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寝室室友显著性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标对表,聚焦发力“五个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和环境思政),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积极落实相关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坚决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立足实际,全面推进“五个思政”落实落地,制定了推进“五个思政”落实方案。方案中指出:创新发展“环境思政”,强化环境育人,发挥文明创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夯实文明创建工作的基础,深入开展“文明窗口”“文明寝室”等文明细胞创建工作。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非常重视环境思政的建设,在环境思政中重点提出了“文明寝室”这一文明细胞的创建工作。

寝室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场所,是在校期间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他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里,他们学习、生活、社交,寝室人际关系的优劣影响着每一位寝室成员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在生活习惯、性格个性、沟通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寝室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化解,久而久之,矛盾不断升级,人际关系紧张,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谐。

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环境思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大量研究成果,比如冯国元提出新时代高校寝室育人文化体系构建的3个方面:物质层面文化构建、精神层面文化构建和育人体系构建[2]。李保佳透过“林森浩案”分析了高校寝室矛盾的成因和解决途径[3]。贺恩格从文化背景的视角分析寝室矛盾冲突的因素,提出构建文化矛盾的交流疏通机制、构建从价值冲突到共享的机制、构建寝室矛盾的快速反应与干预机制、构建寝室文化心理机制[4]。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是理论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实证分析的文章极少。本文对当今高职院校寝室人际关系现状作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用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21份。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 研究内容

问卷共设17道题,内容包括性别、年级、学科性质(文科、理科),家庭成长背景(是否来自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在父母身边长大、消费水平),在校身份(是否学生干部或者党员),寝室成员特征(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寝室娱乐活动频率),是否与室友发生过矛盾,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认知(寝室价值观、寝室不和谐因素有哪些、室友间友好相处靠什么),应对寝室矛盾的方式方法(对他人的行为有意见时会怎么做、影响了他人后怎么处理)及寝室人际关系现状。

(三) 数据处理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 统计模型建立

选取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即问卷中的问题:你认为你们寝室的人际关系如何?)作为因变量Y(Y可取值:非常融洽、一般、矛盾重重,分别记为a、b、c),自变量记号、含义及其取值见表2。由于因变量属于多次序分类变量,因此选取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问题进行研究(将最后一个选项内容作为对比参照组)。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1如下:

表2 自变量列表

上述模型中,P(Y=a)、P(Y=b)、P(Y=c)分别表示因变量取“非常融洽”“一般”“矛盾重重”时的预测概率;xij表示变量xi取值为j(如x8,2表示变量x8的取值为2,即消费水平在每个月1000~2000元);αa、αb是常数;βx,x,x为回归参数。回归参数大于0表示该变量对寝室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回归参数小于0则表示改变量对寝室人际关系起负面作用。

在SPSS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似然比检验和参数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年级、学科、性别、是否来自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在父母身边长大、是否学生干部或党员、消费水平、影响了他人后怎么处理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因此这些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选取寝室价值定位、寝室娱乐活动频率、是否与室友发生过矛盾、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作为自变量,重新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2如下:

(二)统计结果分析

在SPSS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模型拟合信息

似然比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该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寝室价值定位、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寝室娱乐活动频率、是否与室友发生过矛盾这4个自变量的作用都是显著的(显著水平都小于0.05)。

表4 似然比检验

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参数估计

由表中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寝室的价值定位对寝室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认为寝室是“家一样的地方”和“情感交流的地方”的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显著优于认为寝室“只是睡觉的地方”的学生(显著性水平都为0.000,小于0.05)。原因在于对寝室的价值定位对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前者会更愿意跟室友交心沟通,交流情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会在寝室寻求帮助和温暖,同时也会有帮助遇到困难的室友的意识,室友间能做到同甘共苦,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而后者在认知上不够全面,在寝室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跟室友的相处形同陌路,人际关系自然不会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2.对于寝室人际关系“一般”的学生来说,寝室娱乐活动的频率对寝室人际关系有较显著的影响(显著性水平为0.042、0.029,小于0.05)。而对于寝室人际关系“非常融洽”的学生来说,寝室娱乐活动的频率对寝室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显著性水平均高于0.05)。在时间和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寝室定期开展娱乐活动(比如运动)能促进寝室成员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对于人际关系一般的寝室来说,一定的娱乐活动能起到增进感情的作用。

