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20-05-29于奎龙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空间

苏 舟 于奎龙

(1. 西北政法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122;2. 宝鸡文理学院 体育系,陕西·宝鸡 721016)

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和体育特质。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传统意义说,少数民族体育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目前,少数民族体育是整个民族生产生活、文化流动的空间表述。对于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来说,在文化空间概念下,需要从静态的文化现象描述到动态的历史跟踪及其文化现象的分析,深入整个民族文化空间内部,理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形成机理,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与演化

(一) 文化空间的形成与时空演变

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存在,不同文化空间的形成依赖于当下的文化创造,需要从时间的演进中,支持和培育新文化的学习与适应,也就是说,文化空间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文化”是一种客观的事物,以一种客观的形式存在于某一历史时期中,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在相应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在长期的时空演化中,由民族社会成员群体形成的共同语言、宗教等,形成了相互认同的心理,构建出了社会经济生活,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变迁,文化不断发展,因此,文化空间是一个生产生活的空间。”[1]在不同的文化空间中,少数民族文化满足了民族内部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展现的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并且在发展与创造的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与结果,获得了变革与发展。实际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整个演化过程是一个对“文化迷茫-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过程。其滞后于物质生活的改变,是细微而漫长的,即:在初期阶段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演化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演化,保持着原始风俗习惯与行为规范,主要是节庆岁时的文化活动景观,反映的是原始宗教信仰;探索阶段中,是基于外来文化冲击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保护,意识到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并且文化自觉觉醒,开始尝试与现代体育文化的融入;发展期是一个积极开发的阶段,主要是为了吸引人们,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开发,积极寻求实现自豪于自己文化价值的途径。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如何实现自身功能价值成了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的核心意义。

(二) 文化空间形态及其演化

文化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中的所有元素都与其生产生活的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演化是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后一个与生活景观相适应的演变,是对于文化再创造的过程。并且这种演变逐步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满足了更多的文化需求。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生态性,文化模因不断地演变影响着它的发展。在空间中,文化生态系统中“多样”的文化因子实现了系统的良性演进,形成了空间文化链和必要的能量、信息交流。

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形态,并具有连锁反应。而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结构形态是由活态流变性的特点决定的,其生态空间不是静态的尘封,必须要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划。因此,文化空间概念下,需要有目的的、结合文化空间的特性空间,探寻少数民族体育在文化空间中的表现与功能、形态及演化,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

文化空间概念下,我们可以根据空间结构形态,通过逐步提炼其文化内涵与特色,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文化节点。在空间发展的初期,文化节点呈现出一种分散态势,是文化空间中最基本的形态,通过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与活动场景,形成典型的文化节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以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着,其文化空间涉及到相关民族的习惯和礼仪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文化与空间的结合,可以是一种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如那达慕文化空间中包含着摔跤、赛马、射箭等一个个文化节点,在满足不同的时空、不同心理需求方面,由于受重要的程度、文化的吸引、空间的层次差异性的影响,这些分布密度、离散均匀的文化节点,体现出了不同的功能,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要素。第二,文化场。文化场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在特定的文化时间点,体现空间中文化的活态和意义,是人们进行相应活动而形成的氛围与场景。文化场的大小及活跃程度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如哈尼族传统节日“年首扎勒特”的文化场中集合了众多文化节点,反映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中人与物质间的关系,形成了哈尼族特有的人文景观,如磨秋、祭祀、民族体育比赛。如果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脱离了文化场,就会导致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缺少活力,变成静态的文化景观,甚至消失,会慢慢地被主流文化同化。因此,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恢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场。第三,文化域面。文化域面同民族的多个文化场之间相互联系,依托民族文化的覆盖,吸收、辐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节点。我国很多民族受战争的影响,生存的物质空间发生过变化,曾不远万里迁徙到新的地方生活,如生活在云南的兴蒙人。但不管物质空间如何改变,这些民族的精神空间依旧保持了最初的形态,如衣着服饰、生活习俗等,改变不了自己对本民族的信念和认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域面能够为民族提供一个直观的文化影像,反映的是文化空间存在与发展所需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在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由于民族的起源不同,云南蒙古族的摔跤与彝族摔跤具有不同的民族符号标识。文化空间没有明显的空间界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文化集聚程度的影响,文化空间的容量会发生变化,空间中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与意义会产生变化,文化域面与生产生活的区域重合。并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文化节点的大小与文化场的不同集合,使文化域面具有了不同的形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空间。

二、文化空间概念下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 重新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适应性

文化适应是一种现象,是文化冲突的产物,在不同社会文化群体之间,由于地缘的接近,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区形成了文化的扩散,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容易发生直接的持续性接触,这就需要文化适应,需要重新建立文化适应,才能使原有的文化模式不产生变化。文化模式的变化是双向的,通过深度的接触才能不断地扩散文化,重新建立文化适应,促使双方心理和行为产生变化,将不同习俗、传统和价值观念扩散到更广的范围中。实质上,在现实情况中,文化的改变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更容易发生,这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结果。而少数民族体育的适应性非常明显,在结构的表现上,能够为文化的交流互融提供了可能,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产物。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这种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同质结构的特点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并且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生存形态和环境等方面,受强大主流体育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其必须要重塑文化认同,在新文化的背景下,对现代体育文化持开放态度,秉承不放弃原有价值观和传统仪轨的前提下,构建“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四种主流模式,接受和融入新体育文化,同化与整合新体育文化。这些模式就是新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适应,能够对文化的适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 重视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研究和保护

