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研究

2020-05-26李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高职院校

李萍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推进,对诊改工作机制构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从诊改工作机制的应然状态入手,先明确需要什么样的机制,进而抓住诊改工作的校本性、系统性、多元化、主次分明等特征,再结合学校实践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1375诊改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76-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了教育评价在改进学习成果、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制定全面的国家监测和评价制度,以便为政策制定和教育体系管理提供可靠依据[1]。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由外在粗放式增长过渡为追求内涵和质量建设,高职教育的评价方式也从评估转为诊改,通过教育评价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成为时代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及《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各高职院校开始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开展工作。

一、诊改工作机制构建研究现状及问题

2015年之后,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诊改工作推行中遵循的主导理论有两个:一是全国“诊改委”推行倡导的“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即按照纵向五系统(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结构,横向五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定点,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构架一套“人人参与、处处覆盖、实时监控”的院校内部质保体系框架[2]。二是2017年杨应崧教授提出的“8字形螺旋”及“两链”的理论。“8字形螺旋”是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承载不同层面自我质量保证机制的载体和流程,下面的“完成时螺旋”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诊断与改进在实施完成后进行;上面的“进行时螺旋”表示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调控、改进的过程[3]。“两链”指的则是目标链(体系)和标准链(体系)[3]。

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诊改工作理论的设计和展望,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虽然已有实践并不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诊改工作主体的界定、如何落脚及如何运行等,其中质量监控和标准的设置是重点。总体上,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对策研究,对诊改工作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较少,缺乏有机的整合;对诊改元理论及工作性质的研究较欠缺,仍需继续丰富发展相关理论。

二、诊改工作机制的应然状态及特征

既然诊改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它的实然状态并不美丽,我们可以转换思路从厘清其应然状态入手。诊改工作机制的应然状态是构建诊改工作机制的逻辑起点,以此切入可以厘清我们需要什么的诊改工作机制。

(一)立足校本特征,构建具有特色的机制

与以往的评估不同,诊改的主体是高职院校自身,而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主体的定位,诊改工作是学校自身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学校自我完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在工作机制上,简单照搬上级行政命令或者同类院校的成功模式则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这就要求诊改工作机制必须具有校本特征。校本特征简单地说就是立足学校实际,依托学校自身资源和学校教职工,自我查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每个学校的情况各不相同,诊改工作机制必定具有学校自身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在制定诊改工作机制时首先要调研学校情况,查找要诊改的问题,打破千校一面的惯性,立足校本应是制定诊改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再进行私人订制,根据学校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才能取得效果。

(二)注意系统性,构建全面的机制

诊改工作是一个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不应把诊改看成一个独立的单项工作,仅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开展。设计诊改工作机制时应具备系统观:一是将诊改工作看成一个整体,诊改工作机制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全覆盖的学校管理工作机制。诊改工作机制作为整体可以发挥最大功能,各个组成部分按照所处地位发挥不同功能。二是按照工作需求,设置好各组成部分即子系统,根据其功能力求在系统内发挥最大作用。各部分功能不同,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三是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发展的,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着交换,不断完善自身。作为一个系统,诊改工作机制具有开放性,具有不断改进发展的空间。不能将诊改工作机制设计为闭环系统,更不能将诊改视为一劳永逸的工作,诊改工作机制搭建完成后,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三)尊重多元化,构建多方参与的机制

已有的诊改工作实践,仍缺少多元化的关注,诊改工作虽以学校为主体开展,但也需要多方参与。诊改工作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第三方的评价机构、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的办学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企业行业做为用人单位,参与诊改工作可以使人才培养更切中岗位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4]的要求。抽离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参与评价,弥补了客观立场的不足,增强了诊改工作的公平性。家长和学生参与进来,可以从教育客体或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提出个体诉求,通过沟通与协商,诊改的结果也更容易为各方接受。诊改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工程,以学校自身为主体,加之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从过程到结果都更加客观,同时增加的协商和沟通環节,有助于各方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实现合作共赢。

(四)抓住重点和关键,构建主次分明的机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阶段与工作的开展都有重点和关键,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主次分明,才能取得突破。诊改工作机制涉及面广,要取得成效,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既要全面铺开,又要抓重点和关键。高职院校在设计诊改工作机制时,要把握关键质控点,即抓住影响诊改工作的关键点,做好关键点的突破,进而带动其他工作。诊改工作从何下手、如何突破是各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全靠自己摸索。针对这个问题杨应崧教授提出,要找准诊改的起点,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至关重要[5]。设置好两链,就等于抓住了诊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整个诊改工作才能有效落实下去。

三、探索构建1357诊改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构建适合本校的、能指导本校诊改工作的机制,既遵循了诊改的共同理念又具有校本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结合一线实际工作,笔者进行一种构建诊改工作机制的尝试,即1375诊改工作机制:1整体+3层面+7因素+5覆盖。

