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研究
2020-05-25张楠
摘 要:在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贫困生属于特殊的小群体,其资助育人工作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小部分,但意义重大,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精准扶贫计划的实施以及民族大团結的维护。文章从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面临的现状出发,从以人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跟进式教育”理念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跟进式教育”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跟进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006-04
Abstract: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overty-stricken minority students are a special group. The subsidized education work is a small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lan, and the great unity of the n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is paper takes Marxist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oriented theory as the starting points, and discusses the indic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follow-up educa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poverty-stricken minority students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a four-in-one working model of "follow-up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thnic minorities; poverty-stricken students; subsidized education; follow-up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价值意义
近年,在全国上下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才战略、社会民生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普通高校的贫困生群体中,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于偏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他们的成才与否是其背后家庭能否精准脱贫的关键,也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次,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着少数民族的未来,教育、团结好少数民族青年学生才能实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面临的现状
现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形成了“奖”、“助”、“贷”、“勤”、“减”、“补”、“绿色通道”等多种助学形式并举的混合资助体系。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及“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纲要》为今后的高校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保障型的资助工作已基本覆盖,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内涵型资助育人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普通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象为少数民族贫困生时,是否能处理好少数民族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成为了对其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关键。
(一)经济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区域整体经济落后。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相对单一,又普遍存在多子女上学开支,面对物价水平上涨,高校学费上调的现阶段,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状况相对堪忧,尽管目前“奖”、“助”、“贷”、“勤”、“减”、“补”、“绿色通道”等混合资助体系可以保障任何一个贫困生不因经济问题而退学,但就学期间的生活开支、人际交往、培训发展等费用也是相当可观。
(二)学业问题
目前高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旧以班级统一授课制为主,这种标准化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模式能够很大程度解决教学效率的问题,但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很多基础科目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很难跟上班级统一授课进度,完成课堂授课预期效果。学习基础弱、课堂接受程度差必然导致在专业考核排名落后,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以某省属高校二级学院为例,2017年少数民族学生中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为21%,2018年该数据为29%,低于奖学金发放比例40%。
(三)适应性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来到普通高校就读,新环境面临两种适应性问题,其一生活习惯的适应,其二心理调适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己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成长,原有的自然环境、人际环境、语言环境均发生改变,尤其有一些特殊宗教信仰的学生,更是保持着一些宗教习俗,譬如饮食习惯、民族节日、服装习俗等。为方便他们就餐,很多普通高校建设了清真食堂,同时配备民族厨师保证饭菜口味。对于其他民族习惯,普通高校的管理往往表示尊重,但是作为高校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完成正常的教学秩序、实践安排,行为举止符合大学生形象。
在普通高校的环境中,少数民族学生属于小群体,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生活消费水平、民族宗教习惯、专业学生成绩等方面与周边同学均显示出差异,这些差异性会使少数民族学生显得格格不入,与亲近同学们之间的经济条件、学业排名等落差也会对他们自身心理带来冲击。面对这些冲击,如果自身心理无法调适,便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自身正常生活学习,影响周边人际关系,更甚者会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发展问题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少数民族学生必须要提高价值取向和政治站位。网络、移动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青年学生们带来了海量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也充斥着很多虚假新闻、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扭曲等不良信息。少数民族学生依旧带着高校青年学生的共性,思维活跃,易波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行为容易在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发生偏差。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被不良势力利用民族情节、宗教信仰等煽动情绪,影响了自身的成长成才。
其次,少数民族贫困生是否能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否成长成才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关系着他们背后的家庭能否打破贫困代际传递,拔除“穷根”。习总书记在谈及教育精准扶贫时,曾提及“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相比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少数民族贫困生往往具备吃苦耐劳和风险奉献,但因受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限制,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
三、“跟进式教育”理念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启示
(一)“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内涵
“跟进”一词源于经济管理领域,意为“及时介入,采取进一步行动”。“跟进式教育”即紧紧围绕高校思政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学生为本,遵循规律,与时俱进,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有用之才[2]。“跟进式教育”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活动等方面,教育者主动、及时、有效的跟进,以不断创新作为“跟进式教育”理念的生命源泉,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更新工作理念和机制,在教改中求突破,在创新中谋实效,以更好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跟进式教育”理念对解决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困境的启示
