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性教育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探讨

2020-05-25刘原媛

成长 2020年6期
关键词:性教育高校现状

刘原媛

摘 要:四十一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开始广泛掀起了思想解放浪潮,观念、文化均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自由”这样的理念变得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利用互联网所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在互联网中进行何种性话题的讨论、交流,相较于当前社会仍旧存在的一些谈性色变、性回避等理念,互联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性知识交流、性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其正处于性生理成熟、性心理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性教育对大学生群体至关重要,对其健全人格、未来成长的影响巨大。但从高校性教育现状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性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群体接受性教育大部分仍旧依靠互联网,但互联网当中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必然会造成各种误导,加强高校性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性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性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然而实际教学并未从传统理念中解放出来,大部分性教育仍旧局限于传统问题教育模式,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从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接受性教育大部分仍旧依靠互联网,但互联网本身夹杂着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缺乏分辨能力,极为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在时代不断发展、多元价值观不断渗透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已经摆脱了传统理念的制约,而因为高校性教育所存在的滞后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性观念、性行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加强高校性教育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 大学生性观念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性已经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已经不再存在谈性色变的理念,也完全认可大学阶段的恋情[2]。基于有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1 对性保持开放态度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性自由”、“性解放”理念在社会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对大学生群体性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理念中强调的自尊、自爱、自重等,当前大学生群体往往更为崇尚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理念。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大约9成左右的男生、6成左右的女生均同意婚前性行为,男生在性开放方面的态度明显高于女性,其与我国传统性道德方面男宽女严完全吻合[3]。

1.2 部分学生性意识模糊

所谓性意识,指的是两性在性角色、性生理、性心理差异等方面的认知。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成熟、性心理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正值青春期,通常极为容易存在冲动情况。如果存在外在因素干扰,非常容易产生性行为。从当前大学周边环境来看,各种宾馆、酒店以及校外租房同居等变得越来越普遍。

1.3 对性与爱认知模糊

对于性与爱的态度来说,女生通常相对要谨慎一些,也存在部分女生为了表示自身对于男朋友忠诚,选择答应性方面的要求,其认为性行为属于有效维系恋爱关系的重要纽带。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大学生对性与爱的认知较为模糊,缺乏对于性的深入了解。

2 高校性教育现状分析

2.1 学生个人缺乏认知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性问题的过程中,内心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遭受性伤害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受到网络中各种良莠不齐信息的干扰,各种早恋、婚前同居、早孕、堕胎等各种性越轨行为的持续增长,因为性困惑而引发性心理疾病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在于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性知识的正确认知,导致其在卫生生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2.2 家庭性教育缺失

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家庭仍旧谈性色变,认为与孩子交流性问题难以启齿,部分家长则认为性属于人类的一种本能,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自然会了解有关内容,并不需要性教育。正是因为上述问题存在,使得家庭性教育普遍缺失。

2.3 高校性教育滞后

正如上文所述,尽管越来越多的开始将性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然而实际教学并未从传统理念中解放出来,仍旧存在性教育内容单一、性教育課程偏少、性教育形式少等等问题,大学生群体难以获取具有针对性的性教育。

2.4 社会忽视性教育

从社会层面来看,性教育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情况,同时当中还存在一些误导的地方。如对于“性教育读本吓到家长”、“某大二女生宿舍产子将其掐死”等等新闻,社会通常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新闻事件发现原因、结果,忽略引发上述新闻事件的本质问题,其无疑是社会忽视性教育的一种客观表现。

3 加强高校性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3.1 基于同伴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认知

同伴教育作为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指的是相同性别、年龄、经历、社会环境等群体因为部分原因,使得具备共同语言的人相互之间进行信息、观念、认知分享的一种教育模式[4]。众所周知,人类往往愿意听取兴趣爱好相近、年龄相仿的同伴意见,大学生群体更是如此,尤其是对于部分敏感问题来说,同伴对于个人观念的影响巨大。高校性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充分利用同伴教育来开展性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尝试扮演同伴教育者,通过课堂、网络、班级微信群等进行有关性教育知识的推送,同时可以引导各个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各种有关性教育的课题研究,如少女堕胎、计划生育与避孕、同性恋、婚前性行为、性保健等,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整理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基于多元的同伴教育,使得大学生不断转变自身认知。

3.2 通过家校联动加强家庭性教育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巨大,其具有示范作用显著、持续时间长以及渗透性强等特征,家庭性教育可谓影响巨大。对于大学生性教育来说,家庭的心态、观念影响巨大,家庭能否进行有效的性教育,往往会对高校性教育效果产生深远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在性教育方面加强家校联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进行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指导,使得家长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双方能够在性教育方面达成共同的认知,共同针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对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家长学校,充分担负起针对家长开展性教育的职责[5]。具体可以邀请有关专家,针对家长开设性知识方面的讲座,同时也可以引导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相互之间进行性教育经验方面的交流分享。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组织有关的展览活动,使得家长能够系统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全面掌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提升家长辨别黄色淫秽内容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家庭性教育的针对性。

3.3 高校主导共建性教育平台

对于高校性教育方面存在的滞后性问题,高校应当全面担负起对应的职责,主动号召有关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性教育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有关平台资源进行性教育,切实转变传统灌输式性教育模式,丰富高校性教育资源。对于共建性教育平台来说,必然需要有关专家的学理、专业咨询作为支持,综合利用微课、慕课等专业课程的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线上线下一体的活动。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各个学科有关领域教师设计网络讲座、网络互动课程,引导学生针对性观念方面开展教育,允许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使得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性观念。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利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自主编制性教育课程的方式,利用网络途径组织性教育活动,以此来巩固性教育成果。

3.4 利用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社會环境

融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大众传媒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当前社会对性教育重视不足的问题,应当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影响力,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来开展科学新文化、主流价值观、文明性行为方面的宣传教育。具体来说,需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所具有的正面引导功能,为大学生群体相关的性教育便利条件,如设置互联网性知识咨询站、性健康咨询服务站等,定期组织有关性知识方面的展览、网络课程,使得性教育能够全面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来[6]。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充分动员社会的力量,致力于强化互联网、影视、书刊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尽可能消除各种不健康的内容,针对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净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性教育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关系到大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对高校来说,需要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正视当前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围绕大学生实际、性教育需求,通过基于同伴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认知、通过家校联动加强家庭性教育、高校主导共建性教育平台以及利用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升高校性教育质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青,彭望君,蒋婷,李祖媛,秦洁.大学生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课程对女大学生性知识、恋爱观及性行为影响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1):124-125.

[2] 郭凌风,赖珍珍,李雨朦,刘爽,刘文利.全面性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性知识态度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08-1811.

[3] 夏卉芳.不同层次学生性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9,28(12):151-154.

[4] 包冉彤,张永惠,李尚曹,呼志丽,李行,楚振兴,徐俊杰.沈阳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对HIV自我检测接受意愿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1):1136-1139+1160.

[5] 曹迪,王万里.同辈社工在大学生性教育小组中的作用研究——以S大学“知性青年”项目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3):24-27.

[6] 张琦琦,朱楠.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郑州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6):257-259.

猜你喜欢

性教育高校现状
让性教育走近中学生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箭双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