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长江抛石护岸工程之应用方法
2020-05-25胡可
胡可
摘 要:1998年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这次洪涝灾害对我国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关注对于长江大堤的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对其进行大堤的巩固与强化来提升长江大堤的防洪能力。而且,在这一工程建设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众多设计师采取了多种办法对其进行研究,经过不断地分析与探索,最终完成了长江大堤进行巩固与强化。本文将结合抛石护岸的方法对长江大堤的巩固建设工程做出分析与探索,且会对其进行应用方法的介绍。
关键词:长江大堤;抛石护岸;工程设计;应用方法
在此,对长江大堤抛石护岸的施工流程做出介绍:第一步是测量放样,第二步是水下地形复测,第三步是定位船的定位,第四步是抛石船的定位,第五步是抛投,第六步是检测,第七部是进行一个区域的抛投。另外,工程设计与开展的抛投顺序为:按照顺序从上游开始抛投,一直到下游。从横断面上出江中心,然后朝着两岸边进行。再次,网格抛投的主要方法为:对流速进行检测,然后将不同直径的石块顺着漂流方向抛投,准确核算网格抛投量,并且对定位船进行定位,对抛投穿进行抛投定位,检测抛投量,控制抛投高程,抛投完毕再对部分区域实施补抛,对其进行检验,定位船和抛投穿转移下一个施工点。
一、抛石设备选择
定位船以及甲板驳这两种设备是实施抛投工程的主要设备。首先是定位船,其被船舶行业作为首选条件来应用,并且在作业的时候可以与参与作业的船级进行相应的匹配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在对长江大堤进行抛石护岸的作业时,长江主航道水深,且流速较大,在此需要结合以往经验选取400T的铁甲船对其进行作业。而且在船头和船尾部分需要搭配绞盘,船体中间需要设计船柱。其次是甲板驳,在对其进行作业的时候,选取的抛石石块厚度一般为0.5——1.2米之间。在作业的时候可以选取150T左右的甲板驳船对其进行作业,而在涉及到浅水区的时候,需要使用70T左右的甲板驳船对其进行作业。
二、定位船的应用
定位船的定位方法主要应用的是顺水流定位方法。在顺水流定位中,定位船需要在作业区域进行抛锚,然后利用全站仪对其进行检测,再结合对讲机对其进行指挥定位。在定位过程中,可以利用先粗后洗的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在作业途中,需要对作业区域以外的边线浮标进行参照,并且要以此来确定抛石网格的抛锚处,然后将定位船在顺水流的方向用多根锚索进行固定。另外还应用穿透的领水锚对其进行再次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定位船的前后部分均有锚索固定,进而可以确保在作业的时候其更加稳定。
三、石驳船的挂靠
在对石驳船进行挂靠作业的时候,同样需要结合顺水流的方法展开设计。石驳船需要在定位船的尾部进行挂靠。而且在挂靠的时候需要在船头和船尾两个部分设计相应的方木和揽胜。以此来确保石驳船能够快速的挂靠在定位船上。如果在挂靠的时候,有着多艘石驳船,那么就需要在定位船的船头部分和船尾部分平均挂靠。以此可以保证在后续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平衡定位船船头和船尾的力。
四、石料抛投过程
在对石料抛投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人工加机械抛投两种措施。这样可以确保机械的快速性和人工的严谨程度。进而可以提高整体石料抛投的效率与质量。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强化抛投的检测环节,同时需要做好随抛随捡的工作,以此来避免因为抛投失误而造成的遗漏或者超抛情况发生。另外,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抛投的局面,還需要在抛投过程中配备一个超声波检测装置,以此来结合对讲机对实际抛投过程进行把控和监管。
五、横向位移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引用的抛石船的宽度是8米,结合抛投网格的设计与划分,其宽度一般为2米或者3米。而且每个格子的面积为20×3,或者是20×2,在此,还需要定我穿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区域抛投施工网格。在横向位移过程中,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小的移动来完成整个工程。结合顺水流的定位方法对其进行每次间隔为2米的移动操作。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抛石过程中的精确程度,且可以避免船底与江面部分凸起地方的碰撞,同时还可以避免漏抛的情况发生。
六、抛后断面复测
在完成200米的抛投作业之后,需要对定位船以及石驳船进行重新检测,并且要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调整与完善。待结果符合标准之后在进行下一次的作业。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作业过程中发生各种危险,以及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能确保作业的效率不会因为设备的缘故而降低。
综上所述,结合以上流程和应用方法的叙述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对长江大堤进行抛石护岸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执行相应的方法与措施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流程展开研究,并且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这一工程的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长江大堤两岸沿线的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费晓昕,张幸农,应强,牛晨曦,陈长英.弯道抛石护岸水流特征及水毁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17(12):153-158+178.
[2]吴永新,周玲霞,吴昊,章日佳,武雁刚,武玮.长江南京河段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水利水电快报,2017,38(11):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