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为主”原则,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20-05-29刘兴华

读写算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刘兴华

摘 要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倡多年,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现象仍然存在,问答式的教学结构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而教师的责任是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以点拨引导,唤醒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学习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学生主体;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08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于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所占课时最多。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小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摒弃程式化,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倡多年,原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提到了实施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主动发展。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的现象仍然存在,问答式的教学结构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是主观能动的人。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究竟学什么,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教师的责任是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以点拨引导,唤醒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学习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教师评价语文课的好坏,首先就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呢?笔者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出符合学生知识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以及应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反对“一言堂”“满堂灌”,并不是说课堂上教师不要讲了,而是教师的讲解和点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讲解要“精”,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坚持“自学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深刻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在语文学习中,坚持自学为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语文知识能在多学科中体现和运用,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根本途径是教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读书。在教师和教材的作用下,不断地激活思维、完善新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地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获得新的语言信息。此时,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愉悦。渐渐地,在读书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读书方法,获得阅读能力。

多年来,笔者初步探索出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1.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给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或段落,理解课文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并找出课文围绕中心句讲了几件事。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而且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3.教给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步驟。总体把握课文结构,体会文章内涵。

三、坚持以“阅读为主”的原则

阅读是一种技能,学生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体悟作者思想感情,才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串讲串问仍充斥着小学语文课堂。这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太深的缘故。在批评陈腐落后的教学观念,不是否定一切,对我国语文学习传统的成功经验还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前人的这些经验,不仅说明了读的重要性,也阐述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尽管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但用得最多的最基本的方式还是读书。

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读书是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做一些深层次的指导。教学时,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能基本理清课文思路;然后再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逐段自学,特别注重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最后再返回细读全文,思考给课文分段,体悟文章中心,了解文章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等。语文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应该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在实践中掌握各种文体的朗读技巧。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要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进入文中角色。

以读书为主,要提高效率,要研究读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以读代讲”“以讲助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永华,授之以渔点石成金[J].中国当代教育研究,2004.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