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意识培养初探
2020-05-28李祖妹
李祖妹
摘要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海洋意识教育还很薄弱,完整、权威的关于海洋意识教育的教材也凤毛麟角。要想海洋意识的培养成 为国家层面的决策和行动,从中小学教育做起是很好的一个措施。
关键词 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教育
海洋意识主要包括海洋国土、财富意识,海洋资 源、环境意识,海洋竞争、安全意识等方面。海洋文 化,是和海洋有关的,缘于海洋而生成发展的文化,它 不仅是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的一种行为,也是在 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开拓创新精神。福州是一 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是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重要门户。千百年来, 福州勇立潮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贸交流的重要领航 者,参与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2012年, 福州市和其他8个城市联合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被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面临已经到来的 海洋世纪,我们要共同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 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促使了福建 居民向海洋谋求发展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福建 土著居民闽越人擅长于使水行舟,当时福建地形以高 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陆上交通不便,所以他们寻 找水路交通;而福建发育良好的陆地水系和一面临海 的地理条件为水路交通和海上交通发展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是福建的地形孕育出福建的海洋文化。
福州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其中福建 造船文化和马尾船政文化是福州在海洋文化史上的 两个典范。福船在“海丝”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都起着 重要的作用。它擅长远洋航行,所以尤其在宋元以后 的海上贸易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福船是帆船时 代的典型代表,不仅参加过著名的海战,还参与到郑 和下西洋的团队中。4000年前的昙石山海洋文化是 海洋文化的源头,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闽商精神”和“福建海洋 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上 璀璨的明珠。这些海洋文化深刻的体现了福州人开 拓冒险精神,虽然明政府颁布海禁政策,但是仍有许 多福州商民为了生存冲破禁令下海。正是因为这种 冒险开拓精神,使福州成为著名侨乡之一。
福州海洋文化如此辉煌,但是在福建甚至福州, 当地市民及广大中学生对此却鲜为人知。
一、中学生海洋意识现状 海洋意识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国民的海洋教育, 不仅是海洋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应该包括海洋观念 的教育,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重视海洋观念的教育, 美国制定加强海洋教育、强化国民海洋意识的政策; 英国在中小学“国定课程”中全面实施海洋教育;日本 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各阶段各门课程涉及海洋相关概 念的比重相当高;韩国的中小学海洋教育,体现在中 小学主修课程及教材之中,不少课程的海洋内容有较 大比重。但是,我国长期以来海洋意识在国民意识中 都是比较薄弱的。少年强则国强,增强国民海洋意识 就要从中小学学生教育入手,为打造海洋领域的人才 做准备。中学时代也是中学生们职业规划的关键阶 段,加强中学生海洋意识培养为他们人生规划提供了 重要一笔财富。
通过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中国青年海 洋意识调查”结果得知,我国青年受访者中国民海洋 意识较“强”比例仅为20.9%。从对笔者所在学校的高 中生做的网络问卷和纸质调查中也发现:中学生对福 建的海洋文化非常陌生。他们最熟悉的仅停留在教 材中有涉及的、宣传较多的马尾船政文化;而昙石山 海洋文化很多学生表示是初次听到,对上下杭的历史 也了解甚微,对于海洋意识、海洋文化包含的内容有 哪些更是知之甚少;参观过三坊七巷海丝馆中福船馆 和当地其他海洋主题展馆的学生微乎其微。沿海学 校的情况善且如此,内陆地区的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 更不乐观。中学生了解和学习海洋知识途径较少,意 愿也不强烈,甚至更多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海洋方面 的工作。由此可见普及宣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 迫在眉睫。
二、培養中学生海洋意识的措施与建议 海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长效持久的工作, 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通过政府开展强 有力的措施及活动,才能够从根源上增强中学生的海 洋意识。另外,通过学校平台,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的 海洋意识教育,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举措。
(一)利用课标教材修订开设海洋校本课程,继续 强化中小学生海洋意识
教育部将在中小学书本中按照新课标要求融入 海洋意识教育,提升海洋意识宣教力度。在高中地理 新课标教材中涉及海洋知识部分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地理2中对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和中国南海 诸岛主权问题做了讲解;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国 家安全”模块中主要涉及内容是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 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选修2“海洋地理”模块主要涉 及了海洋自然部分和海洋与人类如海洋资源、污染、 权益方面内容。虽然海洋知识、海洋意识内容在新课 标教材中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在必修模块中所占比例 还比较少,应该继续强化海洋模块知识的地位,像很 多发达国家一样将这部分内容列入必修中来。在上 好课标中必修、选修部分内容同时,学校可以利用我 国出版的海洋教育教材《我们的海洋》开设校本课程, 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具有时代性的海洋知识教育。 地处沿海的学校还可以依托地域特色,补充地方特色 教材,挖掘海洋自然人文特色资源,设计海洋研究旅 行活动,在这过程中形成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自觉 行为和意识。如福州学校可以充分借助马尾船政文 化和闽侯昙石山海洋文化、三坊七巷中海丝馆丰富的 资源开展海洋文化校本课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 地认识家乡,又能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利用研学旅行为契机,组建研学小组,将海 洋意识培养从课上走向实践
