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思维发展形式

2020-05-28邱金金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鸽声波正方体

邱金金

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不高,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习惯于直接由已知推未知,这样的思维模式与操作方法并不符合教育对学生的期待.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入发展,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初中生思维不够灵活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极限思维、联想思维等方式思考问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一、从极限中发现思维的新颖指向

从极限中发现思维的指向,即在思考问题时,从极端情况或者特殊情境出发,做出更全面的考虑.这是科学研究思想的重要形式.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一种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因素.这一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然而一直以来却没有人对其提出质疑,直到伽利略借助极限思维才把这一观点推翻.这充分证明了极限思维在物理探究中的巨大作用.现从初中阶段的物理解题层面,对从极限中发现思维的指向功能进行说明.

例 现有A和B两个正方体,其中正方体A的体积小于正方体B,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相同的,若从水平方向截去它们的相同厚度h,则A、B两个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如何?

该问题用极限思维比较合适.由于正方体A的体积小于正方体B,若截去的h和正方体A的高相同,那么截去后A对地面的压强变为零,而B对地面的压强则显然不为零,由此结论自然呈現:A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小于B正方体.

这样一个简单例子能够充分证明:若直接由已知条件推出答案困难,而具有一定“拐弯”意味的极限思维,将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思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益处.

二、从联想中发现思维的多种可能

让学生在联想中得到思维的创新,发现思维的多种可能的价值在于能探索出一条防止“题海”作战的渠道.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尝试能破解学生思维定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种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论证思路.特别是在解决“依据已知条件直接分步推理,要么计算过于复杂,要么看起来条件不足”的题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都会显得无所适从,在面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指导任务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某个物理量,把这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层次,从而发现隐蔽条件,让后期的分析与推理变得更加顺畅.此类联想拓展思维方式的作用比较突出.例如,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频率高的声波和频率低的声波,哪种传播得更远一些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次声波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的提示得出结论,如果把频率低的波看作和次声波频率比较接近的声波,那它便可以传播更远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频率低的声波传播得更远.这样的结论和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在教学时,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声波频率和声波传播远近的关系,而是根据此类联想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和处理问题.

三、等效思维可化复杂为简单

在实际操作中,等效思维法能够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向简单的方向转化,从而达到方便分析的效果.因为等效思维的存在,物理的本质更易于被发现.学生完全可以据此对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时,教师可将等效思维的着力点置于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让物理模型得到等效替代,即依靠更具便捷度的研究分析形式代替面前的物理模型,以便简化问题处理过程;其次,把物理过程直接进行等效替代,即依靠一种或者多种物理过程,替换原有的单一化与复杂化的物理过程,保证过程的简化;再次,等效思维指导下的作用效果的替代,即“复杂化作用”被“简单化作用”所替代,从而达到将问题简化的目的.现举一例进行说明.

例 有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相向行驶,现在它们的距离为d,两辆汽车行驶速度不同,其中A车为v1,B车为v2.在两车之间有一只往返飞翔的信鸽,其速度为v3.当信鸽飞到A车时,立即折回飞向B车;飞到B车时,再折回飞向A车.那么当两车相遇时,信鸽飞了多长的路程?

解决本题时,如果以等效思维为引导,学生便能自觉把信鸽看成以v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而分析出其飞行时间等同于A、B两车从开始运动到最终相遇时间.由此得到t=dv1+v2,所以信鸽飞行的路程为s=v3t=v3dv1+v2.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用等效思维,让原本复杂的物理内容变为熟知的基础理论,从而使问题的本质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教师应当留意对学生极限思维、联想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关注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应注意思维的养成.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后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由直观思维过渡到多元思维,保证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信鸽声波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爱的声波 将爱留在她身边
自适应BPSK在井下钻柱声波传输中的应用
“声波驱蚊”靠谱吗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信鸽的冬管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