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组合对古典舞训练的作用
2020-05-26张鹏
摘 要: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研究和总结,古典舞教学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该体系中的教学组合模式在古典舞训练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内容上,组合训练是基本功训练与身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肢体运用的开发、舞蹈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教学目的上,通过教学组合训练出的古典舞演员不仅有着全面的基本功素质和身法韵律做支撑,同时对舞段的处理、动作之间的衔接以及动作连贯性都会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我以为,组合教学在锻炼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训练着学生的舞蹈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组合教学是一种更综合更立体的教学实操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古典舞训练与人才培养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及舞种特色化坚实地迈进。
关键词:古典舞;训练;教学组合;身韵
一、古典舞教学组合的内涵
舞蹈“教学组合”是以某一“训练要素”为核心,以特定的编排方法,使技术发挥核心作用而形成具有表现力的动作语汇,从而产生动作排序的合理逻辑关系,其中技术技能并非唯一要素,其气韵和起承转换的连接、节奏、劲力,包括神情和意念等都是必备的综合因素,由此,产生组合的不同性格、不同方式和效力,最终传达的是动作应该具有的审美特性。作为组合类别也有不同功能的区别,有“功能性的训练性组合”、“语言性的表现性组合”、“综合性的表演性组合”。简言之,“组合”是指由几个部分动作或个体结合成的整体,其中包含可重复或不可重复的动作排列和组成。
二、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征
1.训练性
古典舞教学组合带有一定的训练性,这是教学组合最基本的任务与目的。例如大踢腿组合是由踢腿动作加以动作链接将古典舞的舞蹈姿态、技巧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身体能力的协调运用和发力得到训练:腰组合训练,是训练身体中段柔软性同时,更加有力度,身体在腰部平圆运动和波浪运动的同时保持轻松自如的状态,这对于演员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教学组合恰恰是基于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从而达到古典舞所要求的能力标准。
2.舞蹈性
古典舞教学组合并不是单纯地重复重点动作與段落,而是包含了情感、文化、思想等元素的有机结合。以表演性组合为例,表演性组合课是最接近于舞台表演的教学组合形式。表演性组合元素多种多样,组合动作接近舞台表演又出自于单一的元素训练,变化之中符合古典舞的审美表准。组合在动作形式上进行了丰富的变化,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外化。所以说,教学组合也可以把情感和动作融为一体,使动作更能表现人物潜在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舞蹈性。
3.风格性
古典舞教学组合都具有古典舞风格及独特造型技巧,同剧目作品一样,需要依靠身法韵律完成动作间的连接和修饰。假如缺少了风格性,教学组合中的起势收势、连接的步伐、造型的神态均是僵直的,没有古典舞的味道。任何动作或技术本身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像一个“翻身”、“燕子穿林”、“跳跃”,其本身没有太多的艺术含量,但只要把它融入到多种动作的排列中,形成语言,融入到古典舞特定的风格中,也就完成了艺术语言的转变。
三、教学组合对古典舞训练的作用
1.身韵教学的重要环节
身韵源自于习武一书中的“身法”,经过老一辈古典舞艺术家的提炼和总结,形成了如今“身法”和“韵律”的结合。身韵是古典舞的“立身之本”,正是身韵中最基本的“提沉冲靠含腆移”,造就了古典舞云云流畅的形态和闪转腾挪的气势。在神韵训练中,组合徐链式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身韵训练可以将教学中的“技巧性”和“表演性”结合起来,完成教学成果从课堂到舞台的衔接。
例如:身韵组合《驯龙》,如果课堂上只是训练单一的元素,那么将来就会带来两个弊病;一是学生的训练单一,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二是训练没有与表演相结合,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够娴熟,等到上台表演是不能准确的运用。但是,将身韵训练以组合的形式呈现,情况就会好转很多。《驯龙》组合并不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组合,其中有很多古典舞寄出的动作元素,但这些元素又不是一沉不变的出现,这些元素中都带有情感和表达。比如组合中带有变化的“燕子穿林”、“云手”、“大刀花”等等,这些动作已经不仅仅是训练的一种动作元素,这其中已经带有了古典人物中的某种精神内涵。就是组合中一个简单的“回身”或“吸腿”,都有独特的韵律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表达中华男儿威武不屈、刚健勇猛的民族精神,其中很多身法和韵律都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在其中,比如表现慷慨豪迈的风度,或是表现阳刚大气的精神。所以组合的训练方式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了综合性的训练。是身韵教学的重要环节。
2.训练肢体形态
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训练中首先以解决腰、腿、肩、髋关节的软开度、以及全身各部位的幅度训练,只有有足够的身体幅度才能完成古典舞中有技术难度、需要运动幅度的动作,才能更好的体现古典舞中“大开大合”的姿势。例如控制组合,就是通过古典舞的舞姿与软开度相结合从而达到对肢体的把控。再如腰组合的训练,中国古典舞讲求“起于心,发于腰”而这里的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腰又包括胸腰、中腰、大腰,胸腰“开”的好与坏就非常重要,特别是对艺术感染力体现,胸腰训练的好,举手投足之间都会使动作更具延展性和开阔性。除此之外,教学组合对训练跳转翻的能力,也尤为突出。跳跃能力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古典舞中技术技巧的要求,有较好的跳跃能力才能更好的体现古典舞闪转腾挪的审美要求。
3.培养舞蹈意识
舞蹈意识是指舞蹈演员在从事舞蹈表演和创作时的自我意识,一种特有的、自觉地心理反应。而这种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对人们认识舞蹈的方法、方向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意识是舞者大脑神经运动,是舞者自身由内而外的表现、是欣赏者能够客观觉察到的一种微妙的特殊现象。舞者举手投足间都会流露,如舞者体内的血液一般,使“意”先于“形”而波及于全身各个部位。它在心灵之间通过肢体表现使舞者与观众达到真正的审美沟通,也就是“心灵”指挥动作,动作必须听从于“意”的支配,动作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意”外化表现。而观众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是动作而是“意”本身。
再以古典舞控制组合《满江红》为例。值得注意的是,组合中有很多的“顿”古典舞的表演是“点”和“线”的结合,在表演中,要有延伸、有呼吸、有拉长、有生长,这是“线”的体现,但其中也要有重点,有停顿,这是“点”的体现。组合中有很多“顿”的编排,这一方面能训练学生的身体能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个“顿”都有它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其中—有些表达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有些表达不能为国出征的遗憾之情,还有些表达的是男儿誓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满怀“尽忠报国”的热情,拯救千千万万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可见,组合训练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对情感表达的训练意义在其中。
四、结论
北京舞蹈学院朱清渊教授曾指出:“组合训练是表现力的综合训练,是情与形的结合,是课堂与舞台的衔接,是练与用的具体体现,它可以对舞蹈演员的训练成果进行全面的检验。”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上,组合训练是基本功训练与身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肢体运用的开发、舞蹈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教学目的上,通过教学组合训练出的古典舞演员不仅有着全面的基本功素质和身法韵律做支撑,同时对舞段的处理、动作之间的衔接以及动作连贯性都会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我以为,组合教学在锻炼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训练着学生的舞蹈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组合教学是一种更综合更立体的教学实操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古典舞训练与人才培养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及舞种特色化坚实地迈进。
参考文献:
[1]魏云.论中国古典舞教学组合的特性及意义.舞蹈研究教育,2011.6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鹏(1991--)男,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研究生,现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主要从事古典舞教学、编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