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研究*

2020-05-25林秀治

林业经济问题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境变量控制区旅游区

林秀治

(福建商学院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 福州350506)

游憩机会谱(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ROS) 最早由美国林务局于19 世纪70 年代提出, 它既是一个概念, 又是一个编制资源清单、 管理游憩经历及游憩环境的规划框架[1], 它由游憩环境、 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这3 部分组成, 其分析思路是先确定游憩环境类型, 再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游憩活动及特定的游憩体验[2]。 自从美国提出ROS 规划框架之后, 澳大利亚、 日本、 英国、 新西兰、 加拿大等国家的林务局及政府机构也逐步运用这一规划框架进行游憩规划及自然资源管理[1]。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资源保护地, 其体制的建立为保护区域典型生态系统及合理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然而, 在建设过程中, 国家公园却面临着游憩体验活动雷同; 游憩体验满足不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游憩场地无法有效利用; 高密度的游憩活动开发破坏生态环境质量和游憩投入资金低效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公园价值及效能的发挥, 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公园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因此, 如何运用游憩机会谱科学指导国家公园的游憩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关于游憩机会谱的研究大多是运用游憩机会谱的规划框架对不同研究区域的游憩活动及游憩体验进行规划管理。 例如, 通过旅游机会谱编制游憩机会清单进行环境容量管理研究[3]; 引入“事件” 情境并通过图表展示了游憩环境的动态变化[4]; 探讨了新西兰游憩机会谱的自动生成方法[5]; 指出游憩机会谱是最常用的规划工具, 可用于美国林务局国家环境政策评估中[6]; 利用游憩机会谱研究了国家公园的踪迹分类[7]; 构建了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 并将其应用于肇庆鼎湖山旅游规划中[8]; 构建了城郊森林休闲机会谱评价指标体系[9]; 构建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10]; 根据游憩机会谱理论探讨了贵州省旅游用地分类及开发途径[11]; 构建了上海城市社区游憩机会谱[12]; 运用游憩机会谱研究了中国国家公园的经营模式[13]; 运用游憩机会谱设计了茶园的游憩活动[14]。 总体上, 游憩机会谱的运用研究大多集中于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和水域等类型的旅游地, 对于国家公园的运用研究较少。 基于此,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 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游憩环境变量类型, 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游客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评分和偏好程度, 并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 以期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规划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 范围涉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九曲溪上游保护地带, 总面积982.59 km2。 武夷山国家公园地处中亚热带, 气候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约12℃~13℃, 年降水量在2000 mm 以上, 年相对湿度高达85%, 森林覆盖率高达87.86%,是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 其古树名木具有古、 大、 珍和多的特点, 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武夷山国家公园动物种类也是异常繁多, 具有“昆虫世界” “鸟的天堂” “蛇的王国”等美誉。 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 类型众多, 游憩价值高。 2016 年6 月, 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 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的重大使命。

1.2 变量选择

根据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游憩环境的特点、 区域内保护对象的敏感度与分布特征, 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游憩环境类型初步划分为特别保护区、 严格控制区、 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这4 个类型。 在总结和借鉴其它区域游憩机会谱游憩环境变量选择的基础上, 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自身的环境条件, 初步确定了32 个环境变量因素, 其中包括物理环境质量、 游憩活动质量和管理环境质量这3 个一级变量;景观资源、 环境质量、 游憩设施、 游憩活动、 可进入性、 资源与环境管理、 安全管理和服务管理这8 个二级变量; 自然景观资源等21 个三级变量(表1)。

表1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体系Table 1 System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Wuyi Mountain National Park

1.3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是游客对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及偏好程度的评分, 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设计问项答案。 其中, 重要性部分的分值为1 ~5 分, 分别用“非常不重要” “不重要” “一般重要” “重要” “非常重要” 来表示; 偏好程度部分的分值为1~5 分, 分别用“很低” “低”“一般” “高” “很高” 来表示。 由于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 调查问卷中只调查在严格控制区、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这3 种游憩环境类型下游客对于游憩环境变量的偏好程度。

