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急状态下各国警用无人机执法应用

2020-05-25袁晨钧云占凯

现代世界警察 2020年5期
关键词:消杀警用防疫

袁晨钧 云占凯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进入4月,多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据宪法、公约或通过特别立法的方式纷纷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甚至直接采取“封国”措施。疫情面前,各国警察执法风险与执法压力陡增。无人机作为执法“新兵”,助力警察快速响应,以非接触执法方式展开了多场景下的高效规范执法,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警察运用前沿科技重构执法、化危为机的效能。

一、执法有痛

紧急状态下,许多国家以战时状态要求警察对国民自由出行等基本权利加以必要限制,以阻挡疫情蔓延。与此同时,通过提高执法权强力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的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警察遂行执法任务量和感染病毒风险指数双双爬升,执法面临不少现实挑战。

(一)机动速度慢。警察执法是实战,决定警力部署到位的第一要素是机动速度,快一步往往先发制人,慢一步往往前功尽弃,甚至受制于人。传统警力机动靠步巡车巡,到达现场执法的速度已经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流动性。防疫巡逻时,在公共场所流动的人群中发现有人不戴口罩、随意聚集这样的异常风险行为,警察想要当面语言提醒劝诫,往往面临警力部署还未到位人已不在的尴尬与无奈,类似化风险于萌芽初始的执法行为,若要用传统警力部署方式,充分实施几无实战可行性。

(二)巡检范围窄。遍布各国的监控探头固然能让警方巡逻、监控的视野范围极大拓展,看得清晰也看得更远,但是仍然存在大量巡检盲区,根本原因在于探头受到安装位置限制,无法灵活移动监测位置,视野范围即便原地720度可调,但始终存在特定视域捕捉不到的局限,而警察执法实战中经常需要现场鸟瞰图,做全局动态情况感知和特定位置人员侦测,不占领空中特定位置是无法获得的,如果继续靠人工瞭望,甚至出动警用直升机去实现监视,将会面临成本不堪承受之重。

(三)受环境影响大。各国地貌不一,天气多变,警察面临的执法现场环境更是复杂难测。城市街道、乡村小镇、森林山岭、河道湖海,一旦需要紧急投递防疫物资,如果再遇到风霜雨雪等恶劣天气,高效安全完成应急执法任务、保障警察自身安全就成为一种奢望。

(四)易接触受感染。和医护人员一样,警察执法免于病毒感染是一种基于公共服务的执法权利,只有充分保障警察执法人身安全,才能真正确保执法秩序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实现和维护。传统执法方式需要警察与执法对象进行大量接触,频繁使用执法语言和执法动作,加上执法环境中执法相对人、其他相关人的行为交互,其结果就是极易造成警察感染病毒,加剧病毒的人际传播。以美国纽约市警察局为例,截至3月28日,就有至少696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608人是在职警察,88人为非警察的工作人员。此外,还有大约12%的警员(4342人)因病请假,据称其中大多数警察都担心自己已经被病毒感染。与此同时,执法任务量却有增无减,警力不足矛盾较之往常更加突出。

二、“新兵”有能

无人机(UAV)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相比载人飞机,其具有体积小、造价低、模块化、集成化、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能够有效满足疫情期间多样化警务执法任务需要,是一个十足的全能“小助手”。

目前执法中流行的警用无人机大多通过工作台或APP操作,可轻松实现远程控飞、AI识别、路线规划、一键起飞、一键降落,还能加装喇叭实现远程喊话、抛投物资、在线执法指挥等功能。针对疫情期间的警察执法痛点,使用无人机可“对症下药”,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快速机动敏捷操作。常见警用无人机能轻易抓取重达20公斤的物体,还可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飞行30分钟,能第一时间快速响应飞抵现场展开执法作业。对执法一线警察而言,无人机本身体积小巧,非常适合携带。从机器操作来看,以安装高清摄像机或机械抓手为例,单人一分钟内即可完成,单警执行任务也毫无压力。

(二)全维监视数字执法。无人机依据街景工作原理,空中高低取位,机载高清探头远近拉升,可轻松实现空中俯瞰、局部放大等特效,有效弥补固定探头的不足。执法实战中,动态图像、红外成像等信号可实时传输到指挥平台或执法人员的手机移动终端,为扁平化、跨层级的指挥处置提供直接、可靠、快速的数据信息支撑。

