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误诊为银屑病的麻风一例

2020-05-29陆千琦吕明芬王金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鳞屑抗酸麻风

朱 莉 陆千琦 吕明芬 王金蒙 徐 棉

1浙江温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温州,325000;2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温州,325000;3浙江温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温州,325000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贵州人。因“全身皮疹3个月”就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皮疹,无明显痛痒,无麻木感,无眉毛脱落等不适,期间未治疗,皮疹逐渐增多。既往体健。患者长期居住于贵州,1年余前来温州打工,否认麻风患者接触史,家族中无麻风患者。初步诊断为 “银屑病”,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日3次 ,外用复方克霉唑软膏日2次,共2周,皮疹未改善。

皮肤科检查:全身见多发暗红色或红色斑片、斑块,部分呈环形,其中背部及四肢皮损覆厚白色鳞屑(图1),蜡滴现象和Auspitz征阳性。部分皮疹浅触觉减退,掌跖触觉正常,痛觉正常。全身各周围神经干未触及粗大,无触痛。无垂腕、面瘫等畸残表现。实验室检查:梅毒、艾滋血清学实验阴性;ANA系列:

图1 1a:左侧面部散在红色斑片,左侧眶上见环形红斑;1b、1c:背部及右上肢红色斑块伴厚白色鳞屑

图2 表皮棘层轻度不规则萎缩,真皮区域可见以组织细胞浸润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泡沫细胞浸润,无干酪样坏死(HE)(2a~2c:右手腕部皮损,2a: ×100,2b:×200,2c:×400;2d、2e:腰背部皮损,2d: ×100;2e:×200) 图3 大量抗酸杆菌(抗酸染色,×600)

ANA抗体1∶160阳性,余未见异常。皮肤组织病理示:符合瘤型麻风(图2)。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图3)。

诊断:临床结合实验室检查,患者被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治疗:诊断明确后予多菌型麻风治疗方案(患者氨苯砜综合征基因检测风险阳性,遂未使用氨苯砜):利福平600 mg,氯法齐明300 mg,每月1次监服;氯法齐明50 mg每天1次自服,治疗1个月后,红斑迅速变暗,皮疹未进一步进展。治疗期间未出现不适。

讨论麻风和梅毒一样,是“万能模仿者”,它可以模仿梅毒、花斑癣、结节病等,但表现为银屑病样皮损并不多见[1],该患者的鳞屑性斑块具有蜡滴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非常容易被误诊为银屑病。银屑病和麻风具有不同的HLA基因模型,因此银屑病患者不容易感染麻风杆菌[2]。目前两种疾病共存的病例报道非常少见[3],因此临床医生对表现为银屑病样皮损患者往往容易忽略麻风可能性。本例患者两处皮肤病理均未提示银屑病特征,如表皮未见明显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表皮嵴无延长及真皮乳头无向上延伸等,因此不考虑合并银屑病。本例患者确诊过程提示,对于持续3个月以上、无明显瘙痒、治疗效果不佳的“银屑病”患者应当对皮损表面的感觉功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皮损部位存在温度觉、痛觉或浅触觉减退或缺失,要高度怀疑麻风的可能性。对于诊断不明的皮肤病患者,皮肤科医生应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减少麻风及其它皮肤病的误诊和漏诊。

猜你喜欢

鳞屑抗酸麻风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浅谈麻风病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银屑病怎样防治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何时服用抗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