研学旅行是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 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新课程要求每年安排学生集 体研学旅行不少于两次。如果对海洋知识和意识培 养教育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那很难形成一种长久 的动力,也很难上升到个人的意识形层面。所以应该 利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契机,组建研学小 组,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用自己的视觉去发现,用心去感受,这样就能身临其 境地感受到海洋的广袤和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兴 趣,激发他们去探寻海洋奥秘,保护海洋。如笔者所 在学校教师就利用研学课堂,组建研学小组,走出课 堂,走向了马尾船政博物馆、邢港码头、东岐码头、三 坊七巷海丝博物馆、昙石山海洋文化博物馆、上下杭 历史街区,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对福州海洋文化有了 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研学成果汇报和小小讲解员的 身份把福州的海洋文化、海洋发展地位宣传出去。
(三)借助“世界海洋日”、博物馆日的契机开展海 洋主题活动,丰富海洋教育资源
学校如果以特殊节日为契机如每年的6月8日为 “世界海洋日”,开展形式活泼的海洋活动。问卷调查 显示,大部分学生参与的意愿比较强烈。由自然资源 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共同举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发展中心 承办,中国海油公益基金会协办的全国大中学生海洋 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作为海洋文化传播和创意的新平 台开始于2012年,大赛系“世界海洋日暨海洋宣传日” 活动之一,七届海洋文化创意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约 10万余件,参赛高校1100余所、中学280余所,覆盖国 内所有省份和港、澳、台地区。由此可见,学生对海洋 文化的参与度很高,有很大的积极性。中小学学校开 展海洋日相关活动虽然不能像世界海洋日活动的规 格那么高,但是如果通过一些摄影展览、辩论、演讲、 征文、绘画等比赛,开设海洋主题班会,学生在活动中 通过自己收集、深入整理相关资料再融入个人想法, 对于提高海洋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海洋意识作用非 常有效。
2019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笔者所在 学校举行了“昙石山文化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邀 请了昙石山博物馆的考古研究部(收藏保管部)主任、 历史地理学博士、文博副研究馆员吴卫为学校的领导 老师们、高中部学生们做了精彩的讲座,深入浅出地 讲述了新石器时代福州盆地环境变迁与海洋文化的 兴起。学生还参观了昙石山文化展览,在讲解员的带 领下,领略了昙石山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 加强对教师培训,教师自身提高认识,将海 洋意识培养与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是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群体之一,教师本身的 海洋意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效果。教师继 续教育是培养海洋意识重要措施。有针对性地从海 洋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技术进行培训,设立 相关课题研究,教师海洋意识提高了,就会渗透到平 时教学中和与学生交流中来。
除了专业培训,教师要提高自觉意识,积极参与 到普及宣传海洋文化知识行列中来,可以通过自身多 关注海洋新闻事件,将其引入课堂;补充海洋基本知 识,拓展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业繁重接触新闻事件的 时间不多,教师可以多将海洋新闻事件适时地将补充 到课堂中去。如关注并学习“中国网海洋频道公众 号”“海洋知圈公众号”,对于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如何 解决海洋争端问题、海洋权益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 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 世界观、提高海洋意識效果明显。同时可以推荐优秀 海洋影视作品,如史上投资最高的纪录片,雅克·贝汉 导演的《海洋》、BBC拍摄的《向深海出发》都是非常好 的海洋教育资源。
海洋意识是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中国海岸线 绵长,国家发展离不开海洋的发展。在意识的培养和 形成上,青少年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提高中小学生海 洋意识,培养海洋领域人才能让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得 到加强。心胸宽广、博大包容是我们中小学生应该从 海洋文化的底蕴中学习到的品格。生命源于海洋,与 海洋相互依赖,昙石山海洋文化、马尾船政文化、“海 丝文化”等就是从海洋中孕育而来的,与海洋文化水 乳交融,不可分割。这些海洋文化一方面有着独特内 涵、厚重的底蕴,另一方面又是我们身边的资源。乡 土资源是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的交叉点,不仅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而且能够使 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家乡自豪感,有利于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把研学旅行的课题 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借助我们身边的海洋文化的内 涵挖掘、宣传来培养中小学生海洋意识是很有意义的 教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 姜元宝.初中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策略[J].新校园, 2018(5).
- 曲闻天,何培英.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与教育[J]. 新校园,2018(1).
- 向楠,李洁言.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应成为国家决策 [N] 中国青年报, 2014-12-13(06).
- 薛斌.加强中小学海洋意识之探讨[N]中国海洋报, 2018-09-03(05).
(责任编辑:曾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