(三)适应环境反脆弱性。无人机抗风防水耐温,规避障碍物反应灵敏,有很好的环境生存能力,此外,平台工具搭载丰富,扩展性强,成本可控,很方便快速部署到一线形成执法战斗力。

(四)非接触执法保障执法安全。无人机受飞手操控、执法现场长时悬空,可方便实现非接触执法。实务中,世界各国警察早已尝到无人机非接触执法甜头,侦察火灾、寻找失踪人员高效精准。交通违法中常见的压实线、占用应急车道、车辆竞速等违法,尤其是在无视频探头路段、拥堵路段,很难出警到现场进行取證查处。无人机执法却可以不受道路状况影响,轻松实现全地形、多视角、整体直观高清展示车辆的违法情况,查处操作高效规范,既节省了大量出警警力和时间,又规避了现场交通执法的人身风险。

三、紧急状态下的战“疫”执法

(一)巡逻疏导,科学执法

疫情防控初期,受到中国警察早期疫情防控做法启发,很多国家警察也灵活运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覆盖区域广的特点,沿街道上空飞抵道路交叉口、居民区,通过喊话器,提醒市民居家隔离,外出戴口罩,并从空中广播科普防疫知识,不仅有效降低了一线执法人员频繁巡逻街面、进出社区的频率,还以无人机巡代替步巡、车巡的方式缩短了巡查时间,做到了防疫执法增效不增工作负担。

意大利作为首个欧洲疫情灾区,从3月1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城”禁令。为了管控那些不遵守出行禁令的人,巡逻警察一改往日模式,开始加穿防护服、佩戴口罩,迅速启动了以往城市反恐中使用的无人机,开始了防疫巡逻新模式,通过机载高音喇叭不间断进行隔离禁令提醒及防疫知识宣传。

随着疫情急遽恶化,意大利不得不加大管控力度以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并敦促人们遵守隔离法令。政府对违反隔离法令的人提高了罚款幅度,任何无合法原因外出的人将面临400至3000欧元的罚款,而之前的罚款为206欧元。从新闻报道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巴里和罗马省菲乌米奇诺市的警察都选择部署无人机加强出行管制执法力度,一旦搜索发现无特定合法原因离开房屋或在海滩、公园闲逛的人,无人机便迅速抵近取证执法,进行罚款。

“请离开公园”“回家”“请待在家里”,在西班牙首相14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15天的严格封闭措施后,该国警察也用无人机巡逻喊话疏导人群,要求民众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媒体报道,警用无人机已经飞上西班牙马德里塞戈维亚大桥、太阳门广场及比邻的街道展开巡逻喊话执法。

法国警方自3月20日起在整个巴黎,包括艾菲尔铁塔附近和公园附近,启用警用直升机和大量警用无人机同步进行高空巡逻,以战时反恐状态督促人们恪守居家隔离法令,最大限度减少公众出门几率。与此同时,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警察使用无人机来喊话告知人们新冠肺炎的危险性,命令他们减少聚集,待在家里不要出门。还在著名的海滨步行道——盎格鲁街部署无人机进行巡逻监控,确保封闭街道期间无人停留。下一步,法国警方还将在戛纳沿海岸进一步部署新近采购的警用无人机,在风景名胜地区上方加强巡逻,疏导人群,防止群体性聚集行为出现。

马来西亚警方在行动控制命令(MCO)期间,运用无人机提醒人们遵守隔离法令。警方发言人表示,尽管无人机无法覆盖整个国家,但它们将被集中部署在12个热点地区进行重点巡逻、宣传和人员疏导。警方虽然没有透露无人机的确切数量,但明确表示国家紧急情况期间,政府和企业会通力合作,最大限度调配无人机满足警方执法需求。

可见,无人机巡逻疏导是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式抗“疫”执法模式,有效避免了各国警察人际接触交叉感染病毒的风险,也更好地拉近了警民距离,让防疫意识“声入人心”,隔离不隔守护。这比单纯提高街面、社区见警率更具实效,是非增加警力改善执法的有效创新,正被世界各国警察广泛应用。