采用现场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9 年4 月5 至4 月7日。 共发放问卷300 份, 回收286 份, 剔除漏项太多以及答案前后矛盾的无效问卷24 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62 份, 有效回收率87.30%。

1.4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指通过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 将多个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因子, 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其作用是找出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来数据的基本结构, 将数据化简。 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harles Spearman 于1904 年提出, 在经济学、 管理学、 社会学、 医学、 气象学和地质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

1.5 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 将收集到的有效数据导入到统计软件SPSS 进行处理。 在对游憩环境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之前, 需进行KMO 检验与Bartlett 球度检验。 研究采用Cronbach's α 系数来检验采集到的数据的信度。 其次,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类型。 接着, 运用均值与标准差这两个统计值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其中均值体现游客对于各个游憩环境变量重要性程度的感知情况, 标准差体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最后, 运用均值分析各个游憩环境变量的偏好程度, 并以此构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

2 结果与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 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 各变量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在0.60 以上。因此, 问卷通过了信度分析,说明测量量表是可以接受的。根据SPSS 软件的分析结果,KMO 值为0.65, Bartlett 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 395.75,显著性为0.00, 达到显著水平, 这表明游憩环境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提取主因子, 最终提取了8 个公因子, 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5.26%。 8 个公因子在相应的主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0, 在其他主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较低; 而且8 个公因子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大于0.60。 这说明游憩环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结构效度(表2)。 将提取的8 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景观资源( F1)、环境质量 ( F2)、 游憩设施( F3)、 游憩活动 ( F4)、 可进入性( F5)、 资源与环境管理 ( F6)、 安全管理 ( F7)和服务管理( F8)。 这与初始的研究设计是相符的。

表2 游憩环境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Table 2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variables

2.1 自然景观资源是最重要的游憩环境变量

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 所示。 游客普遍认为自然景观资源(X1) 是最重要的游憩环境变量(均值为4.56), 列居第一。 原因可能是: 武夷山国家公园丰富而优美的自然景观资源是最吸引游客的因素。 环境卫生管理(X16)、 人文景观资源(X2)、 空气环境质量(X7)、 治安状况(X18)、 生物多样性(X3) 和道路交通便利性(X13) 等指标(均值都在4.00 以上) 比较重要。 原因可能是: 游客对于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 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对游客来说有较强的吸引力; 游客希望游憩时能有个稳定安全的旅游环境; 游客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安全的保障, 这种生态意识的崛起使得游客认为生物多样性是较为重要的指标; 游客对于便利交通的需求使得游客认为道路交通便利性较为重要。 游憩活动的丰富性( X10)、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 X20)、 资源保护 ( X15)、 服务设施( X9)、 水质状况( X4)、 安全管理制度( X19)、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X21)、 基础设施( X8)、 资源与环境解说( X17)、 气候舒适状况( X5) 和游憩活动密度( X11) 等指标(均值在3.00 ~4.00 之间) 的重要性程度介于一般重要与重要之间。 原因可能是: 虽然这些指标是游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进行游憩活动时较为关注的指标, 但是并不对游客的游憩活动质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噪音环境状况( X6)、 与客源地的空间距离( X14) 和游憩活动持续时间( X12) 等指标(均值在2.50~3.00 之间) 不太重要。 原因可能是: 武夷山国家公园噪音环境的状况尚可, 还不足以对游客的游憩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与客源地的空间距离不能直接决定交通的便利性, 从而影响游客的游憩选择; 游憩活动持续时间对游憩活动本身的质量影响不大。 从标准差的数据来看, 武夷山国家公园各游憩环境变量的标准差均低于1.00, 这表明游客对游憩环境变量的选择较为稳定。

表3 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描述性统计分析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variables

2.2 游憩环境类型涵括特别保护区、 严格控制区、 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

2.2.1 特别保护区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特别保护区包括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缓冲区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特级保护区。 该区域是保护级别最高的区域, 重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原真性, 自然程度极高, 生物多样性丰富, 是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除经过批准的科研人员、 管理人员和森林巡护人员外, 该区域禁止任何人进入, 禁止任何设施建设, 禁止任何游览活动开发。 此区域远离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入口, 禁止车辆进入, 交通很不方便, 管理人员极少。