首先,在开发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过程中,国家、地方、民间应重视民众的参与性与认同感,应符合乡土的社会生活逻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背景下,国家、地方和民间应形成一个耦合点。如作为地方政府,在对民间体育节事的保护和利用上,不仅能够培养国家认同意识、传达国家意识,体现制度优越感,还能获得商业和税收上的实际利益,彰显由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特殊文化魅力;在民间,节事仪式一旦被国家征用,尤其是在地方发展经济的实践过程中,节事意识就关乎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生存源泉与社会动力,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博弈结果。而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居民来说,受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根据本民族的习俗过节是非常舒适、贴心的,因此,民间体育节事要根据少数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不断提升民众的参与性、认同感,符合乡村秩序以及乡土的社会生活逻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指导和支持体育社团、协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建立在大众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体育及节事活动的历史作用。为了确保民众正当的体育权益,节事主办权应归还当地民众和社会组织,让民众真正地参与到少数民族体育及节事的发展中去。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理应回归原生的乡土社会关系网络,才能促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回归民间,并鲜活地生存与发展。

(三) 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空间

首先,应充分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可以立足于数字空间载体,彰显出少数民族地域风情并兼顾大众化文化本位,通过模拟仿真、声光电一体化、数字空间场等打造体育文化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如为了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增值和示范效应,在少数民族重要节庆日中,除了传统仪式外,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以大数据孵化为根本,增强手工艺品、服务、声乐、游戏等品牌打造,为其提供展示、宣传、营销和服务增值,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整合置于互联网专有平台中,扩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借助现代智慧技术拓展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供给空间,打造能够进行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动漫、戏曲、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展示能够反映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优良道德品质、家风社风、少数民族先进事迹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形式精编展播内容,打造立足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的品牌媒介节目,提高参与者的参与感,尤其是要设置情景再现、亲身体验、竞技比赛等环境和环节,通过示范影响带动更多社会成员参与、关注和行动起来,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空间,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其次,为了改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原有的自我封闭和游离于主体文化的现状,应打造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之间、与汉族体育文化、其他体育文化之间的畅通长廊,立足于战略-治理-设施的思想格局,进一步发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生命力。一方面,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围绕着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全地区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规格,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为集产业、活动、竞技、服务于一体的战略支撑性行业。另一方面,应本着实用、适用、有用的原则,结合中央及地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范治理体系结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族群教育的联合效应,善于凝结政府、民间和重要社会主体力量,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由数量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实现治理主体、治理理念、素养、方式的优化。

三、文化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

(一) 空间生态系统结构

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体育项目的文化空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空间概念下,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是由历史、文化依存、发展空间三个维度构成(见下图)。在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过程中,为了促使体育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同步发展,我们应基于原有“内核”文化保持的情况下,传承体育项目的同时,不但要注意民族宗教空间、舞台表演空间的相互关联,还要允许新的文化元素被添加进来,注意民族口头文化空间、民俗传承空间,从而产生新的文化空间,实现与多元文化的共存。如在变迁的过程中,随着母文化下子文化的变迁,哈尼族磨秋文化空间的保护形成了一条生态发展链条,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当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以新的方式表现时,保护目标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保护与开发共进、自然与人文和谐,成了空间文化生产、生存、发展的完整生态运行机制。由此可见,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利用好民族资源,注重少数民族地区对经济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开发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信仰,与民族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紧密结合,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空间关系图

(二)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变迁的博弈关系

首先,应增强开发主体的文化空间意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价值的真实性。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呈现同化、退化取向,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为了旅游将文化空间弱化为文化符号,应避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替代、娱乐化,增强开发主体的文化空间意识,充分了解体育文化空间的范畴和对民俗旅游开发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体育的功能。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是民族宗教、道德文化、习俗、礼仪的直接体现,不仅仅是向外界展示本民族文化的平台。因此,应不断提升对少数民族体育功能的认识,充分展现出民族情感与民族凝聚力。应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营造出民族文化氛围。

(三)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发展的生态建设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存在三个维度的空间形态。一是物质文化维度。物质包括已形成并客观存在的空间元素,是在历史进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是构成民族文化空间的基础,包括着重传播地域民族文化的固态文化景观,包括被赋予了浓厚地域文化的情感体验等。如哈尼族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共同组成了哈尼族的文化空间,是磨秋的物质文化维度最容易被识别和感知的初级文化空间表现形式,完美地展示了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利分配系统,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彰显出了哈尼族人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二是历史维度。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嬗变及文化生态空间的发展也是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作为时间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历史拉近了文化空间中原始与现实的距离,但历史与物质文化也具有一定的重合。如在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哈尼族积淀了大量文化元素,形成了磨秋文化。在主流文化主导的今天,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效益诉求需要一个认知和熟稔的过程。文化的欣赏者需要从历史的剖面来全景展示,对文化空间的体验与感受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围。三是心理维度。文化空间自觉主要体现在对生态、地理、人文形成的地源文化自觉方面,多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排他性,在某种程度上,深层次挖掘文化空间,能够构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立体化发展的形态,能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丰富和扩展母体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理念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的构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促使古老运动项目产生新的生命力,对文化进行再生产。二是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应修旧如旧,尽可能保护好民族本身的生活环境。三是加快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文化区划与文脉整合,加大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提炼民族文化空间优势因素,增强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增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空间
我们的民族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