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物理探究活动,促初中生核心素养生成

2020-05-28陆旋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生物理

陆旋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开展,符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理念,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光的折射”为例,重点阐述了物理探究活动中的初中生核心素养生成策略,以供参考.

一、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生成中所起到的作用

物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质,以核心素养生成为目标开展物理实践探究活动,有助于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发挥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集中体现了科学育人的价值.从教学形式的角度分析,物理探究活动的开展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由以往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形式转变为模拟科学探究的教学形式.从课堂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物理探究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以生为主体、以学为核心”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的主动性,在物理知识学习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自主解决.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物理探究活动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理论知识积累的前提下,通过探究活动参与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能力、精神及品质.

二、物理探究活动在初中生核心素养生成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发展、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设置分级目标,为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生成提供阶梯性的发展依据.一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文化基础素养、物理学科中正确的物理观念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情感、课程标准中的探究过程参与;二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自主发展、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思维、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渗透;三级目标为:学生发展中的社会参与、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态度与品质、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事求是态度的建立,热爱科学品质的形成.本文以“光的折射”教学内容为例,重点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品质的建立展开了研究.

2.激趣生疑,树立物理观念.以“坐井观天”的经典故事创设情境,设计一个光线折射的简单实验,如图1所示.

图1以摄像头作为青蛙的眼睛,以桌底作为天空,以透明玻璃水杯作为水井,分别演示当水井无水、水井满水时,“青蛙”能看见的天空中星星多少变化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星星的数量会出现变化?”通过课堂导入中的趣味性问题提出,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树立了科学探究的意识,并且产生的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参与活动,培养科学思维.经过“光的反射”學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了光的反射定律,从光的反射定律延伸,进而展开光的折射规律探究中,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迁移,并且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初中生的思维灵活性,以此促进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3.学以致用,建立积极的科学态度与品质.利用物理实验中所总结出的“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课堂导入中提出的“坐井观天”问题,“当井中注满水后,为什么‘青蛙所看见的天空星星数量会增加?”此时引导学生通过在上述实验中总结出的光的折射规律及折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画出井中无水与井中满水的光线图(如图2所示).

由于光的折射,光线自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不在以直线的形式传播,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加,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进入青蛙眼睛里的天空范围主要来源于外侧管线射入的角度,从而理解“坐井观天”实验的原理.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初中生的实事求是精神及正确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实验与合作探究中建立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提高了初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此促进初中生在物理探究活动参与中的核心素养生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只有经历了实践才会发挥其真实的作用,探究活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推进了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初中生物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只因是物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我不是教物理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