2.2.2 严格控制区需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严格控制区包括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 该区域为保护具有典型代表性和重要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物种等的区域。 该区域可以在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予以合适的人工修饰, 设置必要的游览道路和相关设施, 开展教学实习、 科学试验等少量低干扰游憩活动, 但是必须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严禁开发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景观与景点。 该区域远离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入口, 交通不太方便, 管理人员较少, 允许少量车辆进入。

2.2.3 生态旅游区可开展适量的游憩活动

生态旅游区包括九曲溪上游保护带(扣除村庄区域) 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 该区域为生态修复重点区, 同时也是生态文化展示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区域。 该区域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入口及节点, 有良好的可进入性, 允许车辆进入; 允许游客进入, 游客密度较高, 游客的游憩活动大多在此区域中进行。 在管理强度上, 该区域对游客的约束与要求较少, 管理人员较多。 在开发程度上, 该区域开发程度较高, 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 如游客服务中心、 停车场、 解说牌、观景台、 环卫设施、 住宿设施、 餐饮设施和购物场所等。 在活动设计上, 该区域可以开展适量的游憩活动及生态文明教育。

2.2.4 传统利用区允许原住居民开展适当的生产活动

传统利用区包括九曲溪上游保护带涉及村庄的区域, 为原住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区域。 该区域离武夷山国家公园出入口较近, 交通比较方便, 允许车辆进入, 允许原住居民开展适当的生产活动, 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如环卫设施、 公路和停车场等。 该区域游客密度较低, 旅游团队较少在此停留, 以自助游散客较为常见。 在管理强度上, 该区域对游客的约束与要求较少, 管理人员较少。 在活动设计上, 该区域可以开展些村寨参观和民居体验活动, 展示原住居民原汁原味的的生产、 生活习俗等(表4)。

表4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类型Table 4 Types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2.3 游客对不同游憩环境类型的偏好程度不同

由于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 在问卷调查中就没有必要调查特别保护区游憩环境变量的偏好程度。 根据对严格控制区、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这3 种游憩环境类型下游客对于游憩环境变量偏好程度的调查结果(表5), 游客对于这3 种游憩环境类型的偏好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态旅游区、严格控制区和传统利用区。 对于生态旅游区, 游客最偏好的游憩环境变量是人文景观资源, 其次是空气环境质量、 自然景观资源。 原因可能是: 游客在生态旅游区中游憩时不仅关注景观资源, 也希望能够有良好的环境质量。 此外, 游客在气候舒适状况、 环境卫生管理、 道路交通便利性、 资源保护、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治安状况等游憩环境变量上的偏好程度也较高, 原因可能是: 游客在生态旅游区游憩时希望能有良好的资源管理环境及服务与安全上的保障, 希望能够游得舒适、 安心。 游客在游憩活动持续时间、 基础设施和游憩活动密度等方面的偏好程度较低。 原因可能是: 这些游憩环境变量对游客在生态旅游区中的游憩活动影响不大。 对于严格控制区, 游客最偏好的游憩环境变量是空气环境质量, 其次是气候舒适状况, 这表明游客对严格控制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青睐, 希望游得舒适, 同时这也可能是严格控制区本身对于游憩活动的较高要求所导致的。 此外, 游客在环境卫生管理、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 治安状况、 道路交通便利性和资源保护等游憩环境变量上的偏好程度也较高。 原因可能是: 游客在严格控制区游憩时也希望能拥有与在生态旅游区一样优质的管理环境及服务与安全的保障。 同时, 游客在游憩活动持续时间、 基础设施和游憩活动密度等方面的偏好程度较低, 这与游客在生态旅游区中对于这些游憩变量的低偏好一致。 原因也可能是:这些游憩环境变量对游客在严格控制区中的游憩活动影响不大。 对于传统利用区, 游客的偏好程度普遍偏低, 其中偏好程度稍高一点的游憩环境变量是环境卫生管理、 资源保护、 治安状况、 道路交通便利性、 安全管理制度和人文景观资源, 这一结果与游客对于生态旅游区、 严格控制区的偏好程度差异较大,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利用区自身的特质以致于旅游团队较少在此停留, 以自助游散客较为常见, 而这些自助游散客对于传统利用区关注更多的不是自然景观资源, 而是原住居民原汁原味的的生产、 生活习俗等, 这就可能导致游客在传统利用区游憩时希望能有良好的管理环境、 良好的可进入性以便欣赏该区域独特的人景观资源。

