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坎于马”与李白《天马歌》
2020-05-25康怀远
康怀远
摘 要:李白《天马歌》,学界大致确定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抑或流放夜郎遇赦后的“自喻”诗,旨在干谒求赎。他晚年的诗歌,尤其是流放夜郎遇赦后的多数作品所流露的悲愤、怨嗟和不甘心与《天马歌》当是同一意脉。天马情结与“书剑”情怀凝聚着李白人生轨迹,美脊“坎”马与龙马阳刚标志着李白诚心可鉴,刚健奋力与乾天之马意味着李白借天马以自况,汉唐精神与尚武风气在李白身上体现为老骥伏枥。
关键词:周易;坎卦;李白;天马歌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20)02-0055-08
李白有一首《天马歌》,属七言歌行体。其诗曰: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蹑天衢,羈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这首《天马歌》,其作年和诗意,大都以萧士赟“此篇盖为逸群绝伦之士不遇知己者叹,亦白自伤其不用于世,而求知于人者欤”和胡震亨“汉郊祀天马二歌,皆以歌瑞应,太白所拟则以马之老而见弃自况,思蒙收赎,似去翰林后所作”的先见为依据,大致确定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抑或流放夜郎遇赦后的“自喻”诗,旨在干谒求赎。
一、天马情结与“书剑”情怀:李白人生轨迹
如果以晚年诗而论,尤其是流放夜郎遇赦后的多数作品所流露的悲愤、怨嗟和不甘心与《天马歌》当是同一意脉。如:1.《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乾元二年作于江夏):“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赦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2.《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乾元二年作于巫山遇赦时):“遭逢二明主,前后两迁逐。去国愁夜郎,投身窜荒谷。半道雪屯蒙,旷如鸟出笼……大驾还长安,两日忽再中……愧无秋豪力,谁念矍铄翁。”3.《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乾元二年作于江夏):“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4.《江夏赠韦南陵冰》(乾元二年作于江夏):“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还。”5.《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乾元二年秋作于江夏):“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绿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6.《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乾元二年九月作于岳阳):“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阻丧乱,去国伤怀抱。”7.《临江王节士歌》(乾元二年秋作于洞庭):“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8.《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上元元年作于江夏):“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9.《赠升州王使君忠臣》(上元二年作于金陵):“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10.《临终歌》(作于广德元年秋冬之际):“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以上诗作所表达的“圣主听赋”“期人念翁”“相知离散”“迁客带霜”“无人贵骨”“去国伤怀”“欲事明主”“再化鲲鱼”“勿弃侯嬴”“中天折翅”的多重情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王勃所说:“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把前列诗句与《天马歌》对读,不难发现诗人用不同的音符唱出了“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的主题曲。
中国马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咏马诗多达50首,魏晋曹氏父子均系咏马高手。整个唐代专题咏马诗歌就有150多首,简直就是一座“马的大观园”。初盛唐的“宝马、骏马、千里马”,扬蹄奔驰于诗人们笔下;中晚唐诗人笔下的“老马、病马、瘦马”,以对盛唐的回望和眷恋留给读者更多更复杂的缕缕情思。余秋雨以唐太宗陵墓的昭陵六骏浮雕为例,说“在当时已成为‘社会公共图像”,体现着“唐代的气韵”,那“真是一个马背上的时代”,张扬了“顶级的历史生命力”[1]。李白笔下的天马则是这座大观园中社会公共图像里最为特殊最具魅力最有气韵和历史生命力的马了。