3.与室友发生矛盾对寝室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经常”与室友发生矛盾的系数都为负,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12;“偶尔”与室友发生矛盾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说明频繁与室友发生矛盾会严重影响寝室人际关系。而偶尔发生矛盾不会影响到寝室人际关系,原因在于室友间频繁地发生矛盾,会导致本来存在还未化解的矛盾再次升级变得不可调和,矛盾的积压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破裂。而偶尔发生的矛盾可以在双方冷静过后或者通过第三方的调解劝说能够化解,双方相互理解也能重归于好,不会影响到寝室的人际关系。

4.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越高,寝室人际关系越好。因为“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这一因素中“都很积极参加”“部分积极参加”“偶尔参加”的系数分别为3.477、3.001、3.122(2.947、2.937、2.802),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这也说明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对寝室人际关系有显著的影响,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更差。造成这一显著影响的原因是,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学生往往是热爱集体、性格开朗、为人友好、容易相处的,这样的一群学生生活在一个寝室,自然会是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人际关系也会更和谐稳定。

因此,代入估计的参数,可得到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三、结论与建议

在高职院校中,寝室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其人际关系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创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十分切合“五个思政”中的环境思政建设的要求。通过上述的模型结果得出,学生对寝室的价值定位、寝室娱乐活动的频率、是否与室友发生过矛盾、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对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创建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

(一) 文明寝室创建“品牌”化

文明寝室的创建是为了树立榜样,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参加文明寝室的评比需要全体寝室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团体合作、集思广益、携手共进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因此,文明寝室的创建应该要凸显特色,形成“品牌”。鼓励学生挖掘寝室的特色元素,比如艺术、红色、体育、健康、学习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矛盾寝室调整及时化

寝室成员间频繁发生矛盾对寝室人际关系有着负面的影响,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日常的思政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处理。定期查寝、谈心谈话,发挥寝室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联络作用,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对于存在人际关系矛盾的寝室,做好关系疏导工作,对于矛盾严重的寝室,在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做出调整,将出现矛盾的当事人分开,避免矛盾升级,发生意外,影响校园安全稳定。

(三)集体活动举办“寝室”化

高职院校寝室成员参加班级、学院、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正面地影响着寝室人际关系,因此,在举办集体活动的时候,可适当地设计以寝室为单位参加的活动,例如寝室文化节等,鼓励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团体参加,增强寝室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促进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提高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度。

(四)行为养成教育常态化

在调查问卷中,其中一道多项选择题:你觉得室友间友好相处靠什么?有90.6%的学生选“相互理解”、79.27%的学生选“自我约束”。可见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还需要每位成员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作息时间、寝室卫生方面做到自我约束。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并形成常态化。可通过定期主题班会、海报宣传等形式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集体生活中做到自我约束的同时对其他成员相互理解、包容,采取定期关灯、断网等强制方式起到约束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寝室是高职院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寝室人际关系的优劣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五个思政”的环境思政中提出创新发展“环境思政”,强化环境育人,深入开展“文明窗口”“文明寝室”等文明细胞创建工作。可见,寝室人际关系是一项重要的思政工作,研究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寝室的价值定位、寝室娱乐活动的频率、是否与室友发生过矛盾、寝室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对寝室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应以寝室人际关系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从创建品牌化的文明寝室、及时地调整矛盾寝室、鼓励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参加集体活动、常态化的行为养成教育4个方面努力,切实做到环境育人,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谐。

猜你喜欢

寝室室友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猪一样的室友
寝室闹鬼记
还有梦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