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复句是与递进复句相对应的联合复句

2020-05-30张延俊

学语文 2020年1期

摘要:保留复句的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因此它不同于转折复句。保留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没有时间先后关系,只有横向的(范围、程度等)对应关系。保留复句跟递进复句关系最近。

关键词:复句类型;保留复句;转折复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联却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其反映的是嗟老伤穷的悲观情绪,有人认为其反映的是热爱生命的乐观精神。究竟哪种理解更符合原意?从语法看,以上两种理解涉及两种不同的复句:一种是转折复句;一种是保留复句。“保留复句”这一术语采自吕叔湘(1990)。保留复句例如:

(1)他很善良,只是性格有些内向。

(2)颜色质料都好,就是价钱大些。

对于保留复句,吕叔湘(1990)认为其“上重下轻,下句的力量只抵消上句的一部分”,与转折复句“微微有点不同”。其他语法著作也大都将其视为轻转类的“转折复句”,如黎锦熙(1992)、黄伯荣、廖序东(2011)、胡裕树(1981)等。那么,保留复句能否看作转折复句中的一类呢?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答案是否定的,它实际上是与递进复句相对应的一种联合复句。

一、保留复句不是转折复句

保留复句不仅不是转折复句,而且也不是其他偏正复句。“转折复句”是偏正复句中的一种,由偏句和正句构成,正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的意义从属于正句(黄伯荣、廖序东,2011;胡裕树,1981)。根据张延俊(2017),汉语偏正复句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因果关系,所有的偏正复句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图示如下:

从表格中不难看出,转折复句与因果复句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的结果分句具有否定性,后者的结果分句具有肯定性。如果将否定性结果改变为肯定性结果,将关联词语也作相应的改变,转折复句就会变成因果复句,如把“虽然她学习努力,但是她成绩不优良”中的“不”删掉,将“虽然……但是……”替换为“因为……所以……”,就成为“因为她学习努力,所以她成绩优良”。找到转折复句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对例(1)(2)两个复句的类型进行判定了。也就是说,如果例(1)(2)属于转折复句,那么其分句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否则就不是转折复句。通过添加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可以看到,例(3)(4)都是不能成立的,这说明例(1)(2)都不是转折复句:

(3)*因为他很善良,所以他性格不内向。

(4)*因为颜色质料都好,所以价钱低。

二、保留复句中的逻辑关系没有纵向性,只有横向性

保留复句既不是偏正复句,也不同于联合复句中的顺承复句。黄伯荣、廖序东(2011)指出:“内各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的叫联合复句,又叫等立复句。”胡裕树(1981)也指出:“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这里所谓的“联合复句”包括顺承复句。但是顺承复句与其他几类联合复句明显不同,因为它有时间性,分句之间的顺承严格按照时间先后排列。“保留复句”的分句之间一般也没有时间上的联系,而是横向的对应关系(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对应关系)。就例(1)(2)来说,即:

他很善良,只是性格有些内向。【品德——性格】

颜色质料都好,就是价钱大些。【颜色、质料——价钱】

再如:

(5)兄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为人率真罢了。

(6)他肚子里很明白,只是嘴里说不出罢了。

(7)随你到什么地方去住,只是不能够住在这里。

(8)什么地方都可以住,惟有这里不能够住。

(9)都好将就,就只水喝不得。

这几例复句内的分句之间实际包含下列的横向对应关系:

兄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为人率真罢了【能力、品德——性格】

他肚子里很明白,只是嘴里说不出罢了【内在思考能力——外在表达能力】

随你到什么地方去住,只是不能够住在这里【这里之外的地方——这里】

什么地方都可以住,惟有这里不能够住【这里之外的地方——这里】

都好将就,就只水喝不得【其他生活起居——喝水】

三、保留复句是与递进复句相对应的一种联合复句

在横向性的联合复句当中,不同的复句之间有关系远近之分,而其关系远近可以通过语义特征来进行观察,相同的语义特征越多,其关系也就越近,图示如下:

任选复句:他或是书记,或是院长[-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限选复句:他要么是院长,要么不是院长[-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等立复句:他是委员,他也是主任[-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对立复句:他是委员,他不是主任[-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遞进复句:他不仅是委员,而且是主任[-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保留复句:他不是主任,只是委员[-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解说复句:他是主任,去年任命的[+包含,-选择,-平等,+相容]

所谓“包含”是指分句之间存在包含关系,例如在“他是主任,去年任命的”中,“去年任命的”是对前一分句中“主任”一词的说明,故被前一分句所包含,只有解注复句存在包含关系。所谓“选择”是指分句之间存在选择关系,此类复句有任选复句和限选复句。所谓“平等”是指分句之间在内容、语意上没有轻重之分,递进复句一般是前轻后重,保留复句一般是前重后轻,解说复句也是前重后轻。所谓“相容”是指分句所表示的内容不相互排斥,任选、等立、递进和解说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是相容的,限选、对立和保留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是不相容的。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保留复句与递进复句的关系最近,因为其差别仅有一处:递进复句的分句间存在“[+相容]”,保留复句的分句间存在“[-相容]”。例如:

(10)他不但沒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而且使企业负债累累。

(11)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例(10)分句“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与“使企业负债累累”是相容的,例(11)“带来了天文学革命”与“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也是相容的,所以例(10)(11)都是递进复句。因为保留复句与递进复句的差别仅在于一个是“[+相容]”,一个是“[-相容]”,所以只要将“[+相容]”改为“[-相容]”,递进复句就转变为保留复句。例(10)可以变换为:

保留复句1:他只是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没有使企业负债累累。

保留复句2:他没有使企业负债累累,只是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

分句“没有使企业负债累累”与“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具有排斥性。例(11)可以变换为:

保留复句1: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只是带来了天文学革命,没有开辟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保留复句2:哥白尼的地动学说没有开辟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只是带来了天文学革命。

分句“没有开辟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与“带来了天文学革命”具有排斥性。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语法著作所谓的“轻转复句”中,有些语例确实属于转折复句,如黄伯荣、廖序东(2011)所举的例子,除了例(5)外,还有下列:

(12)事情到了后头,他倒不干了。

(13)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例(12)属于转折复句,因为它的分句之间存在否定性因果关系(肯定性因果复句“因为事情到了后头,所以他不应该不干”,否定性因果复句——转折复句“虽然事情到了后头,但是他却不干了”)。例(13)属于保留复句,其分句之间不存在否定性因果关系,且可以通过语气和语序变换使之转变为语意相反的递进复句(“他不仅没有时间来,而且也不应该来”)。另外,例(5)与例(13)同理(“兄弟不仅为人率直,而且也有过人之处”)

四、几例唐代诗句试析

(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关于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程梦星(1746)认为:“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关于其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周汝昌先生认为:“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参看萧涤非等,1983)。这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笔者认为,从句子类型来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属于保留复句:(1)其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夕阳无限好,所以夕阳近黄昏”),不是转折复句;(2)其分句之间不存在时间先后关系,只存在“某事物性质(夕阳无限好)——某事物所处时段(夕阳近黄昏)”的横向联系,属于联合复句范畴;(3)跟相对的递进复句关系最近,通过变换两个分句的肯否语气及顺序,可以使其转为语意相反的典型递进复句“夕阳不仅近黄昏,而且并不好”。

(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李商隐的《锦瑟》。周汝昌先生写道,“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参看萧涤非等,1983)。这里实际上是把“只是当时已惘然”理解成为一个紧缩的让步复句(“即使是在当时,也是令人不胜惘惘了”)。笔者认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实是一个保留复句。

从语法上看:(1)其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所以当时已惘然”),不属于偏正复句;(2)从逻辑上看,前一分句“成追忆”发生在后,后一分句“已惘然”发生在前,不属于连贯复句;(3)跟相对的递进复句关系最近,通过变换两个分句的肯否语气及顺序可以使其变为语意相反的典型递进复句“此情不仅当时令人迷惘痛苦,而且此后也不值得加以追忆”。

再从《锦瑟》的创作思路看,其首联用“思华年”作引子,以引出颔联和颈联的回忆,颔联和颈联具体写年轻时所经历的那段“可待”回忆的美好时光和执着感情,以及不能在一起的深深思念,尾联出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讲感情的美好珍贵,照应颔联,对句“只是当时已惘然”写分离之后的失落迷惘,照应颈联,全诗天衣无缝。诗歌所写的感情应该是男女之情,它发生在“华年”,让他“当时”迷惘痛苦,老年时感到值得回味。

(三)“国破山河在”

“国破山河在”出自杜甫的《春望》。郭锡良(1990)把“国破山河在”标注为“国破(但)山河在”,有可商之处。笔者认为“国破山河在”是一个紧缩的保留复句,理由如下:(1)“国破”与“山河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国破,所以山河在”),不是转折复句;(2)跟相对的递进复句关系最近,可以通过改变肯否语气和分句顺序使之转变为语意相反的典型递进复句“不仅山河在,而且国未破”;(3)该诗写作本意应是“国家已经破破烂烂,各种建筑设施被破坏殆尽,只剩下山岳与河流了”,这样才能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强烈谴责的态度;(4)宋代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写道:“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参看何文焕,1981)。

参考文献:

[1]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卷上)》,清代刻本1746年。

[2]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

[3]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

[4]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6]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92年。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90年。

[8]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

[9]张延俊:《“广义转折复句”也属于“广义因果复句”》,《宁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责编崔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