(二)取证宣诫,专项执法

在美国,虽然加州发布了“封城”令,但因为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一到周末美国人依然蜂拥到海边晒太阳,加州警察迫于无奈只得出动无人机进行专项执法,拘留那些不听劝诫、违反禁令的人。最早出动无人机执法的是圣地亚哥警察。他们新近购买了两架无人机,每架的单价为1.1万美元,将和之前购买的大疆无人机配合使用。之前的计划是用无人机来侦察火灾和交通事故的,但是在加州州长宣布“封城”令后,他们决定用无人机从高空对疫情期间违法出行人员进行侦查取证。

为此,他们给无人机加装了扩音器和高清探头,坐在警局飞控室对违规人员进行远程执法。首先,警方使用远距离高清机载探头秘密抵近侦察,避免了执法人员过早介入现场难以控制大规模分散人群的風险。其次,全过程进行了高清视频取证,固定了违反禁令聚集晒太阳行为的证据,这比肉眼现场选择取证时机固定证据要可靠高效,全景拍摄的视频还方便事后重建现场、回溯事实,有助于对违法人员准确定责、依法处置。最后,在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时,无人机伴随悬空对违法人员现场喊话:“所有人员请注意,我们是警察,按照法令,现在对你们开展执法活动,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人机记录在案,请所有现场人员听从指挥,立刻离开本地,接受后续处罚,否则我们将实施逮捕。”如此执法,语言上起到了现场警示控制、震慑违法的实效,程序上履行了表明身份、依法告知的法定义务,堪称教科书式规范执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无人机的飞行需要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所以美国加州地方警察局的无人机每天只能起飞10到15次,这些起飞记录都是需要在FAA备案的。如今各地的航班几乎都已停飞,美国地方警察局希望FAA在这个时候能够让无人机更频繁地起飞,代替警察更多地实施疫情期间的专项执法。

在英国,警方根据首相的禁令措施,运用无人机展开隔离宣诫专项执法,对违反法令出门活动人员作出严正警告并公开违法的视频信息,旨在向公众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居家隔离,就是挽救生命。

然而现实却让警方很是烦恼。进入3月下旬,英国疫情进入暴发期,道路仍未解封,卡口仍未撤除,然而天气日渐舒爽宜人,英国出现了不少群众外出不戴口罩,去公园、郊区等地进行慢跑、散步、遛狗等外出行为。根据《泰晤士报》公布的一项研究,假如人们继续对“社交隔离”视而不见,而政府又没有强硬手段进行管制,那么最后英国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会达到七万人。为紧抓防疫隔离措施,严防松懈,英国警方果断启用无人机开展“硬核”执法。

比如英国德比郡警方就用无人机拍下了成双结队跑到Curbar Edge景区活动的人,并将这些人的视频录像打上标签,告诫公众前往偏远地区锻炼并不算是政府隔离法令所允许的“基本旅行”,是“非必须”的违法行为,可能要面临进一步处罚惩戒。

对于被公布视频的群众,英国有媒体表示做好防疫保护是公民的义务,但无人机执法视频网络传播也存在羞辱普通民众侵犯隐私的不足。另据《每日邮报》3月28日报道,虽然英国德比郡警方用无人机驱赶在巴克斯顿 (Buxton)哈普尔山(Harpur Hill)的遛狗者和散步者,但效果不佳,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地前往该地区。后来警方放出大招,将墨水倒入风景如画的蓝色泻湖,以阻止源源不断的游客。

可见,无人机执法并非万能,但不可否认,各国警方用无人机“喊”出了一张张疫情防控“安全网”,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清晰准确高效传达出了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理念。实际上,这种运用无人机实施的非接触告知和规劝,实现了警察执法语言和执法动作的时空拓展,规范、高效、人性化,在中国警察疫情防控执法中效果显著。相信随着疫情发展和英国日趋严厉的执法形势,公众对警方运用无人机执法的善意理解与主动配合会有显著提高,毕竟确保生命安全是警民执法合作的最大共识,也是共同目标。

(三)紧急投递、应急执法

隔离病毒不隔爱,保障各种包括医疗物资在内的应急物资及时投递到位,能够帮助公众筑牢抗击疫情的信心之盾。各国警察在执法过程还主动应用警用无人机积极投递抗疫急需物资,为有效防止疫情蔓延注添新力。

