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日莪山

2020-05-28

杭州 2020年8期
关键词:农事种田映山红

三月十九日,作家沈书枝约我,一起去桐庐的莪山。莪山是在深山之中,也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确实是一个山坳坳了,山路弯弯,久也不至。沈书枝专程从北京来,北方的春天迟,到了这大山之中,满眼的春色令她雀跃不已。路途再远,仿佛也不怎么觉得累了。

时近春分,此时山野大地,早已遍地开花。一路上,都是春的景致。桃花已快谢了,路旁的屋背,飘着一片的粉红。黄色的油菜花在山边,不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亮出来。白色的梨花,洁白如云,映在早春的幽蓝天空之下,是最好的配色。这些从城市里来的人,到了山野之中,看见这样的桃花、梨花、油菜花,免不了大呼小叫一番。路旁那些端着饭碗的农人,却早已见怪不怪了,反而对我们这些人更感兴趣一些。

莪山这个畲乡,由雷、蓝、钟、李四大姓氏家族组成,畲民至今使用畲语,并保持着婚丧嫁娶、祭祖祭祀等传统习俗,被称为“千年山哈·百年畲乡”。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做戴家山,先锋书店在那里开了一个图书馆。我们没有想到,这样的深山里,居然有那么好的景致;当然更不会想到,还有那么有设计感的村落。知名设计师张雷,利用当地的传统夯土墙民居,结合当下的审美,把许多破败的房子改造成了极有文艺气息的空间。这些空间,有书店、咖啡馆、大礼堂,也有民宿、餐厅。建筑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面翠竹流云,涧水轻潺,令人流连不已。

山边开着一丛丛的映山红,有红的,也有白的。书枝看见一丛白色的映山红,便要过去看个明白。映山红,也就是杜鹃花,品种很多。我在杭州植物园,见到各种各样的杜鹃花。按照《中国植物志》统计,杜鹃花科有103属3350种,我国有15属757种。我们见到的白杜鹃,记得以前老家的山上常有,这些年反而少见了。听山农说,这种白杜鹃在二三十年前山上是很多的,只是近几年,有一些外地人前去盗挖,渐渐就难觅芳踪。这次我们居然在莪山,一个拐弯意外撞见,也算是小小惊喜吧。

戴家山整个村庄,就着山势错落展开,一条溪涧从高山蜿蜒而下,穿过村庄。涧中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边上菖蒲丛生。大家一起在村中散步,过溪看花,登高观树,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这真是一个温暖的春日。

山里的鸟鸣,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乐音。有的时候你都不知道那些鸟声是如何汇集起来的,一会儿在那里成堆叫着,一会儿又换了地方,在另一个树丛中叫着。叽叽喳喳,队伍庞大。我在老家,常山的乡下闲住之时,也最喜欢听春天的鸟鸣。麻雀是最多的,成群结队,行动莽撞;屋后山上,则常有布谷鸟的声音,远远地传来,仿佛传递农事的消息。

放在以前,春分真是农事繁忙的时候了。我到戴家山去,也是讲种田的事——几年前,我从城市回来,回到浙西常山乡下老家,种田喝茶,读书写作,寻找一种山野生活的节奏。我相信,当回到乡野的年轻人多起來时,乡村才会真正拥有活力。

父亲是种田的一把好手,从前,我们田野里的水稻是一年两作,一季早稻,一季晚稻。那时劳事的安排,就比现在种单季稻要密集得多。到了三月下旬,田地里就要备耕了。四月起头就要稻种催芽、播种,月底要插秧完毕。春分之后,桃花梨花在田野开放,花影绰绰之外,四处都是劳碌的人影。

《四民月令》:“二月:阴冻毕泽,可菑美田缓土及河渚水处。”

《种植书》:“凡种竹,于二月斸去西南根,于东北角种其鞭,自然行西南。盖竹性向西南行也。谚云:东家种竹西家种地。”

跟着时节紧锣密鼓往前安排的农事,一桩桩、一件件,记在千百年前的古籍上,也贴在不识字的农人们的日子上。我有时都很惊讶于农人们的记性,什么时候种蚕豆佛豆,什么时候栽番薯黄瓜,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从不会遗漏,也不会错过时节。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到几声响雷,去林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起来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一下远去的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都扛在肩上。这就是中国人的节气。节气,就是生活的规矩,草木与人,都要遵循这些规矩。

莪山那个小山村,本来年轻人都离开了,进城去工作和生活。闭塞的村庄中只留下一些老人。不知道什么样的机缘,莪山吸引了那么多设计师、艺术家、文艺青年,也吸引了那么多心怀理想的乡村建设者。他们来到莪山,一点一滴,把莪山变得美好、干净、丰富,也把莪山的日子变得纯粹、简单、愉悦。

从莪山回来,我们还常想起那里的梨花、山路、映山红,也惦记那里的书店、夜晚、咖啡馆。我想,在那里,朋友们共同努力复活的,其实是一种乡村生活记忆,或者说是一种传统中国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顺应时间,敬天爱人;是早出晚归,不作不食;是心向田园,宁静日长。我还想,说不定,那才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猜你喜欢

农事种田映山红
农事
田农吟
插秧
映山红
一起去种田
大山里的映山红
美丽的映山红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