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5-28刘小勇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有效性小学生

刘小勇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那么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会随着数学课程难度的上升而逐步减弱,这会直接影响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应当基于数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与学习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分析

1.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在专注力和自控力上都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其对于知识的探索欲和兴趣.这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有直接的关系.从数学课程的学习角度分析,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基础.

2.学习专注力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想时刻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和精神状态是很难的.这是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二、数学课程教学的特点

1.知识专业性强,内涵丰富.

虽然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在性质上属于启蒙阶段,但从数学课程的特点上来看,其属于一类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结构类型.小学生在接触这类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陌生感和困难感.另外,数学知识还具有前后联系的逻辑性和延展性,这些特点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知识体系性强,空间思维能力要求高.

随着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逐步深入,对于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数学知识体系中前后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逻辑内在联系,如果学生前期的数学知识学习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那将很容易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三、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明确教学任务,融合情境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为了便于观察课堂教学所取得的进度和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层次水平,制定出不同课时的学习目标,以便教师更好地观察教学进度,也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比自查,弥补不足.此外,在制定了教学目标后,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模式融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结合数学问题的研究,模拟设置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准确地理解.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工具,营造一个教学观察的情境,将经过绘图软件绘制好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直接通过多媒体工具向学生进行呈现,并通过动态控制的方法,使学生直接观察到两种图形的变化和形成过程.像这样,设置一个观察图形和模拟图形绘制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图形的原理和内涵.

2.应用实践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所谓的实践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并且通过借助专业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使学生从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其主动学习意愿的形成.

3.结合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一点主要是指教师应当明确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从生活中挖掘与数学课程教学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的引入,降低其学习中的困难感.

总的来讲,要想切实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观察和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结合这一特点从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善入手,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探寻新的教学切入点,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10-110.

[2]陆奎元.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7(42):253-253.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有效性小学生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