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智库对比研究

2020-05-28江心如何子耕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对比

江心如 何子耕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近年来,智库影响力研究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门领域。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对国内外智库研究的文献数量增长趋势、发文作者群体、机构、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对我国今后的智库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国内外智库 对比 CiteSpace 文献可视化

一、研究背景

智库(也称思想库)是特指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提出咨询建议。现代智库自19世纪末诞生,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智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猎现代智库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我国智库体系建设总体取得良好成效,但依然面临着许多障碍。基于此,本文通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国内外智库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的规律和特点,最终提出对我国智库研究的展望,希冀能为我国智库研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理论借鉴,为推进我国由“智库大国”向“智库强国”迈进贡献一己之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引文网络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等学术领域,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呈现智库研究的现状、进展、热点,从文献数据中挖掘出该领域深层次的隐性知识。

(二)数据来源

国外数据库方面,选择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合集作为数据分析来源。将检索式设定为主题=(“think tank”),并且要求标题包含“think tank”,时间截至2019年12月19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41篇。

国内则选择CNKI全文数据库为论文数据来源,在检索界面中将检索式设定为篇名=“智库”“思想库”或含“智囊团”,来源期刊类别为CSSCI,收集时间为2019年12月19日,检索结果经多次整理筛选,删去了重复和无关论文等噪音数据,得到智库研究方面的国内学术论文1835篇,与国外文献共同构成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

三、國外智库发展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数量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智库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可得,国外学术界的智库研究文献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文献作品为学者RUSSELL,W发表的《THINK TANKPUTS CAT AMONG THE PIGEONS》。

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4年前,国外文献发表量每年较少,并且呈缓慢增长趋势;自2005年以来,文献开始较大幅度增加,至2010年都保持在60-80篇的水准;从2011年开始,每年文献的发表量开始超过80篇,甚至达到120篇,说明2011年后的国外成果产出逐渐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二)发文作者群体分析

CiteSpace作者共现分析可以识别出一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及互引关系。由国外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得,目前国外智库研究学者已经已经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网。一方面,从事智库研究的群体数量比较多,且核心人物较为突出;另外一方面,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多,体现出国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频率较高,这为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发文机构分析

对文献发文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网格图谱。可得,国外智库研究机构不仅数量多,而且彼此之间联系较强,呈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共发表文献24篇,说明国外同时也已经出现了领先带头机构。

(四)国外热点领域分析

纵观国外智库研究前沿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可以发现从1992年—2019年国外智库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方针研究(policy、policy advice)。此外,还涉及安全与危机(Security and Crisis)、环境(environment)等主要问题。

四、国内智库发展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数量增长趋势分析

由图2可得,中国学术界的智库研究文献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文献成果为学者林荣芹在《国际展望》期刊上发表的《国外“智囊团”的职能与成功奥秘》。

可以看出,中国智库研究起步较晚,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概念引进期(1992-2007年),每年发表文献数较少并呈十分缓慢增长趋势;第二阶段为稳定积累期(2008-2012年),文献数量逐年稳步提升,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挥思想库作用”有关;第三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13-2019年),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与我国政府2013年前后出台建设智库政策有关。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批示——建设有国际影响力高端智库。在中央和地方提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强化第三方研究和评估的政策推动下,社会智库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二)发文作者群体分析

由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3)可见,中国从事智库研究的人员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小范围合作网络。发文量达10篇以上的学者有申劭婧、曹如中、张舜栋、任福兵4人,其他作者多低于5篇以下,彼此之间差距不大,其中最多的韩劭婧为12篇。截至目前,在我国致力于智库研究的学者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少数带头人物,但是学者间的内部合作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只有研究团队内部富有坚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为智库向外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

(三)发文机构分析

对文献发文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国内研究机构合作网格图谱。可知,中国智库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文献发表量均为21篇。在发文量较大的机构中,大多都入选了我国首批高端智库名单,说明具备国家政策支持的智库机构在输出智库成果方面可能更加具备优势,启示我国要进一步扩大智库名单,给予更多智库优良的外部环境。同时,我国不同的研究机构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合作,但从合作强度上来看并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低频的合作次数会限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不同机构的众多学者应加深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智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四)国内热点领域分析

根据表1所示的国内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可以发现,国内智库研究的关键词主要聚焦于“智库建设”“新型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决策咨询”等方面。如徐晓虎,陈圻就曾对智库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并对未来智库研究工作进行了前瞻性预测。从现实背景来看,当前我国国内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智库作为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对于建设智慧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五)阶段性前沿研究领域分析

