率为15.0%,其中64~84岁的群体占比超过80%[2]。药物治疗是干眼症治疗的主要方式,临床常通过人工泪液、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来看并不理想,对患者依从性的要求也比较高[3]。对于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而言,近年来泪小管栓塞治疗日益普遍,但对于不同程度的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有何差别并未见太多报道[4]。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中、轻度的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价值,纳入我院收治的64例(128眼)该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7年8月—2019年1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64例(128眼)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展开分析。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制定的《干眼症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5](2013年)相关标准分类,轻度34例,共计68眼;中度30例,共计60眼。轻度:男18例(36眼),女16例(32眼);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4.31±2.69)岁;病程0.2~6年,平均病程(2.10±0.45)年。中度:男16例(32眼),女14例(28眼);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4.31±2.69)岁;病程0.2~6年,平均病程(2.10±0.45)年。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病情程度中、轻度;(2)经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确诊;(3)精神和认知正常;(4)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重度干眼症者;(2)合并泪道狭窄阻塞者;(3)合并眼表严重活动性炎症者;(4)合并免疫性疾病者;(5)基本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实施人工泪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可行性泪小管塞栓治疗: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聚对二氧环已酮材料制作)由美国Lacrimedics公司提供,其中长6mm,直径0.5mm。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点表面麻醉剂奥布卡因(爱尔凯因)3次,泪点扩张器对上、下泪点进行扩张。采用无齿显微牙镊,夹住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栓子,将其放入至泪小点内,借助镊子送入泪小管内,上、下泪小管均栓塞。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中、轻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指标。(1)疗效判定标准[5]:干涩感、畏光、异物感等主观症状基本消失,SIT在7mm以上,BUT延长时间超过12s,FL实验检查阴性表示显效;各主观症状有所改善,SIT在5~7mm范围内,BUT在10~12s范围内,FL为阴性表示有效;与上述标准不符,甚至病情加重表示无效。(2)6个月后复查分析BUT、SIT、FL情况,计算平均BUT、SIT和FL,并与治疗前对比。①BUT测量:向结膜囊内滴入1滴荧光素钠,患者正常眨眼,从最后1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②SIT实验:于暗室内,行地卡因(1.0%)(爱尔凯因)表面麻醉,5min后将滤纸条(规格5mm×35mm)上端标记处对着于结膜囊内的中处1/3,其余部分自然下垂于睑裂,嘱患者闭眼休息5min,然后将滤纸条取出,2min对浸湿长度进行测定。③FL评分:角膜分为0~3四个象限,分别表示无染色、轻度染色、中度染色和重度染色,分值0~12分,评分越高表示染色程度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轻度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UT、SIT、F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种程度患者BUT、SIT均高于治疗前,FL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患者治疗6个月后BUT高于中度患者,但SIT低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泪液缺乏型干眼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病程长、进展慢、易反复等特点,会对患者的眼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药物治疗是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人工泪液、抗生素、促泪液分泌物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获得了临床认可[6]。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潜在的副作用也会埋下安全隐患。因此,临床仍需进一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泪小管塞栓术是治疗干眼症的新型方式之一,有别于传统药物治疗,该治疗方式通过将泪小管栓在裂隙灯下置入泪小管内,使眼表泪液从泪道排出减少,延长生理泪液在眼表停留时间[7]。目前泪小管塞栓术的应用材料的构成丰富多样,可以分为可吸收性和不可吸收性,前者为可逆性永久性栓塞治疗,后者由胶原或聚合物制成,可维持3~6个月不等[7]。临床对于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术的治疗研究比较多,均认为该方式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效果明显,但针对不同程度的干眼症患者,其治疗效果有何不同并没有太多报道。本文尝试采用可吸收泪小管塞栓治疗泪液缺乏型干眼症,通过对中、轻度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和轻度患者FL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轻度患者治疗后BUT高于中度,SIT低于中度(P<0.05),说明对于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采用可吸收泪小管塞栓治疗差异不大,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中、轻度患者的病情较轻,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的应用,能够减少泪道引流通道的流出,维持泪液渗透压,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对角膜进行保护,有利于各干眼症状的缓解[8]。

综上所述,中、轻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可吸收性泪小管塞栓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吸收性泪液干眼症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EDANA吸收性卫生用品管理计划
观察局部应用吸收性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