在欧洲,意大利疫情较为严重。作为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意大利警方由“封城”开始单纯使用无人机巡逻执法、宣传防疫,逐步拓展到使用无人机协助民防局进行隔空测试体温,参与协助医疗卫生机构运输血液、进行咽拭子病毒采样和药品投放。3月23日,意大利航空局更是批准了警方要求使用无人机提供救援的请求,为进一步扩展无人机执法应用、服务抗“疫”进行了授权。

相比欧美国家,印度警方更早就意识到疫情期间无人机医疗运输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并可实现非接触式移交,从而降低感染病毒风险。印度特兰加纳邦警方在新近一次试验中更是观察发现,无人机用八分钟即可载货飞行12公里,这是同样重量货物传统交付速度的80倍。

据称,有印度地方警察在专业无人机服务公司的支持下,可快速部署无人机,向家庭和医院运送药品、急救箱及其他应急物资,并可通过机载摄像头运用4G / LTE移动网络技术观看现场实时监视视频。随机集成组装的热成像仪能够即时显示人群中体温个值,通过软件升级,还能对体温过高者进行统计和发出警报,方便警方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现场体温异常人员核实和处置。

(四)消杀喷洒、防疫执法

在当前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无人机能够进入疫情严重区域自动喷洒消毒剂,极大降低应急人员被病毒感染的风险,这一点也被中国、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实践证实。目前,阿联酋、印度、英国等国警方也主动挖潜,依托自身警用无人机的装备优势积极协助政府展开消杀喷洒作业。

在迪拜,警察主要通过无人机中心负责协调巡逻防控和消杀作业同步进行,按照一架无人机每天喷洒约70万平方米的作业面积,其效率产出大约等同100名地面工作人员作业量。

在印度,警方很早就借鉴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灭虫的作业模式,将警用巡逻无人機平台改装用于喷洒消杀作业。据了解,飞手操纵无人机携带16 ~ 32升消毒药水飞行,对方圆16亩区域内进行无死角消杀,持续不到15分钟即可有效清洁辖区环境,与传统的背负式喷雾器相比,能对较高楼层上方和树木顶端等人工作业无法达到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工作效率提高了30多倍。4月初,疫情加剧,印度警方表示,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执法措施。除严格执行隔离限行措施外,将在疫情持续期间不间断协助地方政府执行无人机消毒防疫作业。在政府办公楼、企业写字楼、工厂生产车间、公交车站、蔬菜市场和其他公共场所都会看到消杀作业的警用无人机。

英国大曼彻斯特警察局(GMP)了解到中国无人机科学消杀抗疫案例后,联合英国自动化工程顶级机构哈珀·亚当斯大学从自主飞行、喷洒效率、有效喷幅、定位精度、雾化颗粒大小和结构强度等多个方面,对市场上各类无人机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测试,最后决定采用中国极飞科技无人机作为抗疫装备和服务提供商。

据介绍,该公司无人机可全流程自主飞行,防水防尘设计能够适应英国当地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作业后机身可直接进行清洗,能有效满足警方对安全飞行和精准喷洒的高标准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之初,极飞科技公司就曾在中国召集超过2600架无人机,在20个省份完成了9.02亿平方米的消杀作业。同时在韩国、越南等国家,其也应当地政府需求,使用无人机对学校和政府办公区域进行消杀作业,高效稳定耐用的不俗战绩被业界誉为“经得住考验的中国技术力量”。据称,全英48个警察局无人机分队和100个消防部门正在陆续应用该公司无人机设备和技术方案展开紧张的防疫消杀工作。

新冠肺炎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在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挑战面前,世界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打赢这场空前的疫情“持久战”。这也是一个执法者的新生时代。战“疫”至今,无人机融合各种智能技术在控制病毒暴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其仍将继续助力各国警察化执法痛点为执法亮点,遂行各种安全防疫措施,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展现科技向善、重构执法、服务社会的强大力量,真可谓小神器、大身手。

(作者袁晨钧系北京警察学院教师,云占凯系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朝阳支队科员)

(责任编辑:冯苗苗)

猜你喜欢

消杀警用防疫
“豪华防疫包”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
北京市:首批克隆犬正式入警
警用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