关键词突现度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在智库相关文献关键词分析中共得到21个突现词。从时间序列来看,2015年以前的突现词为高校、智囊团、美利坚合众国、民间智库、社会科学院等,如王桂林就曾以民间智库为例,提出民间智库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的浮现可以为我国建设高水平民间智库提供机遇;2015年以后的突现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民间智库、媒体、大数据、“一带一路”倡议。如王文对何为新型智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谋断互动、思想市场、人事拓展、融资运营、全球传播等方面,提出智库机制改革建议。

从突现词影响的周期来看,“高校”时间最长,自1982年开始出现,延续了16年之久。距今出现时间最晚的“大数据”和“一带一路”倡议则分别建立在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2015年3月我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背景下。因此,依照这些关键词的突现度和突现的时间节点来看,我国学者们进行的智库研究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

五、国内外对比结论

(一)我国智库研究力量相比国外较为薄弱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目前我国从事智库领域的学者总体数量和突出代表人物相对于国外都比较少,学者之间的合作联系程度相对较低,且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频次也相对较低。而国外学者群体及各类机构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网络化特征,彼此之间已经具备了较为密切的合作机制,为国外学术界研究出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文献成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资源。这启示我国政府在今后要出台更多的支持性文件,鼓励更多相关学者投入智库研究,调动学者之间的合作主动性,并给予研究机构充分的资金等外部保障条件,从而为我国智库研究成果的产出提供高密度的合作力量。

(二)我国智库研究内容相比国外研究狭窄

截止目前,我国智库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智库研究内容相对较窄,主要体现在,我国早期的智库研究便是学习和借鉴国外智库运行经验,目前我国部分学者的研究倾向虽然已经开始注意与国内实际对应,但是依然会受到国外智库研究的较大影响,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其次,在研究内容的主体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开展则是紧紧跟随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出台对研究方向的改变可以产生明显的作用。从正向效应来看,此举有利于理论成果直接为实践服务,为我国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提供基础方案或优化方案;从负向效应来看,大部分学者在短时期内都集中于国家政策中的某一热点,可能会造成研究内容的单一化。而国外智库研究学者们虽然主要以政策方针为主,但同时也会将其进行拓展,如教育、公共、健康、社会、家庭、外交关系等各个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注重理论研究,国外重视案例研究

通过阅读文献可知,我国目前的智库研究多采用文献研究法,即在前人的文献成果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定性方法贯穿文章全部内容,缺乏数据和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文章中缺乏定量支撑。国外学者进行智库研究時,采用的研究方法则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案例研究或实地调研,以个人亲身调查来剖析问题本质,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且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我国未来的智库研究应更注重借助数据和案例论证研究观点,使我国智库领域的文献内容更加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

六、研究展望

通过运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国内外智库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智库研究其实具有着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开发我国研究潜力,减少与国外研究的现存差距,本文从政府、学者、机构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一)政府应高度重视智库建设

国家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文件的出台对智库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从我国智库的研究轨迹中可以看出,我国学者们的研究方向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但是却还缺少相应的政府保障。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智库成果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智库建设工作的重视,注重政策出台到实地落实的各个环节,并制定资金保障机制和激励方案,使学者们对智库领域的研究能够充满方向感和对自我的认同感,不断由单一走向整体。

(二)研究学者应注重创新性

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创新性相对于国外学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定量研究、研究内容上过分集中和宏观。基于此,我国学者在今后一要加强与本国学者团队尤其是走在前列的领军人物进行沟通,共享各自的理论观点;二要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而非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浅层次研究,同时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前沿领域。

(三)研究机构应打造国内外合作平台

根据国家新型智库建设需求,大力推动专业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智库发展的理论、政策、方法、机制、评价方法、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因此,我国研究机构之间首先要建设合作平台,进而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目标,最终打造一个国内外共同交流的平台,促进智库研究良性发展。

从现今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智库的研究均处于发展的理想水平,且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就,对智库领域的研究点日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研究内容日臻完善,由此可以推测智库在未来将会对社会进步发挥更为强大的正向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当代的智库研究相对于国外还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需要在今后政府带动、学者创新、机构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弥补不足,从而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提供更为科学可行的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6-10.

[2]苗树彬.努力建设高端社会智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1):21-24.

[3]徐晓虎,陈圻.智库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08):105-108.

[4]王桂林.经济危机时代中国民间智库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0(28):222-224.

[5]王文.中国智库提升影响力正当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16(004).

〔江心如、何子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对比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