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报道
2020-05-26
1 资 料
病人,男,46岁,主诉:间断胸闷喘憋1年,加重3 d。现病史: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憋,未予重视,未系统诊治。病人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胸闷喘憋加重,就诊于某医院,就诊时心率100~140次/min,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提示“心脏增大”,心脏超声示“左心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3 mm)、射血分数32%”,诊断为“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对症治疗后病人好转出院,出院后未规律用药。3 d前,病人劳累后再次出现胸闷憋气,全身乏力,四肢酸软,时有大汗淋漓,休息后未见缓解,故来就诊。刻下症:胸闷气喘,乏力,情绪激动及活动后尤甚,后背发沉,纳可,夜间难以平卧,小便可,大便时干燥。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查体:心率12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0/66 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或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1.0 cm。未见异常心尖搏动,无心包摩擦感。心音低,心率120次/min,律齐,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快心率200次/min,最慢心率72次/min,平均心率91次/min。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65 mm,右房左右径42 mm,射血分数36%,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无感染病史。中医诊断:喘证、中气下陷、痰湿困阻证;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3级(高危);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治疗过程:西医,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每日1次、卡维地洛片10 mg每日1次口服,以控制心率、降压;福辛普利钠片10 mg每日1次口服,以预防心室重构;地高辛片0.125 mg每日1次口服,以强心;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口服,以扩张冠状动脉;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每日3次口服,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螺内酯片20 mg每日1次、呋塞米20 mg每日1次口服,以利尿;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以抗血小板聚集;匹伐他汀钙片2 mg每晚1次口服,以降脂。中医,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结合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辨为喘证,证属中气下陷、痰湿困阻。治法:补中益气、化痰除湿。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20 g,生白术15 g,陈皮12 g,升麻12 g,柴胡12 g,党参15 g,甘草6 g,当归12 g,白芍12 g,茯苓15 g,法半夏9 g,木香12 g,石菖蒲12 g,郁金12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7 d后,病人胸闷、气喘、乏力、后背发沉等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可平卧,大便畅行,余无明显不适。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63次/min;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2 mm,右房左右径41 mm,射血分数35%,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坚持服用福辛普利钠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率、血压;中药汤剂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长期服用。3年后随访,病人胸闷喘憋发作,复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最快心率110次/min,最慢心率50次/min,平均心率70次/min;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mm,右房左右径34 mm,射血分数63%,室间隔局部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回顾诊断及治疗经过,病人心动过速伴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治疗后心率控制后,心力衰竭纠正,原扩大心脏恢复正常,故明确病人诊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见图1,心脏超声见图2。
图1 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
图2 病人治疗前后心脏超声
2 讨 论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由长期持续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以左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1]。长期持久的心动过速导致严重心室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终止后,相关血流动力学障碍和临床表现可逆转[2]。目前,国际上无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绝大多数诊断是回顾性的,作为排除性诊断出现[3]。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中医古籍无此病名。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中医古籍“心悸”“水病”“喘病”等临床表现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类似。《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明确指出“水病”可出现下肢水肿、气喘、不能平卧等临床表现,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表现类似,并指出“水气之客”致病原因。《素问·痹论篇》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胀论》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均提示此病病位在“心”,血脉不通,痰浊郁阻、水饮不行出现喘、心烦、短气、不得卧等。结合上述典籍记载,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病因病机多属宗阳不足,气不化水,水邪泛溢[4]。其泛溢之邪,上凌心肺则有心悸、喘冒、气短、不得平卧;浸渍肌肤则有肢体肿胀、周身困顿;壅阻脉道,则气机不通,血水痰瘀互结,凡此种种,表现不一。
刘如秀为国医大师刘志明首批学术继承人,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显著。刘如秀认为,此例病人虽年仅四旬,然“阴气自半也”,加之罹病多年,耗损精气,致使胸阳式微,中气不足,脾胃之精不能四散以实四肢、达百骸,故而出现胸闷、气喘,周身乏力;背为阳中之阳,胸阳失旷,宗气失充而下陷,则病人自觉后背沉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夜间阴气重,阳气虚,水为阴邪,两阴相得,水邪泛溢,上凌心肺则出现夜间难以平卧;劳则气耗,怒则气上,气机逆乱而失于常道,已虚之气不耐耗散、难以支持,故而症状加甚。结合病人舌淡红伴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可知病人中气之虚,痰湿之实,两相错杂。辨病为喘证,证属中气下陷、痰湿困阻。治法以补中益气、化痰除湿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除补中益气之外,更添石菖蒲、郁金开上焦郁闭之痰湿;茯苓、法半夏健运脾胃之气机、复其水道通畅;木香理三焦气滞,气行则水行,兼司魄门开阖;其中白芍一味,耐人寻味,实“育真水以祛邪水”之法。病人服药7剂后,诸症减轻,后长期坚持治疗,终病情发生逆转,斩获佳效,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即改善病人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指标亦改善。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一种可逆性心肌病,一般预后良好,临床上应予以足够重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可缩短治疗疗程,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帮助心肌损害逆转并恢复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