李白有一种天马情结。“天马”出现在李白诗中,是在天宝元年(742)十月奉召入朝、待诏翰林以后。李肇《翰林志》记载,“凡学士”,主管御马厩的“飞龙司”,可以给每位在翰林者“借马一匹”,这马就是“飞龙”。不少诗句写到他在长安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洋溢着得意和回味的心理满足。略如《玉壶吟》:“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山人》:“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江夏赠韦南陵冰》:“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等。李阳冰《草堂集序》云,李白入朝之初,唐玄宗对他“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羮以饭之”,真可谓赏识有加、极度恩宠,相见恨晚的境况绝非子虚乌有,确是写实的。“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天马优渥的享受和待遇,正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的真实写照。李白自道“执玉鞭”“跨雕镫”“策飞龙”“陪鸾辇”“出鸿都”,精神焕发、得意空前;“金盘用餐”“象床起卧”“绮席而坐”,天堂享受,不之为过。然而,好景不长,“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长安遭谗放还的打击和迫害,使他由天堂跌落人间,以至于“拉盐车”“上峻坂”“伏枥衔冤摧两眉”。晚年的诗作,强烈的用世心劲和有志难伸的悲愤,交织成萦绕在心的天马情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自况天马,说明刚健风骨并未减退,“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当年在蜀时“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心胸抱负,并没有因为年老而改变。“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书情赠蔡舍人雄》),“书剑”和“天马”凝结着李白的人生轨迹。
二、美脊“坎”马与龙马阳刚:李白诚心可鉴
非常有意思的是,《周易·坎》就是象征马的。《说卦》传曰:“(坎)于马也,为美脊,为急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坎)就马而言,象征脊背很美的马,象征低头下垂的马,象征驰骋蹄薄的马,象征行走无力的马。在《周易》中,“乾”亦“为马”,属阳属刚,中国文化管马叫“龙”,一往无前、奔驰奋进的“龙马精神”即为一种“自强不息”的刚健美。所谓“(坎)于马也,为美脊”,刘纲纪在《〈周易〉美学》中对此有专门的考证。他通过对《周易集解》《周易正义》《周纂言》《仲氏易》《周易虞氏义》《汉上易传》诸文献关于“阳在中央,马脊之象也”“其于马也为美脊,取其阳在中也”“坎阳在中故脊美”“坎阳在中象马脊”“阳在中为脊”“(乾)为良马”“凡骨为阳(引郑康成语)”等注释的考索,认为“这个‘骨的观念在中国美学中曾起了重大作用,直接与《周易》所言‘刚健之美相联。由骨构成的马脊,如果能给我们一种坚实有力的感觉,那就是美的。相反,如果看上去使人觉得脆弱无力,不堪骑载,那就是不美的”。刘纲纪进而说明,“就一切脊椎动物而论,脊椎生长状况如何,同动物的健全与否密切相关。一匹有‘美脊的马,如果再具备其他必要条件,那就是一匹良马、好马。所以,古人看起来是据卦象而释‘美脊,实际上又是以有关马的种种知识为根据的,并非完全牵强附会。中国就有相马之术,《周易》中涉及马的种种说明,当与此有关”[2]22-23。娓娓道来,令人信服。
而且,坎卦辞曰:“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意思是说,两坎相重,表示险阻重重,但有诚信维系心中,故而亨通。这种行为是值得赞赏的。《坎·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彖辞进一步解释:坎为水,为重险。水流入坎穴却不盈满,就像身处险境而不丧失诚信一样。卦象显示,上下两卦九五阳爻和九二阳爻均居中位,且九五阳爻又处尊位,持守诚信,刚在中位,亨。脱离险境,行动受到肯定。天之险不可攀,地之险有山川丘陵。王侯设置天地之险是为守卫国家。
观察六爻,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有失君子之道(《象曰》),陷入坎中水,凶险;九二“坎有险,求小得”,险还在,但有小小收获,因为“未出中也”(《象曰》),没有脱险;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来往都有坎穴,前后都有凶险,“终无功”(《象曰》),就不要有所求了;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樽有酒,簋有食,击缶唱歌,窗户进出食物,最终没有灾害,“刚柔际也”(《象曰》),那是六四爻处在刚柔、阴阳交际的时候;九五“坎不盈,祗(同坻)既平,无咎”,坎穴有被填满,小丘业已铲平,“中未大也”,君子虽居中道,毕竟还没有得到光大,只是无灾无害;上六“系于徽墨,置于丛棘,三年不得,凶”,用麻绳捆绑,投置荆棘丛中,长期遭受凶险,“失道”(《象曰》)故也。
从六爻象看出,身处坎险,只要心存诚信,刚行中位,就“无咎”,不会有大的凶险和灾难。李白一生,心志极高,命运极差,然而他在经历了长安被谗、流放夜郎的沉重打击后,仍然心“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临江王节士歌》)。“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即使在年迈力怯的晚年,他还抱病请缨,“冀申一割之用”,既为“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内疚,又为“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抱恨,直到唱着《临终歌》客死当涂。一片诚心,坎卦可鉴。
如果再行考查,《周易》经传涉及“马”的卦爻辞还有:
1.《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卦下卦六二阴爻为震中爻,震为马。2.《屯》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屯卦六四阴爻位于下卦震上,震为马。3.《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卦六四阴爻为互体震卦中爻,震为马。4.《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大畜卦下卦九三阳爻为大畜之损,三爻为互体震卦之中,震为马。5.《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中孚卦六四阴爻位于互体艮卦之中,艮反象为震,震为马。6.《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随卦下卦为震,震为马。
