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情绪性进食
2020-05-28于永超
于永超
有患者说:“我有情绪性进食,时不时有大吃大喝的欲望。之前因情绪失控胖了5 kg,现在日常饮食控制得很好,体质量逐渐下降。但是每隔几天,我就会大吃大喝,吃大量的垃圾食品和饮料。比如每次吃下一个汉堡、250 g饺子、两瓶啤酒。每次都尝试控制,但最终失败,好像成瘾的状态,请问该怎么调整?”
“大吃大喝”能缓解压力吗
请注意关键词“欲望”,说明这种“大吃大喝”的行为是情绪性进食。也就是说,从生理需要层面,你并不需要吃这么多,但从心理、情绪层面,你需要用“大吃大喝”去缓解压力。
常见情绪性进食有以下几种表现。
1. 吃东西使你进入一种恍惚或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的状态。
2. 咀嚼或大口嚼东西使你感觉很好。
3. 你并不饿,却不能停止进食,而且你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
4. 吃的渴望源自任何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5. 当你吃东西时,你会有强烈的安慰感。
6. 在一个压力事件之后或当你很焦虑时,吃东西很快。
7. 为了避免无聊而吃东西。
8. 尽管在生理上营养充足,但在大多数时间里,心理上却很空虚,缺乏成就感。
9. 总是寻找一种特定的食物(如甜食),因为它会改变你的心情。
10. 周期性地准备或购买食物,以便你在“需要”它们时,可以即刻享用。
11. 在重要事件和压力事件(如家庭聚会和商业会议)发生之后,倾向于大吃特吃。
12. 当你为安慰自己而不是为满足生理上的饥饿而吃东西后,接着又会有愧疚感。
从本质上来看,情绪性进食是心理问题,也就是说,现实中各种事情带来的心理压力或空虚感,需要有适当的排解渠道,不巧的是,有些人把“吃”选作减压渠道,所以就经常“大吃大喝”,甚至“暴饮暴食”,然后就胖了。
三个方法摆脱情绪性进食
1. 正念饮食
正念就是“有意识”,主动关注自己对某事物的直接感觉。关注每个细节,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
曾经有个科学研究,让尝试戒烟的人每次吸烟前都自问“此刻为什么要吸烟”,最后这群人比那些单纯靠“吸烟有害健康”警示的戒烟者,戒烟成功率更高。由此可见,烟瘾都能戒掉,情绪性进食就更好办了。对任何事物,自发连问自己至少3个不同深度的“为什么”,然后答案就浮现出来了。
2. 减少诱惑
既然已经掉进情绪性进食的沼泽,那首先要逐步摆脱这种沉迷。这也是一直以来强调的减肥技巧之一,就是利用各种预先设定的“小困难”“小阻力”,让自己在情绪性进食发作时,增加“吃”的难度,延缓“不良进食行为”的进程。
针对情绪性进食,首先规划时间,让每天充实起来,减少去超市或食品店的机会。哪怕去买食物,也尽量不去高热量、成瘾性食品区逛。哪怕买了“垃圾食品”,也尽量选择小规格或者有小包装的,少选择性价比很高的“家庭装”。买回家尽量藏起来(冰箱深处、橱子里、高到够不着的地方),而不是放在茶几、电脑桌、床头柜……
3. 增加替代
有句话叫“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么全世界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在情绪性进食者的眼里,“吃”就是这把锤子,“心理压力和空虚”就是钉子。其实不是你的习惯不好,而是选项太少。有时候各种健康的生活習惯会让你感觉“太难吃”“太累了”“坚持不了”,那么此时这些好的内容反而成为新的心理压力。所以,不必好高骛远,也不必追求快速减肥,那样反而会南辕北辙。
对于情绪性进食,如果单纯采用“堵截”而不是“导流”,会让你陷入新的空虚。本来不管好坏,就只有一个选项“吃”,这一“堵截”,连一项都没了,结果又是帮了倒忙。不如增加几个新选项与“吃”并列,等你翻牌,让自己去权衡,择优而从。增加替代的正确方法是,无论什么新奇的事,都去尝试一下,一切吃喝玩乐,只要能满足好奇心、发挥你的创造力、获得成就感,就通通来者不拒,只要保持必要的行为底线,无所谓是否有营养,能将你的注意力从“吃”上转移开来,就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