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美术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2020-05-29徐孝研张思凯
徐孝研 张思凯
摘 要: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经历多年离乱,国家初步稳定,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商品经济也得到了繁荣发展,甚至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迹象。长江流域的南京、苏州以及杭州等城市迅速崛起,这些地区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间接促进了美术领域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南部的意大利国力日益增强,在佛罗伦萨等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巨大变化,兴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即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波及文学、建筑、美术等众多领域。就美术领域而言,它成为滋养美术发展的沃土,孕育出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对于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和意大利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着重从美术教育机构、美术教育特征以及美术教育成就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明朝;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一、从美术教育机构的角度分析
(一)中国的美术教育机构
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间接导致了美术教育机构被分成宫廷与民间两大类。宫廷美术主要为君王以及封建贵族服务,美术风格也趋向迎合这一群体的审美情趣。王公贵族对美术绘画方面的偏好,致使宫廷美术发展兴盛,也增长了皇宫内外画家们学习绘画艺术的热情。但是明朝一直都没有成立类似于画院的专门的美术机构。那些有志成为宫廷画师的画家们,应诏通过特定的宫廷考试,通过考核之后授予职衔。但是这些画家被授予的职位或者官衔并没有固定编制,授予的职位基本上采用锦衣卫等武职官衔,例如指挥、镇抚等。宫廷内也没有专门用来安置画工的机构,这些画工通常被安置在仁智殿、文华殿等处。由此可以窥见,明代的宫廷美术组织相对零散,教育机制缺乏统筹规划。
这一阶段的民间美术人才济济,各地美术流派林立,比如苏州地区的“吴派”,浙江地区的“浙派”,湖北地区的“江夏派”等。这些民间美术派别与宫廷美术机构共同构成了明代美术教育的基础,促进了明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在明代美术教育的传承和发扬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意大利的美术教育机构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从关注宗教神学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提出了艺术要为人服务这一思想观点。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意大利著名画家瓦萨利将目光投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问题。1563年,通过拥有强大势力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瓦萨利在佛罗伦萨建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迪赛诺美术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瓦萨利的美术教育理念是将素描作为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的共同基础,他的这种美术教育观念的产生,标志着中世纪行会教育制度下作坊式的美术教学形式和指导方式被淘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明朝时期,我国美术教育机构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机构。宫廷和民间美术因等级限制,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而意大利在这一阶段已经一马当先地创办了教学理念、教学制度都相对完备的美术学院。随着美术学院的创立,意大利美术教育家们的地位也相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师傅成为了教师,学徒成为了学生。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对近代美术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二、从美术教育特征的角度分析
(一)中国的美术教育特征
地域宗派和师承关系是明代美术教育最显著的特征。苏州的繁荣经济促成了“吴派”,钱塘(今杭州)的富庶发达孕育了“浙派”,明代美术以这两派为代表构成了绘画界的独特风貌。“吴派”代表人物主要是沈周(图1)和文征明。沈周画技高超,声名远扬,弟子众多,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连人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也学习他的画风。在沈周的一众追随者中,文征明最是深得其绘画精髓。跟随文征明学习绘画的人也特别多,他的三个儿子均得其真传,并且在吴地具有很大影响。除了文征明的三个儿子,其弟子陈淳、陆师道等,也都是苏州地区的人,同时,陈淳、陆师道等人又有各自众多弟子,一时之间,“吴派”十分繁荣昌盛。“浙派”的领军人物戴進承继马远、夏圭画风,经过潜心钻研,厚积薄发,终成一代宗师。他的儿子、女儿也都得其亲授,继承家学。戴进的门生几乎都是浙江一带的人,这些人中要数吴伟画技最高,是“浙派”在戴进之后又一里程碑式人物。
(二)意大利美术教育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在美术教育界掀起一股浪潮,美术家们都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水平而据理力争。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工场,并且慢慢脱离传统的工棚式作坊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上也开始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场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师徒传授,学徒家庭为有志成为画家的孩子寻找师傅,缴纳一定学费后,就可以在工场中充当学徒,学徒期满后,师傅会为学徒颁发证书,学徒也就正式成为独立的画家了。在众多工场中,最著名的是佛罗伦萨画家韦罗基奥的工场,他在美术教育中渗透进数学和几何的艺术理念,这给后来的达·芬奇以强有力的影响。这些工场在美术教育等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其中发展较快的工场甚至将触角扩展到国外。这种工场式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者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为文艺复兴前期的意大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又建立了专门的美术学院普及美术教育。
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两个地域的教育特征各具民族性特点。中国美术教育的特征是地域宗派和师承关系,意大利美术教育由师徒制逐渐演化为美术学院教育。究其根源,这种差异与历史文化背景、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两者美术教育特征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各自民族的印迹。
三、从美术教育成就的角度分析
(一)中国的美术教育成就
明朝宫廷画家虽然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并不影响这一时期宫廷美术的蓬勃发展。由于要满足特定的政治需求和审美需要,宫廷画的绘画题材相对较窄,山水花鸟画比较盛行。在这一题材的绘画里,出类拔萃的画家有孙隆、吕纪等。孙隆的画大多运用色彩写意,摒弃墨线勾勒,画面灵动洒脱,极富意趣。他的花鸟画主要继承了工整秀丽的南宋院体画风,每画禽鸟都遵从一定法度,设色艳丽而又有神气。他的这种画法被称为没骨法,不仅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方式,对后世的写意画也有深远的影响。吕纪的花鸟画有两种风格,一是略施淡彩的写意,二是工笔重彩,两种风格各有韵味,别具生气。民间绘画的“吴派”中,代表人物沈周画风意态轩昂、笔健墨丰,文征明画风或苍劲淋漓,或娴静典雅,二人在绘画上的成就共同构成了“吴派”绘画艺术的丰碑。“浙派”代表人物戴进的画笔法方硬,水墨酣畅,吴伟画风气势磅礴、放纵简劲,奠定了“浙派”的风格基础,引领着区域的绘画风向。
(二)意大利美术教育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现代艺术的摇篮。这一时期,美术教育将解剖、透视、韵律等科学知识融入绘画,培养出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全才式成就斐然的杰出美术家。达·芬奇将自然科学的知识引进美术,将美术与科学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了诗意与智慧相结合的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他改变以往画家运用单一线条表现透视的作画方式,另辟蹊径地采用“明暗法”,使绘画作品由二维平面转为具备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三维空间画面。此项技法的问世成为绘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印象派出现之前,影响了之后几百年的绘画体系。米开朗基羅的作品(图2)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全都融进造型艺术中。与达·芬奇作品的科学性和哲理性不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和恢弘的气势,流露着深刻的思想性。在米开朗基罗擅长的众多造型艺术里,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在雕塑领域取得的成就,他手下的巨人般的形象无不带着刚毅果敢的气概,这些英雄式人物身上的艺术特点,使米开朗基罗成为欧洲美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显而易见,无论是中国还是意大利,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阶段创作的部分优秀美术作品,在各自国家的美术史甚至是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综观14世纪至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美术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可以发现,两国在这段时期里,因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念的巨大差异,不可避免地导致美术教育内容和模式的差异。但不谋而合的一点是,这段时期逐步成熟和系统的美术教育思想、教育特征以及教育成就,都为各自国家后来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参考范本,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后世美术教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意大利的美术教育成果,都是人类漫长 的美术教育文明长河里的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孙志宜,付琳.西方美术教育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任继愈.中国古代绘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作者简介:
徐孝研,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生。
张思凯,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院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