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束腰套组”的创作特色

2020-05-26周莉

江苏陶瓷 2020年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造型设计紫砂壶

周莉

摘  要  紫砂壶因茶而生,相比其他泡茶器皿,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和人文价值,它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发展、生生不息,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辅相成,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艺术是时代的产物,紫砂壶亦是如此,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审美、生活状况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引起人的共鸣、深入人的心灵,得以流传。本文以紫砂作品“束腰套组”为例,浅谈其传承创新。

关键词  紫砂壶;束腰套组;造型设计;传承创新

紫砂壶是宜兴的一张名片,它起源于北宋,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历代匠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桎梏,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出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赏用皆宜的艺术品,在当代文化艺术之林展露风采。紫砂壶因茶而生,相比其他泡茶器皿,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和人文价值,它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发展,生生不息,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辅相成,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紫砂壶的工艺体系逐渐发展完善,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承,演变出多种多样的造型,形成了完善的造型体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紫砂壶亦是如此,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审美、生活状况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引起人的共鸣、深入人的心灵,得以流传。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日趋多样化,紫砂壶造型也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摒弃传统,一味求新、求异,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其实,如今很多器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人们通过将传统与现代审美相融合,既提升自身的技艺,也创作出更容易为当代人所接受的作品。“束腰套组”(见图1)便是在传统器型“鸣远束腰壶”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创新而来的,此套组在保留“鸣远束腰壶”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对壶盖等细节部分稍作改动,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让人眼前一亮。

传统经典器形,历来临摹者众多,技法易成,难在表现其风骨神韵。“束腰套组”独具一格,不失为成功的创新佳品。欣赏此套组,整套组由一壶两杯组成,主壶与杯子造型相互辉映、形式一致,给人以韵律美和形式美,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观之静雅而具古意,共同烘托出作品雅致的意境。主壶完美地把握了“鸣远束腰壶”方圆相济的平衡度,一方面使壶赏心悦目,另一方面折射出古代哲学思想中“智圆行方”的处事原则。主壶身筒以四方为基本形制,四片泥片镶接成型,四条棱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如同具有弹性的拱弧状,刚柔并济,身筒方中寓圆、圆中寓方、块面清晰,整个身筒敦厚稳重、刚劲有力,壶身下大上小,肩颈处自然收敛过渡,短颈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平添几分挺拔之感,这也是此壶与“鸣远束腰壶”的最大区别;“鸣远束腰壶”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此壶壶身与壶盖之间设以四方短颈,更彰显了刚正气度,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体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四方形壶盖向上盈起自然的弧度,仔细观察,其弧度延伸与壶身棱线呈一条弧线,线条舒展大气;壶流为一弯流,蓄势有力,向上承起,出水顺畅;圈把上置一飞,平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流、把相辅相成,皆饰以棱线,呈方形,与壶身相呼应,又中和了壶身的敦厚,给人以飞扬之感,可谓动静结合;壶钮为拱桥状,中间镂出半月形孔,可谓虚实相映,桥钮位于整壶高点中央位置,自然衔接过渡,使作品端庄大气而不失婉约;壶身中央作一束腰圈线,圈线下饰以蝴蝶结,丰富了整体的层次感,更具趣味性。作品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古雅紫润、凝重静穆,表面泛喑哑之光,给人以清幽之感。整壶泥料与造型相互搭配,工细中还见雄放,凝重中不失妍巧,器型敦穆稳重,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方圆相济等美学原理,传统气度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气度宽宏、格高调古、工法精微、方而不割、直而不肆,文人情怀一泻千里。再看两只小杯,杯子造型如同倒扣的身筒,杯底设以四方底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端庄挺拔之感,杯身由下向上线条渐趋舒展,弧度逐渐延伸呈四方形杯口,端庄大气、气韵生动,杯身饰以一圈束腰,与主壶协调一致,充分展现了紫砂套组创作的一致性、主旨性,可谓匠心独具。

艺术具有时代性,紫砂壶的创作是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传统是基石,创新是发展的活力,身为一名紫砂艺人,应潜心探索、不断挑战,以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束腰套组”在器型上既具有传统的气息,又更具时代特色,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同时它包含了方圆相济的人生智慧,富含中国传统哲理,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流露出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参 考 文 献

[1]许夏锋.浅谈“束腰方壶”的艺术美[J].江苏陶瓷,2013(1):69.

[2]左雙菊.从紫砂壶“如意”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11):157.

[3]邱智超.论紫砂壶“云龙”的造型艺术特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11):141.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造型设计紫砂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泡壶
车载空气净化器造型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购买紫砂壶4忌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