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化提升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

2020-05-25闫蕾郝卫东詹思延

中国大学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师

闫蕾 郝卫东 詹思延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全课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方式规范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本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及其执教能力需求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执教能力考评的首要内容。同时,高校教师的执教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1]。在新形势下,如何使用更加新颖、具有吸引力的技能技法,将思政内容讲授与专业课程结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拓宽教师职业视野,提升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技能的主动性和紧迫性[2],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定量调研、定性调研的方法,分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0名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培养和提高执教能力的需求,探索有效培养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研究综述

1.课程思政内涵是高校教师执教之本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全课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方式规范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所在。作为高校教师,更应当将教育内容与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持之以恒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与学生的交流,都应始终秉持课程思政培养理念。

本次调研显示,受访教师能够明确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内涵。受访教师认为,以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适当的思政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知识报国的使命感,树立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念。教师对于课程思政了解渠道较为多样化,分别为:各级会议通知、各类宣传活动报道、社会媒体宣传和个体交流;其中,校际会议通知等交流方式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受访教师表示,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大有裨益。首先,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课程中自然地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再次,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最终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研究对象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情况

受访教师均表示“加强三全育人、倡导在专业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对高校教师的执教能力确实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并愿意将思政教育引入自己的课堂。

(1)引入课程思政情况。88.2%受访教师表示,已经在自己开设的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认为思政元素引入课堂的方式包括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课堂理论授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等五种主要方式。

(2)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情况。77.1%的教师认为,结合专业课特点和案例穿插讲授思政内容的课程教学效果好。同时,应当注意案例分析要客观积极,不能偏颇狭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既要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又要避免妄自菲薄;督促学生成为一个在思想和专业上双优的社会人。受访者认为排序前五位的适合引入思政元素的内容分别是:第一,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第二,追求真理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三,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第四,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第五,爱护环境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并且认为,应当将思政教育情况引入专业课教学目标考核范围,建议使用学生自评、课堂观察记录和上交心得体会作为主要考核方式。

(3)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情况。92.3%受访教师表示会主动开展教学评价,评价内容有: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效,自身教学工作,以及教学内容组织情况。

98.6%的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成效;②教学计划内容方法的合理性;③教学过程的满意度;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⑤自身教學工作合理性。开展教学反思是全体受访者最常用的自我改进方式,其次同伴经验探讨和观摩教学是中、高年资(11~20年、31~40年教龄组)教师更易于选择的两种改进模式。

3.学科交流有助于教师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学科交流日益国际化,与国际国内各类学术团体、组织交流频繁。无论同行交流还是学科交叉互动,都可以拓展学科发展思路,有助于教师走出固有思维模式,构建协同发展理念;同时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案例,激发和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分析问题,思考如何用所学专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学科交流无论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还是对于学科发展,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交流有机会学习优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

4.课程思政执教能力培养相关需求

(1)建章立制。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确立激励机制,各类相关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能够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专注力,提升执行力。

(2)实施课程思政必须提高教师自身思政育人意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日常接触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品行、学识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教师本身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精神思想传递给学生[3]。

(3)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加强教师思政执教技能培养。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学方式、教学技能的学习研讨;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优秀课程思政教学观摩交流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提高执教能力,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的教学切入点,避免陈旧僵化的说教模式,引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同时,有教师提出,教学课件制作技巧、教育心理学等也是在课程思政执教技能中迫切需要得到提升的内容。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化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的建议

1.将课程思政执教技能学习纳入教师岗位培训

课程思政及其执教能力是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培养的目标?拥有德才兼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的必要条件。在思想层面,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正确把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在职业素质层面,高校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良好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恪守职业操守,形成教师内在责任自觉;在课堂教学上,高校教师需要完善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4]。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相关培训宜早不宜迟。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学历普遍较高,由于求学时间长,相应入职年龄有所增长,年轻教师入职时间和教龄都相对缩短,执教工作经历和经验相对匮乏,间接反映出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能力培养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访谈中了解到,具有长期海外求学经历者对于执教技能培训以及政策解析等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培训需求较为迫切。

