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证素分布及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0-05-2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证素中风病肝郁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称为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学习生活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失眠或睡眠倒错、悲伤、思虑过度甚至产生自杀念头。PSD不但影响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并增加病死率。Zhang等[1]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后3个月PSD累计发生率为27.3%;有研究报道脑卒中1年内抑郁发生率为20%~50%[2]。PSD为脑卒中恢复期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PSD属于中医学“中风”“郁证”范畴,中风发于先,郁证随中风而起。证候研究是中医辨证的精髓,“证素”是中医辨证的基本要素,确定“病性要素”是中医证素的辨证核心。本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人病性证素分布,旨在寻找中医证素与PSD关系,为临床快速识别PSD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中医科、神经科、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120例,发病时间为2周至6个月,年龄40~75岁。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

1.2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平稳,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严重智能障碍(简易智力状态量表>24分);有失语、失认、失写等;明显精神错乱,自杀倾向及既往有抑郁症、焦虑症或躁狂发作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病人。

1.3 PSD诊断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5]。

1.4 观察指标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中医证素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1.5 中医证素评定 两位专业中医医师采用望、闻、问、切对纳入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6]、《证素辨证学》[7],采用症状要素积分和阈值法确定辨证要素权值。即辨证要素诊断的确定以100作为通用阈值,各症状对各辨证要素贡献度之和达到或超过100时,即诊断为该辨证要素。每一症状轻重以中等程度为准;若该症状重时,其定量诊断值×1.5;若该症状轻时,其定量诊断值×0.7。临床出现兼夹证分别计入相应的不同证素中,按照辨证要素贡献度进行累积相加,得出该证素积分。根据以上证素诊断方法,将病人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加权求和,构成完整的证素诊断。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中风病人四诊收集的临床资料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心情抑郁、心烦、善太息、夜不能寐、胁肋胀痛、易悲易哭、乳房胀痛、头晕、耳鸣、目赤、低热、盗汗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2.2 中风中医证素分布 120例中风病人证素共出现275频次,出现频次最高的是肝郁59次;其他依次是阴虚、气虚、痰、血瘀、风、阳亢、火等,详见表2。除5例病人为单一证素外,其余115例病人均为兼夹证候;其中两证和三证居多,三证合并40例,两证合并70例;以虚实夹杂证多见,虚实夹杂73例,肝郁+气阴两虚最多,为10例;单纯虚证7例,单纯实证20例。

2.3 两组中医证素分布比例比较 将120例中风病人分为PSD组和非PSD组,两组证素分布详见表3。与非PSD组比较,PSD组阴虚、气虚、痰、血瘀、风、阳亢、火各证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所有病人均存在肝郁这一证素,肝郁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中风病中医证素分布 单位:例(%)

表3 两组中医证素分布比较 单位:例(%)

与非PSD组比较,①P<0.01。

2.4 肝郁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 59例肝郁证素病人,将肝郁积分与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者呈正相关(r=0.898,P<0.01)。详见图1。

图1 肝郁与HAMD评分的直线回归散点图

3 讨 论

与传统郁证相似,中风后抑郁具有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思维迟缓、注意力减退等症状,分析两者均存在相同的中医病机,即肝郁。因郁证发于中风后,同时具有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等中风基本证候要素[6],故中风后抑郁临床辨证繁杂。既往多项研究发现,风、痰、火在中风急性期出现频率最高。章正祥等[8]研究115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以风证(占87.8%)、痰证(占80.0%)、火证(占49.6%)为主。本研究通过对120例中风病人中医证素分析发现肝郁、阴虚、气虚、痰、血瘀为常见证素;虚证出现频次101次,其中气虚47例次,阴虚54例次。分析原因为本研究选取病程均>3个月的中风病人,其风、痰、火出现频次较急性期减少,久病必虚,脏腑功能受损,正气亏虚,影响气机升降出入,使气机郁滞不畅,故“因虚而郁”。结果与江丽杰等[9]结果类似,后者研究发现中风90 d内,风、痰证候积分呈下降趋势。

痰瘀均为有形之邪,是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痰瘀常相兼为患,导致中风变生他病。裘涛等[10]对中风后14 d病人的中医证素观察发现,痰湿、血瘀、气虚等证素可能是导致PSD发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发现除肝郁和虚证外,痰、血瘀出现频次约20%,亦符合本研究选取的中风恢复期人群。

本研究结果发现,中风病人肝郁出现频次最高,PSD组病人均存在肝郁证素,与范文涛等[11]研究结果一致。王晓燕[12]对PSD证素研究发现肝郁出现频次最高,但未对兼夹证素进行说明。本研究发现59例肝郁证素中风病人,单纯肝郁仅3例,其余病人均为两证和三证合并,提示中风后抑郁病人证素构成复杂,与司富春等[13]研究一致。本研究发现除PSD组普遍存在肝郁证素外,将具有肝郁证素的59例中风病人肝郁积分与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肝郁积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898,P<0.01),即肝郁积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可见肝郁积分可反映PSD程度。目前对PS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相关量表,结果提示采用中医证素评判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识别PSD方法。对肝郁证素病人给予重点关注,必要时予以早期干预。

综上所述,急性期风、火、痰、血瘀、气虚等多种证素引发中风,突然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忧郁、思虑过多等不良情绪,肝郁与风、火、痰、血瘀、气虚等多种证素共同作用,加重脏腑功能失常。故而中风后郁证应从“虚、郁、痰、瘀”证素入手进行临床论治,兼顾风、火。

猜你喜欢

证素中风病肝郁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金元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与证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