1整体是指秉承系统观,将诊改工作看成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它涉及面广,是学校全方位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

3层面是指诊改工作机制的构建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即诊改工作机制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理念层面的构建机制,解决思想问题,主要包括环境建设(涉及价值观和文化环境)等,是诊改工作的导向;二是操作层面的构建机制,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包括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控反馈体系,是诊改工作的运行机制;三是支撑层面的构建机制,解决运行的保障问题,包括组织制度体系、保障体系(人财物)和奖惩体系,主要为诊改工作的运行提供支持条件。

7因素是指由三个层面的机制细化分解为7个方面,相当于整体的7个部分(因素),从这7个方面具体落实学校诊改工作。这7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1环境建设体系。诊改是根本性的变革,诊改工作需要质量文化的引领,用质量文化来指导工作。诊改工作开展的前期要先做好软环境的营造,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质量文化意识,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诊改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开展培训动员、宣传,帮助教职工转变思维方式,真正理解诊改的内涵,才能保证工作中不走偏路。

2目标体系。目标链和标准链是诊改工作的重点与起点,诊改首先要设计好各层面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较为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依据,根据本校情况设定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可以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目标应具有校本特色,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制定适合本校的诊改目标。目标体系从学校层面总目标往下分解,主要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大层面,然后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再层层细化落实,落实的每个点都有自己的小目标。

3标准体系。标准和目标密切相关,标准是对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解读,可依据目标生成,是实际工作中达到目标需要遵照的准则。“目标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标准是目标的具象表现,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清晰的标准。”[5]标准体系建设也是整个诊改工作的关键部分,它将目标量化,便于精准的考核,使目标能够看得到、摸得着,通过标准化可形成考核的依据。设置标准要把握一个度,既要能促进当前工作的发展,又要能达成,既不能超出能力范围流于形式,又要能实际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要求。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目标和标准的设置可以引入多方参与的机制。学校打破以往闭门造车的状态,跳出自身局限,邀请企业行业参与,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通过多方协商,共同查找诊改问题,设置更加客观的目标和标准。

4监控和反馈体系。通过目标和标准兩链的实施,将任务分解落实后,诊断的问题、执行和改进的效果,要由监控和反馈体系进行分析反馈,这主要依赖信息系统完成。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监控和反馈完全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采集各数据源信息,并进行分析,实时监控诊改工作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已经推广使用多年,可以发挥常态化的信息反馈、分析、监控功能,学校也可以此为基础开发校本的信息系统。

在监督反馈环节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由第三方对诊改的执行进行监督,对诊改的效果进行评判,避免自己评自己的主观倾向,更加客观公正。监督反馈体现了诊改工作机制与外界进行的交换,做为系统,诊改工作机制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形成开放的系统,并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5组织制度体系。组织制度建设可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它包括领导诊改工作的组织机构和配套制度。按照诊改工作的要求,学校层面、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教研室)必须建立组织严密、层层落实的工作架构,以保证诊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组织制度代表工作的基本规范,只有对诊改工作的责任部门、岗位任务、工作流程等进行规范和建章立制,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6保障体系。诊改工作的运行需要举全校之力,人员、经费和物资配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人、财、物的保障到位对诊改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推动作用,专职工作人员、学校专项经费、后勤服务等资源保障,确保整个诊改机制的良好运转。

7奖惩激励体系。诊改工作的激励可以从学校每年开展的绩效考核切入,对诊改工作的过程、结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诊改工作的动力机制。具体可将诊改要求融入学校绩效考核的指标,结合诊改效果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定,对诊改工作执行到位,效果明显的部门进行奖励,反之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既体现了绩效考核的奖惩功能,也有助于推动诊改工作的落实。

5覆盖是指7因素的落实要覆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工作机制是诊改工作的顶层设计,虽然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最终都要落实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这五个层面,要在这五个层面体现变化和效果。

四、结束语

1375诊改工作机制立足学校自身特色,系统地看待诊改工作,把诊改工作机制当作一个整体,进一步分成不同层次和组成部分,从整体与部分关系出发设置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在工作开展中通盘考虑,按照各部分的重要性,抓住关键两链,形成整体突破;在诊改机制运行中邀请多方参与,考虑各方利益需求,通过交流协商达到求同存异,趋于一致;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和反馈,更加客观公正;结合学校自身的绩效考核,激励教职工参与诊改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玥茹,石伟平.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必要性、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4):49.

[2]陈向平.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9(2):37.

[3]杨应崧,宗美娟.诊断与改进需要多一点豪气、勇气和真气[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44.

[4]習总书记谈职业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0-16.

[5]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Starting from the ought to be state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e should first make clear what kind of mechanism we need, then grasp the school-based, systematic, diversified, clear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of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and then explor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1375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ombination with school practi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l quality;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working mechanism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高职院校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