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会计“审计实务”为例

2020-05-2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函证实务课程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积极组织推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1]。在“互联网+”时代,将线上资源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助力培养高职高水平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以高职会计“审计实务”课程为例,对教育信息化和课程融合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路径探索

所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即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互补,相互结合,提升学习者有效学习深度。混合式教学改革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需要每一位老师针对自己的课程量身打造。在“审计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如图1所示。[2]

总的来说,我们的“审计实务”教学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来设计。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图

(一)丰富的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

线上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我们推进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一些以前原本在课堂上面授的基本知识进行前置,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通过在线学习,带着较好的基础知识以及存在的疑问与困惑走进教室,让我们的课堂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而保障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基于每门课程的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规划线上资源建设是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教学团队根据“审计实务”课程标准、高职会计专业大二学生学习水平及思维特征确定了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广泛筛选互联网教学资源、课程团队自制资源共同构建课程资源库,发布到班级云班课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教学资源选取时,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视频、音频、文档、图片、网页链接、小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资源进行优化搭配。同时,为了防止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充分考虑学生的课余时间不能被无限的课下自学资源所占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所以每次课前所发布的教学资源并不是多多益善,这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需求,精选优质资源,确保学生在30—50分钟内可以完成每次的课前自学任务。

对于线上资源的建设,有些教师会觉得自己不擅长信息技术学科,常常存在畏难心理。其实,我们的教学资源不一定非得使用高端大气的软件和设备、采用复杂的信息处理技术,一些简单的录屏软件,通过几个小时的编辑学习,基本上就可以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微课。对于教师而言,线上资源的建设主要考验的并不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是时间精力的投入。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为了能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还需要教师对已有资源进行修改。我们的“审计实务”课程首先将整本书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对应录制和编辑微视频,并上传教学资源。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利用云班课答疑/讨论区,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上传,教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作为答疑解惑的主体,根据教学需要,有些知识点还可以设计对应课前测试,教师针对大家在自主学习时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为线下教学做准备(见图2)。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及学生活动

(二)精心设计的线下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载体

在学生完成课前线上资源的学习后,“审计实务”课程在课中应注重知识的内化,所谓内化就是知识的运用。由于知识讲授阶段已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化,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做课堂的引领者和把控者。“审计实务”课程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实践应用复杂多变,仅仅依赖每周4个学时的学期课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针对学生线下自学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课前测试所反馈结果,结合教学目标,精心、恰当地设计每节课的线下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载体。

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下课堂需要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升华学生的认知层面。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课堂上教师就没有必要再次进行重复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疑难反馈进行查缺补漏、重点突破,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课下基础知识的课堂巩固与灵活应用。

“审计实务”课程在教学实施时,借助对该课程云班课平台学生参与度、线上资源学习集中出现的问题、学习反馈单等课前学习情况分析,确定线下课堂目标要点与教学活动。围绕问题、目标与知识技能要点,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案例、教学情境、知识检测、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任务。课堂检测可以以知识竞赛、闯关练习的方式进行设计,按照每次课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顺序由易到难,侧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强化。课堂知识总结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复杂的系统化的知识由教师总结;普通的碎片化的知识由学生总结。结合课程特点,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当然,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程度,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内协作探究、交流对话、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素养。为了将抽象的审计理论能够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随堂设计一些实践操作任务,检测学生知识内化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审计的实施前后有很大的连贯性,课后可以通过布置拓展任务将每节课之间知识序化衔接起来,这样既可以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由于时间紧张而导致的难以完成难度较大的拓展性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和培养学生自行利用各种媒体查阅相应的素材资源来完成大型作业,推动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见图3)。[3]

图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三) 线上和线下,过程和结果全方位评价是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助力