以上六条,以震为马,与《说卦》“(震)其于马也为善鸣”一致。
7.《坤》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元,坤元,《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赞美坤元就是赞美牝马。又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干宝《周易注》:“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籀),坤以马象也”;王弼《周易注》:“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这第七条,以坤为“牝马”,与《说卦》“坤为地、为母……其于地也为黑、为牝”一致。
8.《屯》上六:“乘马班如。”屯卦上卦为坎,为马,上六阴爻位于九五阳爻之上,阴乘阳,阳为马,故曰“乘马”。9.《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晋卦互坎,坎为马。10.《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明夷卦互坎,坎为马。11.《睽》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初爻动,变为坎卦,坎为美脊马。12.《涣》初六:“用拯马壮,吉。”涣卦下卦为坎,坎为马。
以上五条,有六条以坎为马,与《说卦传》“乾为马,震为龙。乾为天……为老马,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坎为水……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阳者,健行,马也”一致。
13.《乾》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尚书洪范》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汉书·孔安国传》云:“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为阳,龙即马,马即龙,龙马皆阳,其意一也。14.《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上六为阴爻,阴极反阳,阴阳相交,故称“龙战”。
以上之“龙”,为阳为马,刚健之谓也。
三、刚健奋力与乾天之马:李白借以自况
《周易》或马或龙,皆为阳、为刚、为健,彰显了中国马文化的活力。天马,扬蹄奋进,昂首青云,长鸣奔驰,使我们不能不想起李白。天马“嘶青云,振绿发”雄姿,“腾昆仑,历西极”的精力,尤其在遭遇“拉盐车”“上峻坂”“苦饥”“衔怨”的艰难境遇中,还寄希望于为朝廷效力,更显得难能可贵。实际上,李白就是一匹天马,刚健奋力,一生都在为自己所想所愿上下求索、千里奔驰,尽管结果不尽如意,“倒行逆施畏日晚”,但他自强不息的文化品格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薛天纬在《选》诗《前言》中引李长之评李白的经典话语说:“‘就质论,他其实是和一般人的要求无殊的;就量论,一般人却不如他要求得那么强大。所以,李白的诗篇就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李白就成了从古到今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3]8诛心之论,《天马歌》最可当之。
而且,《史记·大宛列传》载:“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盛世皇帝都爱马,汉武帝更不例外。他从卜卦中得到了点化,说“马当从西北来”,于是派人到乌孙去求神马。“尝得神马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沬流赭。騁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记·乐书》)汉代金马门就与大宛马有关。“金门”,本为汉代朝廷官署(宫名)。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道光《永丰县志卷六十二·附录·十三》有载:“金马门……按唐书注,未央宫四门,金马门其第一也。汉武帝得大宛马铸像立鲁班门,因改金马门或曰东门,京作相马法所铸也。”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据地歌》:“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说的就是东方朔。当时被朝廷征召来的士人都在金马门等待诏命。因此班固在《汉书》中说:“登金门,求仕途,有日矣。”隋唐后大兴科举,凡是进京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称为“谒金门”,参试举子互称为“金门同人”等等。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后世有联语曰:“春风杨柳鸣金马,晴雪梅花照玉堂。”足见大宛马的文化影响。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信息:一是“天子发书《易》”,二是“神马当从西北来”。《周易》与西北的关系如右图:
