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阅读为依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2020-05-29潘佳
潘佳
摘 要 以心智课堂模式为主的校本课程,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大力倡导下,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更加成为教师寻找的目标。为更好地补充数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笔者以数学绘本为载体,开拓数学绘本教学,丰富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将数学绘本与教学进行适当整合,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灵性成长。
关键词 数学绘本;以生为本;灵性;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166-01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由两个层面(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内容领域)、六项素养(抽象、推理、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构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十大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学课堂
自从课改以来,教师更加把学生放置主体地位,这也符合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心智课堂模式的领引下,培养学生的灵性成长,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十分活跃,因此,笔者对于之前的学生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有很多教师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指导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课程学习质量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二)谁偷了我的数学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课堂学习活动时常笼罩在压抑的氛围当中。
(三)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表达、积极地创造,关注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价值,忽视了教学互动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影响。
笔者将通过数学绘本的引入,抓住学生心理起点,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数学绘本
繪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数学学科绘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学味。若数学绘本没数学味,便没有了意义。如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规律)中,在寻找宝石王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表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绘本教学中,笔者最欣喜的是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最有效的。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应该以生活为依据。
三、绘本教学之实践
数学教材中都有主题图,但很多时候主题图的命运会是这样:一是忽视,二是流于形式。绘本课中却处处藏有意外惊喜,故事的曲折离奇、故事的跌宕起伏,还能用到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更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常规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好好利用主题图,要将让它贯穿在整节课中,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
【案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页的内容——分类与整理
将主题图中的气球与绘本《大熊的储物室》结合进行教学。课的开始,笔者就介绍: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的人物是大熊,大熊的家中有很多很多东西(出示课件)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乱好脏。教师问:谁愿意来帮忙一下呢?很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学习的状态,在助人的情景下,帮助大熊整理东西。学生自主选择分类,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同时要求学生记录整理的过程,再让学生结合分类的过程,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分类和整理的事情,体会整理与分类,回到数学中,让数学变得有乐趣有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指出学生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一种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四、总结
绘本带给孩子的乐趣,是主动探寻。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将继续进行绘本教学实践研究,使数学教学绘声绘色。
参考文献:
[1]胡娜.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姚雪姣.儿童绘本教学现状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3]周笑跃.数学绘本:开启别样数学拓展教学模式[J]《教学月刊》:小学版(杭州),2017(1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