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2020-05-28孙强罗美淑王立梅张岩杨柳陈丽敏邢军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孙强 罗美淑 王立梅 张岩 杨柳 陈丽敏 邢军

摘 要:構建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表明,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志码]A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Model of Computer Specialty

SUN Qiang,LUO Meishu,WANG Limei,ZHANG Yan,YANG Liu,CHEN Limin,XING Ju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omputer specialty is constructed.Relying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raining, graduation design and employ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The teach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quality of student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computer specialty, and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praised by employer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落实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明确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持续注重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的新时代人才.计算机类专业也要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结合就业工作,改革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科学安排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1]牡丹江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力图解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1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机衔接,统筹安排.目标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为依托,通过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密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加企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企业实际问题、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的质量,最终实现专业招生就业“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通过校企合作的专业实习实训,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实现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内涵;通过专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融入行业企业真正的生产实践,参与软硬件设计开发和产品设计的真实工作环节,全面了解企业开发流程及工作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2]

1.1 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實验、实训和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比例,灵活安排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训活动,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二、四、六学期的专业实践环节,联系合作企业,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和企业参观实习活动;二年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和企业开发实践;三年级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实训、前沿技术、行业趋势讲座和校企合作综合开发实践;四年级学生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开发技术提升、项目综合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和顶岗实习就业服务等内容.

1.2 科学统筹安排教学与就业各环节工作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实习实践类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课程置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集中实习比例和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等环节,改善实践环节条件,加大学生专业实习力度.第六学期的暑假提前启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确定指导教师.第七学期初启动就业工作,开设跟专业有关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形势和各项就业创业政策.

1.3 强调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机融合

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等课外学习环节.特别强调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有机融合,融入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院建立专门的学生竞赛创新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每年选派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有效提高专业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实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数的10%,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数的30%,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总数的10%.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后续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奠定基础.

1.4 开展专业综合校内实训

在第六学期对大三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校内实训.通过将合作企业请进学校进行校内实训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一体化设计

一是专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设计.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出发,根据IT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之前的“预就业”,建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是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管理.将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有效融合,实现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体化、负全责.学生利用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结合实习企业的真实研发案例,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实现学校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达到“真题真做”的目的.

三是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既能够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够使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建立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通过毕业设计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融入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就业打下基础.

四是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一体化.为了有效地实现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在上述全过程采用同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程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整个环节.[3]

2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2.1 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提前介入企业运行,实现由学生到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可直接就业或为就业创造条件;专业实习实训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提高了毕业设计水平;学生带着毕业设计选题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过程,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提高了毕业设计水平,丰富了实习实训内容,强化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就业资本,提高了就业质量.三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市场)需求着手,精心设计,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有机融合.以专业实习实训促进就业,学生提前到企业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可以在这段时间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对实习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脱节的问题.有些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补贴,营造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4]

2.2 实现了实践方式的创新

学院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专业实习实训安排,校内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校外加强了校企合作,通过学生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解决了毕业设计选题因缺少实践平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指导教师深入企业,也提高了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避免了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中“空对空”的情况.该方式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支持,也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平台.

3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

一是适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因为大学生专业实习不会给单位和企业带来什么收益,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大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培训机构非常愿意接收毕业实习,并且实习质量较好,但存在培训费用等问题,不能强制学生参加.

二是双师型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缺乏.现有师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和参加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的教师较少,不能高质量的落实和完成校内实验实训,导致校内实验实训课程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衔接过程存在问题.

三是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实训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生对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些学生把实训项目作为一次作业来完成,敷衍了事,没能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需求和行业痛点的解决中.有些学生在专业实习上选择分散自主实习,但选择的实习单位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专业实习效果不好.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反馈不够.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三方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的满意度调查较少,反馈渠道不畅.

3.2 解决对策

一是加大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多走访多联系实习实践基地,尽可能多地选择管理水平高、专业对口、适合专业实习实践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的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能够实现企业和高校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是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现有教师应用创新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到专业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三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实习实践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严格实习实践课程管理和考核要求,将实习实践认知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把专业实习实训做实,促进毕业设计和就业.

四是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面向用人单位、校友及其他校外利益相关方,调查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校外利益相关方调查等相关工作,并基于调查信息结果,开展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改进和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实施五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体现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了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迪,杨守斌.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6):15-18.

[2]孙同福,许瑞波,杨雪英,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产教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5):127-131.

[3]孙强,赵杰,樊持杰,等.普通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7-69.

[4]许秀英,黄操军.一体化创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1-73.

編辑:吴楠

收稿日期:2019-07-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GBB1317133);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19-XJ21013);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MSY-YJG-2018YB015);黑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重大委托项目(SJGZ20170016);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17-XJJ19006)

作者简介:孙强(1979-),男,河北承德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罗美淑(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王立梅(1982-),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