图中显示,在《周易》,西北方向为乾。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此,孔颖达《周易正义》云:“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种使得其所,故谓之四德:言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长万物,物得生存而为‘元也。又当以嘉美之事,会合万物,令使开通而为‘亨也。又当以义协和万物,使物各得其理而为‘利也。又当以贞固干事,使物各得其正而为‘贞也。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贞。”李鼎祚《周易集解》的说法与《周易正义》基本相同。可见,乾卦之元是为“善之长”,即“君子体仁足以长人,”“要‘君子像天地无私地生养万物那样去生养万民,这样方能为人之‘长”;乾卦之亨是为“嘉之会”,即“极盛之时,百嘉聚会,有如享礼,众美之物具备矣”(《易纂言》);乾卦之利是为“义之和”,即“乾之利万物,也是按万物的卑高大小加以对待,使之各得其宜,以协和万物”;乾卦之贞是为“事之干”,即利既然有利于万物,那么“‘贞则指乾有使万物遵循正道的功能(贞固足以干事)”,也就是说,只要君子坚守正道,就足以成就事业。要言之,《周易》“是把元、亨(即‘始而亨)看做乾的伟大功能,把利、贞看做乾的性情、本性。两者自然又是互相联系的,利贞是乾元的本性,但正因为‘乾元有元、亨的功能,所以它才能对万物产生利、贞的作用”[2]23-24。复如此,乾元之大而刚,乾元之资始万物,乾元之纯阳御天,乾元之保合太和。一句话,乾元之自强不息,就完全地展示出它的刚健精神。乾天育物育人,这种精神也就是抚育中华民族刚正不阿、品性坚毅的人格精神,并由天乾马象征人的刚毅和风骨。李白即是。吴融《禅月集序》云:“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胡仔《渔隐丛话》引《诗眼》云:“建安诗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风调高雅,格力遒壮,其言直致而少对偶,指事情而绮丽,得《风》《雅》《骚》人之气骨,最为近古者也。唐诸诗人,高者学陶、谢,下者学徐、庾,惟老杜、李太白、韩退之早年皆学建安,晚乃各自变成一家耳。”他们注意到李白诗歌的“气骨”,不一定能与《周易》的乾刚联系上,但是,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似也不能不佩服吴、胡二位先贤的学术眼光。
又《说卦》曰:“乾,西北之卦也”,史载汉武帝“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非凿空道也;“乾,天也”,“为良马”,题为“天马”,深得中国文化之根;“乾,健也”,“为龙,为直”,马的刚健,马的一往无前,镌刻成一种文化名片。李白拟以古题,《周易》的影响显而易见。李白笔下带“马”的诗句,散见于李白不同诗篇中,或是诗境的点缀,或是叙事的一景,或是抒情的衬托,或是感慨的借喻等,意象分散,就是专咏《紫骝马》,也只是发表征人远去、恋念妻室的常见主题:“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唯其《天马歌》写得笔墨饱满,情调悲壮,意境独特,寓意深刻。诗人先写天马早年精力弥满、得意飞扬之状:“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次写天马中年在京城陪天子的自命不凡、颇具能耐:“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天马奔,恋君轩,駷跃惊矫浮云翻。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再写天马年齿衰老遭人遗弃、伏枥衔冤的苦况:“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白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乐翦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严霜五月凋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最后二句尽写天马含冤无告、求人汲引的苦衷:“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其时已不复当年之气概,显系暮年穷途低颜干谒之辞。联系诗人的经历,“贯穿李白一生的,是为了实现从政理想而发生过的初入长安、供奉翰林、北游幽州、入永王军幕、投李光弼军五次重大行动”[3]2。《天马歌》从头至尾复制的是李白为实现从政理想而奋斗不止的前后经过,包括得时和跌撞,天馬只是借喻自况的鲜明意象。安旗先生考察李白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中途遇赦的行踪和心情,认为“初夏,还至江夏,以为天地再新,复有用世之意”,遂作此诗。是为的论。
四、汉唐精神与尚武风气:李白老骥伏枥
文治武功集于一身的汉武帝对天马的嗜好和钟爱,无疑寄托着一种强悍的征服精神。历史上的汉唐相似点极多,开国元首,因为在“马上得江山”,故而对马自有一种天然的好尚,与整个社会“尚武风气”联结,遂铸就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朝代的“汉唐精神”。他们看中的不仅是马的外形美观、昂扬、大方,更重要的是它“背为虎文龙翼骨”的风骨、“兰筋权奇走灭没”“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的速度、“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的素质、“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的价值和“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的意志以及“恋君轩”的忠诚。这些具有刚健美的化身,出自李白之手,简直淋漓畅酣到了极致。从周穆王游昆仑为其驾车的八骏(《穆天子传》记载八骏为:骅骝、騄耳、赤骥、白义、渠黄、逾轮、盗骊、山子),到秦始皇享有的“七龙”(追风、白兔、融景、追电、飞翮、铜雀、长凫),到汉武帝得天马而咏歌之,到东汉马踏飞燕的青铜造型,再到李世民坐骑六骏(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和唐玄宗心爱的大宛六匹良马(红叱拨、紫叱拨、青叱拨、黄叱拨、丁香叱拨、桃花叱拨),人们心目中的骏马(包括天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英姿飒爽,在写实之中充满阳刚之气。
这种精神追求,是对马刚健风骨的礼赞和讴歌,并收到了以马喻人、托物言志的艺术效果。《天马歌》的典型形象,融入了中国马文化的精魂,再现了汉唐社会崇尚刚健之美的精神风貌。杜甫《房兵曹胡马》写道:“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天马的风神韵致和艺术造型让人领略到盛世的生命之力和向上之势,栩栩如在目前。当然,李白是那个时代向着上山的路去攀登的狂狷者,杜甫则是那个时代向着下山的路走去的挽歌者。两人的性格诗风有着鲜明的不同,但是,对于大宛天马的摹写质感般的近似或一致,一个是“背为虎文龙翼骨”,一个是“锋棱瘦骨成”,而骨属阳、属刚,只是李白的寄托更深、悲愤更强,故而发力更猛一些,所以给读者的冲击更大一些。
