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不厌百回改 推敲打磨更精彩

2020-05-30王之荣陶丽

学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激励高效

王之荣 陶丽

摘要:语文教师要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扎实地学习修改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习作修改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低效甚至无效修改的误区,明确“谁来改”“什么时候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同时,评价重在激励导向,让学生找到习作的乐趣。

关键词:习作修改;高效;激励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关于修改文章,宋朝的王安石就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上斟酌许久,易字数次。唐代的贾岛在“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上反复思量,推敲不定。千古以来早已被人们传为佳话。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最终完成旷世巨著《红楼梦》。指导学生扎实地学习修改方法,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感受自己的作文变得通顺流畅的快乐,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修改习作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更是不言而喻的。我常对学生们说:“你们的习作如同一件艺术品,那么修改习作的阶段就是在给这件艺术品打磨、抛光,让它更加完美,熠熠生辉。”

习作修改,其实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即:改什么?怎么改?那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令其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就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明确修改的五个环节

很多老师的习惯做法都是在学生写完习作后批改。一个班好几十本作文,一篇一篇勾画,圈点,工作量非常大,甚至有的老师还要利用个人休息时间拿回家批阅修改。再发到学生手中后,学生却连评语看都不看,只把错别字改过之后就完事了。显然,这种修改方法是无效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修改的五个环节,即“谁来改”“什么时候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谁来改?首先,修改的优先权是作者本人。叶圣陶先生也在《语文教育论集》中谈到,写完一篇东西,自己不去修改,是对稿子极其不负责任的。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从教写作开始,教师就应该训练学生自己养成修改的习惯,这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我在习作修改教学中的一个案例,题为《轮滑》:

星期天,表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轮。于是我俩兴冲冲地提着溜冰鞋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表弟换上溜冰鞋开始比赛。我溜得可快了,很快到了终点,看到表弟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

习作评价:

①本次习作选材真实,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交待的清楚明白。看得出你在玩滑板的活动上一定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习作把叙述的顺序交待的很清楚,明白。

③小作者的习作没有一个错别字,标点也运用的很恰当。

④玩滑板是小朋友喜欢并想参与的活动,要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都交待完整。

习作建议:

①要给本次习作起一个醒目的题目,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才能激起读者拜读大作的兴趣。

②把活动前的准备交待清楚,具体说了什么?

③在滑滑板的过程中,我和弟弟是怎么做的?我又有哪些高超的轮滑技术?

④活动结束后,我和弟弟的心情如何?我对弟弟说了些什么?

⑤活动结束后,我收获了什么?

经过我的指导,学生认真自我修改后,完成了一篇叙事较为具体,内容比较充实的将近500字的作文。

其次,应将修改权分享给同伴。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互相促进,互相提升。例如有一篇写春节期间超市热闹和繁华的作文,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超市门口停的车辆很多,超市里的顾客很多,超市里的商品很多,收银台前排队付账的人很多,美食天地里的客人很多,超市里的人很多”。短短一句话里连用了六个“很多”。让人读起来很没有滋味。我将这句话在作文课上展示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修改,有个同学改的很好:“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超市里的顾客熙熙攘攘,美食天地里的客人更是座无虚席。”这样改,不仅用词富有变化,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贴切。

最后,教师应纳入修改的“统一战线”。教师的专业引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下面是我在教学习作修改时的一则案例:

记得,那一天在学校集合时,我们的背包都是鼓鼓的。唯独我前面那个人,只带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来应对为期两天的八公山研学之旅,被我们公认为是一个罕见的“奇葩”。我把研学看成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他却以为研学是让我们游山玩水的。我们乘上去八公山的直达车,高呼:“八公山,我们来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研学基地。先是给我们分配了教官,接着就是分配寝室了。不幸的是,我所在的寝室对面就是教官的寝室。

第一天安排了军事训练,训练从早上一直到下午,真可谓腰酸背疼腿抽筋。但随着夜幕降临,很快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夜还是那么寂静…………刹那间,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发了疯似的来“追杀”我……

这篇习作的中心是记叙一次研学活动的过程。而小作者在选材时没能根据中心进行选材,把出发前的内容流水账似的展开,而真正有意义的军事訓练部分却一笔带过。内容安排详略不当,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针对这篇习作中的问题,我给出了以下几点修改建议:

①“研学”两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安排研学?(也就是研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关系到文章中心的,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

②请先默读一遍文章,并在你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思考:文章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修改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修改的内容。(随机板书:选材是否围绕中心;详略是否得当;词、句、标点是否正确。)

④以后,我们拿到一篇文章,就可以像刚才这样,先根据文章的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再来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详略是否得当,词、句、标点是否正确。(板书,强化修改程序)

⑤教师示范修改一节,运用批注式修改和符号修改。(找出选材方面的问题做批注;根据中心,删去无关的语句,加上有用的句子)

⑥剩下的段落由同桌合作修改。

⑦小结:看来,修改文章,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一是根据中心来取舍材料,留下与中心有关的,删去与中心无关的;二是把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详细展开,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简略写;三是在前两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去修改词、句、标点等。

什么时候改?修改应伴随着写作全程,即:写作前修改运思——写作时边写边改——写作后立即评改。

改什么?主要是通过朗读分享,生生互动,直奔修改的要义。它提倡改思维(向大家介绍自己为什么这样写,打算怎么写,如何写得更好)。改意识(在经常修改的过程中,培养作者构建一种负责人的读者意识)。改习惯(养成写后就改,改后再写的习惯)。

怎么改?修改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读。叶圣陶先生也谈到修改稿子不要光“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不管出声不出声,念下去觉得不顺当了,顿住了,那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念几遍,修改的方法也就来了。

改到什么程度?写文章表达意思,其实就跟说一番话情形相同,所不同的就是说话用嘴,写东西用笔。修改后的文章念起来顺当,语言流畅妥帖,即为合格;反之,念不来的文章必然别扭,说明还需要改动。

二、评价重在激励导向作用

评价是把双刃剑。激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看到希望,点燃写作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吹毛求疵似的评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自怨自艾,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像看待婴儿一样,珍视每一篇习作,认识到它是学生的一件作品,有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像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虽然教师说“再也找不到比它更丑的了”,然而爱因斯坦在前面还做了两个比它更丑的。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尽力去做,都值得我们尊重,敬畏。

我们班上有一个“乒乓小王子”,平时习作总是写不出什么具体内容,更谈不上生动。下面是他作文中的一个片段:

开始比赛了,旁边围满了人,我很紧张。我和对手打了三局,第一局他赢了。第二局我以胜出三分的成绩赢了他。第三局比分一直咬得很紧,最后他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我……

习作评价:

①首先恭喜你!你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令人羡慕。老师也想跟你学习打乒乓球呢,你真厉害!

②从你的习作中我知道了比赛结果,但如果你能用文字把精彩的比赛进行回放,那就更好了。比如:紧张时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获胜后又是怎样想的?你采用了怎样的战术?哪些球最让你难忘?比赛过程中,教练给了你哪些指点……

③下次比赛老师会亲自去一睹你赛场的风采。这次比赛就希望你能用文字精彩描述,让我和你一起分享比赛的快乐!

这个学生的写作信心被激发了出来,最后在我的指导下,他完成了一篇近700字的习作,内容详实,过程具体生动。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允许他们的奇思怪想,天马行空,记流水账,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重复啰嗦……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切忌一棍子打死。这样做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地写,毕竟敢写是學生习作迈出的第一步。

写作教学中,应从学生本位出发,以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找到习作的乐趣。“文章不厌百回改,推敲打磨更精彩”。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将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摸索,使“修改习作”在写作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城北小学)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激励高效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