无论是何种模式的教学都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学习反馈,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更需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及时评价、反馈与督促,不仅增加学生自觉学习的压力,也为教师进一步调整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的设计提供数据。因此,课程考核方式必须改变,线上学习成绩要在期末总评中占有较高权重,方能调动学生线上学习主动性,保证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审计实务”课程基于云班课平台开展了很多线上的教学活动,为了督促和激励学生及时参与,我们把线上学习考核的比重增加到40%,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的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包括四部分:平台学习参与度占40%,主要是认真查看教师所发布的素材资源,完成课前知识掌握程度调查问卷,参与课程答疑或讨论;线下课程小测验占20%,课程案例作业占20%,主要检测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效果;课后知识拓展占20%,在课中知识内化的基础上,适当的课后反思有助于一些富有余力的学生提升进一步探究知识的能力。所有数据综合加权之后,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一目了然,教师每节课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及时掌握课前学生学习动向,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评价采用个人课堂表现与小组整体表现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比重占整门课程的40%。课堂知识检测等应由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采用个人评价的方式,小组讨论、实践操作、课堂案例分析等都可以采用个人+小组评价的方式[4]。每节课课前先对学生线下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报,课上活动要及时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对学生课程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跟进,对超过或能按照正常进度完成的同学适时表扬,并树立榜样,对落后进度的同学要加以鼓励,树立学习自信(见图3)。

二、混合式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应用案例

应收账款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事务所都在该项目中出现过审计失败,究其原因是函证过程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什么是应收账款函证?怎样发函?如何让学生学会函证过程的控制?下面以“应收账款函证”为例来探讨混合式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分析

“应收账款函证”选自会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审计实务”,该课程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了与职业对接,教材选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教学内容为其项目五“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任务五“应收账款审计”,授课安排为2个学时,授课地点为VBSE财务综合实训室。

该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大二学生(第4学期),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财税知识,对财务报表审计有一定了解。作为90后,他们思维活跃,偏好直观的呈现方式,因此“审计实务”课程中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应用复杂势必让他们感到头疼。从认知特点来看,他们喜欢动手实践,但缺乏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实操经验。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岗位要求,我们确立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在内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应收账款函证范围、对象、方式、时间以及过程控制相关知识;其核心能力是具备按照实训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发函询证、函证结果差异分析与总结评价的能力;素质目标为形成函证整个过程都要保持控制的审计风险意识以及增强审计职业道德。教学重点为应收账款函证对象与方式的选择,以及邮寄、跟函与电子方式函证过程的控制。教学难点为接收及复核回函结果的处理。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为改进传统教学中学习手段单一、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欠佳的不足,我们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融合云班课平台、审计实训平台、视频案例、微课、互联网等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的诉求,创设好审计情境后,以一个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在做中学,学中做,达成技能目标。为了突出重点,将主要任务分解成了阶梯递进的4个环节:函证对象与方式的选择,函证前的控制,发函时的控制和回函结果处理,最终达到本模块的任务目标。

(三)设计整个教学实施过程

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会通过蓝墨云班课课程平台收到一个课前任务单。首先查看教师所导入资源,然后自己搜索函证知识上传预习提纲至云班课平台,小组互评后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至教师,最后选出最佳预习提纲准备课堂展示。本次课导入的课前资源主要有“应收账款函证”课件与视频,G外高桥、银广夏、罗宾斯药材公司等几个典型审计案例,审计程序“函证”,预习提案与作业单。

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课堂实施分为开篇引例、预习汇报、发布任务、任务实践、随堂测试、总结评价6个环节。

课堂环节一:案例引入探原因。首先引入奥斯卡的秘密,让学生明白奥斯卡计票规则与函证有异曲同工之妙,情境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奥斯卡为什么一直坚持选择人工计票?接着引出G外高桥诉普华永道案例,创设情境:为什么普华永道审计失败祸起函证?

