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结果研究
2020-05-26段潇潇
段潇潇
摘 要:本文通过汇总我国2015—2018年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督抽检结果,概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督抽检情况,并分析生产企业的研发、配方设计、生产及检验等环节,提出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关键词: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
婴幼儿是特殊营养群体,一方面其本身代谢系统尚未完善,要保证婴幼儿营养均衡摄入;另一方面,婴幼儿时期作为人的一生中,身体、智力等情况均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这一发展时期中,营养摄入数量、质量极有可能很大程度影响未来。因此,婴幼儿配方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1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情况
1.1 抽检情况
如今我国共有103家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认证批准的生产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全面覆盖所有获批生产企业。经统监督抽检结果,根据2015—2018年季度公开检验结果,我国食品药监局强调,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注意防控食品风险,更改每季度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为按月抽检、按月公开。
1.2 抽检结果
通过分析2015—2018年间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抽检情况,对于不合格项目划分较高、一般、不存在3种食品安全风险等级[2]。2015—2018年间共计抽检4 965批次,其中共发现145批次不合格样品,达到97.1%的产品合格率。在所有抽检不合格的样品批次中,55.6%的不合格样品不符合标签明示值,31.0%的样品为一般风险以及13.4%的较高风险。
经了解发现,以黄曲霉毒素、菌落总数、阪崎肠杆菌作为高风险项目,以上项目不合格会危及婴幼儿的健康成长。维生素C、亚油酸、叶酸、氯与锰等为一般风险项目,若营养素含量无法满足婴幼儿成长所需,则会影响婴幼儿健康发育。营养物质是食品安全风险测定主要项目,生产企业的营养物质标签设计不合理,也同样会导致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结果不合格。
1.3 不合格产品企业现状
研究抽检不合格样品生产企业,发现103家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位于中国北部。观察不合格生产企业安全审计结果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生产企业不具备食品生产安全许可能力;②未能全面落实食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③食品企业缺乏产品检验能力,并且不具备项目检验能力;④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缺失;⑤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不规范、不完整;⑥生产企业未全面彻底处置不合格产品,且不明确产品不合格原因,也未对是否需要扩大产品召回范围加以明确。
2 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2.1 研发环节
目前有关母乳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产品设计不仅需要对母乳组成进行模式,还应当对母乳喂養效果进行模拟。如今我国母乳研究数据仍然停留于20世纪80年代,仍然将关注重点放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含量上,未能取得较创新型的母乳研究成果[1]。
我国如今的婴幼儿配方市场上共有4 000多个乳粉品牌,各品牌乳品的营养素含量有所不同,增添成分即可形成新型乳品产品,但是添加配方尚未经过营养、安全综合论证。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安全审计能够发现多数企业尚未拥有完整的婴幼儿配方设计以及论证文件相关资料,因此配方组织生产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我国的膳食食品标签规定,表示营养成分及能量含量应当超出标签80%,与婴幼儿代谢特点相结合,我国有关标准也明确规定了部分营养元素合理要求。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企业,在标签设计中加工营养损耗、原材料营养底值、营养元素损耗以及检验偏差准确性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2 原料控制环节
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安全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原材料自进厂至出厂的全过程质量严格管理规定。
2.3 生产环节
要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规范生产,还要保证生产企业信息准确、真实、有效,构建并完善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生产安全质量体系。
一方面,应当重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环境相关设施,严格控制污染物,包括兽药残留、重金属、双酚A等,以及生产过程的管道、加工设备、消毒剂、清洗剂等。
另一方面还需要严格控制微生物,生产现场的设备空气达标情况,均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3 结论及建议
经本次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结果不合格占比仍然较大,其中以标签不合格占比最高,生产企业的研发、配方设计、生产及检验等环节,均是影响抽检结果的关键要素。结合本次研究认为,需要建立可追溯食品安全质量目标,展开获证企业的食品安全审计,从而全面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食品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发政,罗洁,张明,等.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产业政策与安全现状解析[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4):1-6.
[2]李红霞,李硕,李莉,等.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维生素PP含量测定盲样考核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