“跟进式教育”理念有两个理论渊源,其一是以人为本,其二是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
1.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观点是我党一脉相承的思想主张,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们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跟进式教育”理念便是围绕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构建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活动跟进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便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不仅仅是解决普通高校内少数民族贫困生就学期间的经济困难,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关于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指大学生在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个性、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在实际中,少数民族贫困生遇到的经济问题、学业问题、适应性问题、发展问题等均是我们资助育人工作领域的范畴。
2.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也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特点之一便是多极主体性,“跟进式教育”实践既摒弃了传统的“单主体说”的“主体-客体”模式,也突破了“双主体说”的互为主客体模式、“多主体说”的泛主体际模式,以及“相对主体说”的主客体的确定又不确定模式[3],构建了“主体(教育者)-客体(教育中介)-主体(受教育者)”的新结构模式,不把学生当做纯粹的客体,学生与教师均被纳入交往实践的框架中,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得以尊重和满足[4]。
目前在普通高校里,我们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采取的是对象性思维,即主体(教师)能动地改造客体(学生)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服从、次要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不同学生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少数民族贫困生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贫困生的特殊性,而每一个少数民族贫困生又面临着不同的状态和问题。“主体-客体”的“灌溉式”资助育人方式易造成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却达不到内心情感的认同,不能转化为自身坚定的信念,割裂了知、情、信、意、行等要素的关系,最终不能外化为道德行为,资助育人实效性差[5]。
四、“跟进式教育”理念促进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育人的实践路径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大量验证总结,“跟进式教育”的实践体系已经围绕着育人为中心,形成了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活动跟进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这对促进 “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实现全面育人有积极意义。
(一)教育跟进推动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往往更为复杂,他们的思想特征相对独特,传统普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成效。教育跟进主要指关注学生的思想特点,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其思想特征为导向开展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把握这个原则,了解少数民族贫困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发展需求,按照“三贴近”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做针对性教育。少数民族贫困生身处复杂多变的海量信息中,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教育跟进,传授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另外,少数民族贫困生受到党和国家的资助和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注,现阶段必须教育跟进培养感恩回馈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
(二)管理跟进推动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
少數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管理面临了很多新变化、新挑战。在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大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又面临着保障型向内涵型转变的发展要求。管理跟进首先坚持体制深入学生,普通高校里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只是工作中的小部分,但意义重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跟进式教育”工作体系是少数民族贫困生工作的基础保障。其次,管理跟进要求管理制度围绕学生,要缓解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学业、适应性以及发展问题,则需要高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作为有力支撑,例如制定细致有力的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制度,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小班授课,丰富民族餐厅,设立少数民族贫困生奖学金,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拓展管理等。最后,在管理跟进的操作层面,人性化管理要求尊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主体地位,以资助为载体,达到育人的成效,但高校管理纪律的一视同仁不容更改,这也是为了少数民族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服务跟进推动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
“跟进式教育”的理论渊源之一以人为本,便是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为工作出发点,马斯洛将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在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经济资助的需求外,还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因此,他们的资助育人问题依靠管理和教育是很难完全解决,既需要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需要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高校提供多元化的跟进服务。例如,少数民族学生因原生家庭贫困带来的性格敏感、自卑往往需要长期的跟进观察、心理纠正。学业落后需要跟进式学业帮教。新环境不适应等带来的人际交往困难则需要跟进式团辅训练、心理辅导。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亦需要跟进式关爱、引导。就创业能力需要跟进式培养。
(四)活动跟进推动少数民族贫困生的资助育人
面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直白地灌输育人内容,讲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很难达到内心意识的认同,带有强制色彩的说教内容,甚至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跟进式教育”理念重视营造浓厚校园氛围,跟进校园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跟进校园文娱活动,将少数民族贫困生同学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氛围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普通高校的生活,融入进大环境中。跟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就创业能力,尽早规划今后发展问题。跟进志愿服务活动,以隐性教育的形式唤醒少数民族贫困生内心的主动情感体验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跟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少数民族贫困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梁菁.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9(2):122-123.
[2]浦玉忠,王建明,朱明珠.跟进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科学),2010(12):1-5.
[3]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19-23.
[4]张珊珊.马克思交往思想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8:20.
[5]邵广侠.心理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追求[J].教育评论,2009(2):56-5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资助专项课题“跟进式教育理念下的资助育人实践途径研究”(编号:X-a/2018/06)
作者简介:张楠(198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