骨之于马,有“美脊”(《说卦》)之称,具有“美脊”的马是良马,是骏马,“大宛天马”当之无愧。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唐太宗对骨利干(突厥语部族之一)贡献的名马,作过一项“伯乐式”的相马鉴定:“观其骨大丛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象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后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筋密而如瓣,耳根铁勒,杉材难方,尾本高丽,掘砖非拟,腹平肷小,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唐会要》卷二七)又据《唐会要》卷七三记载,突厥马的特点是“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作为一代雄主的唐太宗,因为爱马而识马,所以对“骨大丛粗”“筋骨合度”的好马、骏马,自然誉之有加。骨壮则马壮,骨强则马强,刚健的马一定有一副强壮的骨架,否则就是劣马、疲马、驽马,不中用。所以杜甫在颂扬曹霸所画玉花骢雄骏神气、风骨俊爽的同时,批评“韩(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没有画出马的刚健之气,没有突显马的神骨、美骨、硬骨。曹霸的画风,颇能代表盛唐的艺术气象,他笔下的人物,“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一个个气宇轩昂,神采奕奕,满满的盛世精、气、神;“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人、马对照,惟妙惟肖,正可见出真龙天马的非凡气质。李白《天马歌》的横空问世,绝不是简单的拟古题之作,它是盛唐文化艺术催生的壮美、健美、刚美的奇葩珍品,尽管落笔处满含“赎献”与干谒的悲戚和无奈,但诚如鲁迅曾经说过的:“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4]天马魄力雄大,征服力强,即使“老骥伏枥”,也要扬鞭奋蹄,这与《周易》的乾刚精神相通。
還需要说明的是,“以李白为代表的阳刚之美属于道家美学一派”,“真正代表属于《诗经》《周易》之一系统阳刚之美的,首推杜(甫)诗、颜(真卿)字、韩(愈)文”,即儒家一派。因为“《周易》所说的‘刚健,又是与‘中正‘纯粹分不开的,非常强调坦诚、直率、无所掩饰和始终一贯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信念。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毫无畏惧的‘至大则刚”[2]116-128,即“直、方、大”(《荀子·劝学》)的直线美,而道家美学所追求的是“解衣磅礴、雄强奔放”“无比自由地运动着的曲线”“圆形”的美。但二者并不是水火不容、冰炭分家的,它们都可以通过天地阴阳的生命造化之功取得必然的逻辑联系。这样,傲骨嶙峋的李白与奉儒守官的杜甫才可以在唐代诗坛双峰并峙、日月相照。《天马歌》和《房兵曹胡马》当做如斯观。对此,笔者将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文明的制高点[M].合肥:岳麓书社,2011.
[2] 刘纲纪.周易美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薛天纬.李白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4] 鲁迅.看镜有感[M]//张效民.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402-404.
(责任编辑:郑宗荣)
Kan Hexagram as a Modifier to Horse and Li BaisSong of a Heavenly Horse
KANG Huaiyua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20, China)
Abstract:It is commonly acknowledged that Li BaisSong of a Heavenly Horsewas written in his later years. Or with the purpose of redemption, it would be a reflexive-metaphoric poetry after he was released from his expatriation to Yelang. The connotation of indignation, resentment and unwillingness in theSong of a Heavenly Horseis very much similar to most of his later years works, especially after coming back from Yelang. The complex of heavenly horse and compassion of “calligraphy and sword” evolved with him. The fine horseback and the sturdy dragon-horse showed his sincerity; the vigorous steed and the heavenly horse were compared to himself; and the spirit of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 style of martial arts were to show his capability.
Keywords:Zhouyi; Kan hexagram; Li Bai;Song of a Heavenly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