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
2020-05-25杨秋凤
杨秋凤
摘 要: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的责任。文中通过分析“工匠精神”内涵,探讨技工院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技校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措施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新时期工匠精神培育愈发重要。技工院校人才培育时需要搞懂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内涵,已成为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同时,人社部印发的通知中强调技工院校重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并将其融入到专科课程、公共课程等教学体系中,实现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的目的。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现代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的作用分析
1.1 衡量社会文明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两个部分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目的。“工匠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品质之一,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基于物质文明角度分析,“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品质与创新精神,利用工匠生产劳动转为具体的物质力量;而从精神文明角度分析,“工匠精神”作为服务与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1.2 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从汽车、楼房到衣服、鞋子等,我国很多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各个行业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不符合先辈传承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業存在大而不强、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
1.3 企业主要竞争力量
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知识资本形态通过品牌形象体现出来,可以将其看成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本。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需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开发与经营自己的品牌资本。“工匠精神”作为企业品牌内涵与体现,也是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的重要路径。企业塑造品牌形象与资本形成过程中需要融合“工匠精神”,并将对其的弘扬与践行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主动行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2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与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特点
2.1.1 综合性特点
技工院校的课程涵盖知识面及广,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内容,在实际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专业技能,广闻博见。能从多个方面对当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拓宽视野。
2.1.2 实践性特点
技工院校课程教学中要对理论内容和基础原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理论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与实际岗位情况联合起来,并与岗位情况与实际运作过程结合起来,适当讲解,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机会利用起来,帮助学生体会岗位知识。
2.2 人才培养问题
2.2.1 课程教学目的模糊
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专业课程教学时与实际需求相背离,没有体现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理念。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行业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明确教学内容。
学生知识结构要满足行业发展要求,重点体现能力结构的应用,兼顾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紧随行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课堂上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缺少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压抑沉闷,即便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也只有少数或没有学生进行配合,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2.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偏向于理论类,很少有知识点会涉及到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联系不起来,实际中依然沿用传统教材内容,缺少具体的实用性。导致实际教学中所用案例、教材相对落后,缺乏必要性和针对性。学生在听完课后感觉好像没有学到与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内容。再加上部分知识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比如员工福利、劳务关系等,不符合当前国家政策的内容。
2.2.3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
大部分课程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未搭建专门的实训室,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情境教学等。虽然部分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法,但课堂上依然为教师讲解、学生学习,两者并未相互联系。且案例选择典型性不够,没有和行业紧密联系;讲授案例时教师讲解,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影响到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我讲你听”方式进行授课,课堂内容单一且枯燥,限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无法主动学习相关内容,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范围。同时,教学形式不够灵活,普遍存在呆板的情况,学生知识局限在教材内容上,无法灵活使用相关知识点,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形成,限制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3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往往以技能培养为主,德育工作作为辅助,侧重点也往往在学生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也往往存在没有参与积极性、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缺乏浓厚的培养氛围。在活动过程中缺乏跟踪记录,学生在活动结束得不到反馈,久而久之形而上的活动根本无法真正达到教育目标。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技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为应对这种趋势,技工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做好与企业的合作工作。第一,优化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行业朝着高品质、综合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该重视品牌的建设。第二,提升服务标准,形成商业区域服务网络,为企业补充大量技术人才。第三,高端制造企业发展迅猛,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进一步提升。在目前互联网模式下,技工院校掌握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重视创新,将会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好调整工作,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从而培养综合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还应该重视对理论层面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3.2 创新培育途径,做好第一、第二课堂开发
将工匠精神纳入到思政教学大纲和计划之中,对两者之间相同和融合之处进行深入挖掘,将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淋漓尽致发挥出来。尤其是刚入校的技工新生,他们处于人生重要十字路口,对技能型职业学校和自己未來职业、包括自己的学习、生活等都处于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加上缺乏专业认知,很容易心生胆怯和迷茫,失去人生目标。学校在新生入学第一课可以给他们进行以专业与职业、职业素养、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和未来成就等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熏陶,对学生辅以专业的入门指导;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有机融合工匠精神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加强学校级企业导师的队伍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集生产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次课程教学、实训、实习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工匠精神,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同时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文明、文化意识,最终实现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技工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时,一定要集合自身发展,坚持以学团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形式,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品德、精神和专业能力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教育、引导。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具有工匠精神教育特色的文化活动、主题班会、技能大赛、诗歌朗诵、专题报告、比赛竞赛等,尽可能丰富校园工匠文化活动的内容。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先进企业家、劳模、工匠大师、优秀校友等来校开讲座、论坛,在校园中引入企业优秀文化内容,通过真人接触、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高贵和可取之处,同时在不同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内容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学校所创建的浓厚工匠精神氛围中进行熏陶和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积极性,从而在以后工作、实习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使其发展成为自己工作的内动力。
3.3 提升教师素养,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课堂教学渗透工匠精神理念,最终执行者就是教师,教师自身工匠精神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提升自身工匠精神水平,课堂教学时筛选出合适的工匠精神内容。教师应该先对自身的工匠精神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根据课标和课文的需要补充自身所不足的方面。还要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并对其做出自己的思考,与时俱进,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达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受到工匠精神的
熏陶。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死板的只是教师讲而学生在底下听,这样不仅课堂氛围很枯燥,学生还会觉得没有参与到课堂之中,对于教师所讲的东西就会不重视,很轻易就不注意听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想发挥问题教学方法的作用,满足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使得教学方法应用更加高效。这个环节教学质量受到情境创设的影响,良好问题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健全的活动评价体系,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活动组织过程中,制定核心能力成长计划,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活动前了解到自己在过程中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有益之处,在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议,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计入学生核心能力成长档案,将校园活动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核心能力。
4 结语
总之,技工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引入“工匠精神”,有助于改善传统人才培养的不足,提高技校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文中结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探讨实际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措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类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题名称: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GY36)。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为广西技工教育立项科研课题: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JGY36)。
参考文献:
[1] 张聿曼,陈伟.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J].科技资讯,2019,17(22):240-241.
[2] 孙涛,李怡,王东.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2018(20):22-23.
[3] 许瑞东,朱平.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职业,2018(13):24-25.
[4] 蔡贤濠.浅谈“工匠精神”对东莞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8,16(06):160-162.
[5] 余健.基于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广州城建技工学校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8(0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