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0-06-01王丽
王 丽
东莞仁康医院心内科,广东省东莞市 523900
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群中出现率较高的一类心脏疾病,且近些年发生率因为老年化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心力衰竭处于慢性阶段时,控制好病情,改善临床症状非常重要[1-2]。慢性心力衰竭常容易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引起脏器灌注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心脏骤停,患者会有休克表现[3]。所以临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须做好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减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药物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磷酸肌酸钠是临床一种新型药物[4],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80例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0.28±9.36)岁;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31±1.18)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59±9.14)岁;病程0.4~4年,平均病程(2.27±1.1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关于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病情处于慢性期,均存在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处于急性期,合并精神异常或者认知功能异常,存在沟通障碍,合并严重心、脑、肾脏器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对治疗依从度过低。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如针对病因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酸碱平衡、感染预防、给予吸氧;另外要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叮嘱患者保持足够休息。依照患者病情利用相应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可选择速尿;血管扩张剂可以选择硝酸异山梨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选择卡托普利;洋地黄类强心剂,可以应用地高辛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倍他乐克。1个疗程治疗2周,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利用磷酸肌酸钠(国药准字H20058621,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2次/d,1.0g/次,1个疗程治疗2周,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活动耐力: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两组6min步行距离(6-MWT),在一条平直的道路上,让患者根据自己速度行走,中途可以休息,记录6min内患者行走总长度,长度越长表示患者活动耐力越好。心功能: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1.5 疗效标准 按照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判定,治疗后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NYHA分级提高超过2级,患者症状均消失,视为显效;治疗后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NYHA分级提高1~2级,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视为好转;治疗后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NYHA分级提高不足1级,患者症状仍明显,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 活动耐力 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均有增加,明显长于组内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6-MW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6-MWT改善比较
2.2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有变化,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注:t、P为两组治疗后比较。
2.3 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 5,P=0.045 0<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当前因为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生物化学改变中,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发挥着重要作用[5]。心力衰竭出现时,心肌细胞缺氧以及缺血情况已经持续存在较长时间,这一情况会加快心肌细胞重构,使心脏舒缩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除此之外,针对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缺氧、缺血这类能量缺乏会使心肌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出现异常,心肌超负荷情况下如果受到错误表达的基因调控,蛋白合成速度会加快,合成的新蛋白含有返祖构型胎儿蛋白,使肥厚心肌细胞的寿命减少,心肌疲乏会加快,出现衰竭的风险更高[6]。
心肌肥厚、神经激素系统变化都是慢性心力衰竭出现的病理机制,受到各类机制的作用及影响,机体心肌细胞会受损,心脏舒张功能以及心事结构都会出现不可逆改变[7]。临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常规方法包括神经内分泌抑制、强心、血管扩张、利尿等,不过这些常规治疗仅能暂时稳定患者病情,不能使患者病情得到真正改善[8]。
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知,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能量供应非常重要。本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72.50%(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辅助应用磷酸肌酸钠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因而患者的活动耐力也能够得到更为明显的提高,这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分析磷酸肌酸钠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具体作用机制,体现在可以使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明显减轻,能够对磷脂酶A2活性形成有效抑制,减低膜磷脂中溶血性磷酸甘油浓度,因而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纤膜结构的完整性,维持缺血心肌电位的稳定性[9]。另外,这一药物可以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减低心肌线粒体膜电位,使其结构完整性得以维持,还能够确保氧化磷酸化的功能正常[10]。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于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患者活动耐力明显提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