课堂环节二:预习汇报分享成果。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优秀学案小组汇报案例中事务所的函证程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出疑问。点评结束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应收账款函证到底该如何实施?该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线下学习情况,是线上线下衔接的重要纽带。此环节主要设计了三个部分:1.展示欣赏,分享成果。各小组云平台上传展示预习提纲,学生小组互动交流,探讨在观看视频及案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各小组预习汇报情况互相评价,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教师,并选出学生心中最优秀的预习成果。2.自主探究,汇报预习提纲。由得分最高小组汇报预习提纲。本次课程设计的预习提纲为:案例中事务所的函证程序存在什么问题?你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存在什么样的困难?3.教师点评。(1)组内分工与互评总结;(2)预习学案中可圈可点之处;(3)预习汇报中反馈的问题汇总。

课堂环节三:发布实训任务驱动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应收账款函证过程,将企业实训资料搬到课堂,打破了审计期间和会计师事务所接纳能力的局限性。

课堂环节四:任务实践做中学。将所发布的实训任务分解成3个小任务。首先通过函证目的与函证方式基础知识的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一“应收账款函证方式的选择”。然后启发学生函证前应有的控制措施(如对象、时间、信息等),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二“起草询证函”。最后进入本次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函证过程的控制。

询证函发出常采用邮寄方式、跟函方式和电子方式。学生小组在讨论中完成任务三“函证过程的控制”,包括邮寄方式应由谁发函?信封如何填写?如何提高回函比率?回函应邮寄至什么地方?以及收到回函后需要如何处理?然后完成发函、回函以及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的填制。并对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学生掌握了邮寄方式函证控制后,通过启发讲解以及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跟函方式和电子方式函证控制过程注意事项。为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由学生回答引例解析:为什么说G外高桥审计失败祸起函证?然后发布课堂典型案例分析:巨人零售公司函证案例,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课堂环节五:随堂测试检验成果。学生打开云班课测试活动,在8分钟内完成6道测试题。测试结束后有请完成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的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强调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然后学生打开网中网审计单项实训任务,利用课堂以及课下时间完成2.3—2.10“发函询证以及函证结果汇总表”实训测试任务。测试结束后学生自我总结作为下次课汇报内容。

课堂环节六:总结评价。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本次课重点内容以及应注意事项,教师进行补充。

在课后提升环节,学生通过课下温故,自我总结云班课测试错误题目以及完成网中网审计实训平台测试任务,将课程学习中存在问题上传至云班课答疑/讨论区,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解答。本次课程的拓展任务是借助图书、网络等媒介深入了解普华永道在G外高桥中的审计失败过程,并形成不少于1千字的个人案例分析上交至云班课平台,实现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提升。

(四)课堂教学效果与评价

首先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课前系统设计,打造理实一体多维课堂;课中抓住关键,解决重点难点,使教学活动更高效;课后拓展使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得以外延。然后充分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简化基础知识学习,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最后为使考核评价更为科学,教学全程过程化考核,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三、混合式教学的反思

混合式教学并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产物,也是教育本身的寻求突破与发展。作为一个教育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理念到实践不断调整与更新,提升对混合教学的更深层次认识。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要扮演好“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还要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而今,知识的获取手段越来越多,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的角色,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这样方能紧跟时代脚步。

(二) 教师思维的挑战

混合式教学需要找到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干预之间的平衡点,以及教师与技术运用的协调点。信息时代,学生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愿意成为知识学习的被动者。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利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 扭转学生的思想

很多学生都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会给学生提出很多挑战,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课后时间合理分配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会受到其他同学、自控能力、课程难度、内容趣味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学生加以配合。作为教师,要扭转学生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在线学习手段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改变效果。

(四) 教学组织的提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内容组织能力要求颇高。每节课均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合理挑选线下课堂讲授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这一代大学生都喜欢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管理能力均需相应提升。

(五) 教学实践的运用

信息化时代,各种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教师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积极学习这些先进的理念,更主要的是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混合式教学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批量复制,需要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程,探索如何将已有的、受众广泛的技术工具运用入自己的课堂,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六个环节”。两条主线是指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三个阶段是指教学内容组织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实施;六个环节是指课上教师导学与学生探究按照开篇引例、预习汇报、发布任务、任务实践、随堂测试、总结评价进行。随着00后学生进入大学,手机、电脑、ipad也随之步入校园,他们不再满足课堂上教师的平铺直叙,单纯依赖线下课堂的传授已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载体,会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函证实务课程
数字化函证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函证新规实施后的银行函证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银行视角的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责任方视角下银行函证失效问题研究
——基于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新冠疫情下建立统一电子函证中心的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