2.扩大宣传,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影响力

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多渠道宣传,多方位培训,可以增强课程思政执教能力。通过调研可知,无论是学校各级会议,还是各类宣传渠道,都对课程思政有较为广泛的宣传,说明整体宣教较为到位,为课程思政工作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各级教职工对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知一致,绝大部分(93.4%)受访者认为在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是必要的。

调研提示,随着教龄增长,对于专业课教育和思政课教育之间关系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不同教师群体认知和执教模式略有不同,考虑与执教时间延长,接受学校各级各类宣教机会增多,对于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认同感增加,且各层级教师对于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的积极意义具有强烈认同有关。此外,随着年龄、教龄增加,对于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有益之处的认知维度也在逐级递增。越是高年资的教师,接受思政元素越多的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工作考虑更全面、课程思政设计更加慎重;而教龄较短教师相对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和吸引力。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向决定教师工作时间分配比例不同,一线应用课程教师教学时间明显高于科研型教师及兼职管理工作的教师。工作侧重点不同的教师,其对执教能力和课程思政内容解读的侧重点也各异。提示应当针对不同教师群体,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研究发现,在课程中已经开始尝试体现思政内容的教师已经占到88.2%。说明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师群体中逐渐得到普及。

3.多措并举,增强培训实效

有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表示,曾参加过思政进课堂的讲座,认为讲座有所收益,可以继续借鉴相应工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通过调研发现,教师能够参加培训的时间段多集中在午后。建议将培训安排在工作日午间时段,易于教师合理安排工作,按时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设置上,建议理论学习和讨论、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需要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围绕日常工作和需要,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理论培训要求“上高度”,但是讲座方式仍需要“深入浅出”,易于接受;实践培训内容应当是在相应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需要针对实际问题提供给教师可以参照解决的、易于操作的方法或者建议;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培训应当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相应方法和技术培训。

培训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建议采用针对某些内容的系列讲座、相关教学演示推广、教学小组讨论、经验分享会、现场教学观摩、展览参观等。教师普遍认为,可以设置专业课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专题讲座报告会以及交流互动和案例研讨,以此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相关培训和指导。以多样化的形式提升培训实用性和吸引力。在教师工作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培训设置不宜过于频繁,以1~2个月开展一次为宜。同时,可以采用推荐网络在线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理论培训;6~8个月可以适时开展一次集中社会实践培训,实践培训往往记忆深刻,收效显著,也为教师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多措并举,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执教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4.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其价值性不仅是由课程思政的政治属性决定的,还是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价值性以及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最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收获真知[5]。高等教育必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向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转变。高等医学教育更应如此。归根结底,学生最后发挥的作用好不好,不在于他们哪几门专业课得了多少分,而是他们的人格、志趣、自信心、独立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6]。如前所述,受访教师认为,思政教育需要纳入专业课教学目标考核范围,同时认为进行学生自评、课堂观察记录和上交心得体会是最恰当的考核方式。同时,应当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在个体质性访谈过程中,受访教师对于这类问题看法非常一致。课程思政的实施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激励机制,明确考核目标,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达成最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根据教师需求开展具有持续性、形式多样化、内容涉及广、多层次有深度的培训和实践工作。同时在不同时期要适时进行信息调研和反馈,并建立長效机制以利于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 吴雷,高山,肖瑶.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9-21.

[2] 刘凤兰. 新时代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及其优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 36-38.

[3] 张汉壮. 立德树人 玉汝于成[J]. 中国大学教学,2019(1):13-17.

[4] 邵广,铁振. 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18(2):109-112.

[5] 王新生,张欣然.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J]. 中国大学教学,2019(7-8):20-25.

[6] 贺克斌,吴烨,余刚,等. 立足中国绿色发展 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环境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9(7-8):16-19,25.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