表5 游憩环境变量的偏好程度描述性统计分析Table 5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preference of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variables

2.4 不同游憩环境类型的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均应有所侧重

根据对游憩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及在严格控制区、 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这3 种游憩环境类型下游客对于游憩环境变量偏好程度的分析, 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性质特点, 研究确定了根据游憩环境、 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而设计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表6)。 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严格控制区在游客数量上应进行严格控制, 适于开展的游憩活动以科学考察、 摄影采风和生态旅游等类型为主。 例如, 游客可以在严格控制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濒危、 珍稀动植物进行科学考察研究; 依托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登山健身、 森林漫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等活动。 这些游憩活动的开展应保持原生态的利用方式, 并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山水相结合, 使游客获得探奇求知、 寻求真理的游憩体验。 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以生态观光、 文化体验、 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主的游憩活动。 例如, 游客可以游览天游峰、 九曲溪、 大红袍和水帘洞等旅游景点; 开展茶文化、 摩崖石刻、 古越闽文化、 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文化体验活动; 体验放松身心、 娱乐消遣的休闲度假活动; 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茶文化科普等主题教育活动。 这些游憩活动的开展应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领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 享受体验新奇、 消闲求知和丰富阅历的游憩体验。 传统利用区适于开展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游憩活动。 游客在不影响原住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前提下, 开展少量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这些游憩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还可以拉近游客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 让游客真正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感受到领略新奇的游憩体验。

表6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Table 6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spectrum in Wuyishan National Park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游客普遍认为自然景观资源、 环境卫生管理、 人文景观资源、 空气环境质量、 治安状况、 生物多样性和道路交通便利性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比较重要的游憩环境变量, 噪音环境状况、 与客源地的空间距离和游憩活动持续时间则不太重要。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环境包括特别保护区、 严格控制区、 生态旅游区和传统利用区4 个类型。 游客的游憩偏好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生态旅游区、 严格控制区和传统利用区。 特别保护区不能开展游憩活动, 严格控制区、 生态旅游区、 传统利用区的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均应有所侧重。

3.2 建议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有利于解决游憩需求及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为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规划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3.2.1 根据不同的游憩环境类型开发合适的游憩活动

武夷山国家公园应结合不同的游憩环境类型对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要求, 有侧重点地开发出适合不同游憩环境类型的游憩活动, 如严格控制区以科学考察、 摄影采风和生态旅游为主, 生态旅游区以生态观光、 文化体验、 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主, 传统利用区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 同时设计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游憩产品,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憩体验。

3.2.2 加强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活动的设计应从整体性、 全局性和互补性的角度出发, 加强不同游憩环境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形成区域特色明显、 活动类型互补的游憩产品体系, 为游客提供多样化、 多层次的丰富游憩体验。

3.2.3 建立社区参与的经营机制

武夷山国家公园应充分重视社区居民的作用与力量, 与社区达成一定的管理契约, 积极建立社区参与的经营机制[16], 灵活设计一些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游憩活动, 让游客通过与社区居民的近距离接触与交流中去了解和感受社区居民原汁原味的生产、 生活习俗等, 去感受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从而深化游客领略新奇的游憩体验。

猜你喜欢

环境变量控制区旅游区
靶向敲除β-珠蛋白基因座控制区增强子HS2对K562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基于OMI的船舶排放控制区SO2减排效益分析
从桌面右键菜单调用环境变量选项
彻底弄懂Windows 10环境变量
核电厂控制区出入口建筑设计
管好高速建筑控制区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效率测度及其收敛分析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