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 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分析

2020-05-25何亚林刘启球周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腓骨线片

何亚林 刘启球 周刚

胫骨平台是指胫骨和股骨下端接触面,也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组织,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患肢无法负重,生活质量下降[1]。胫骨平台骨折部位诊断通常为X 线片和螺旋CT 三维重建检查。螺旋CT 三维重建通过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能清楚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走向、移位程度,确定骨折面积、深度,获得更多立体、直观的骨折关节影像,有助于进行手术切口,提高医生对骨折细节的判断,正确选择接骨板及螺钉固定位置[2]。本院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过程中选择螺旋CT 三维重建诊断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本院骨科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52 例,女34 例;年龄28~49 岁,平均年龄(33.5±5.2)岁;其中车祸创伤38 例,高空坠伤26 例,跌伤14 例,暴力致伤8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 线片和螺旋CT 三维重建诊断。

1.2.1 X 线片诊断 对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正位片和侧位片。正位片:要求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采取坐姿,将患肢放置于摄影床板,伸直患肢以后保持膝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呈垂直角度。在摄影中心线将髌骨下端垂直射于X 片中心位置时,摄影照射野将患者膝关节间隙作为中心点,保证胫腓骨上缘至股骨下缘均处于摄影范围内。侧位片: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保证膝关节为矢状面,与摄影床板面呈现为平行,摄影中心线将髌骨下端和胫窝后端之间的连线中点垂直射在X片中心区域。

1.2.2 螺旋CT 三维重建诊断 选用宝石CT660 螺旋CT 机,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下肢伸直,推进扫描容器内,参数设置,电压为120 kV,电流220~240 mA,螺距为5 mm,层厚1.5 mm,扫描时间为1.5 s 左右,重建间距为1~2 mm。扫描范围在股骨内外上髁连线处至胫骨骨折线远端处。在扫描结束以后将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处理,然后使用表面遮盖法展开三维图像重建,将横轴、竖轴作为主要依据对所获得的图像旋转,从不同角度进行重建螺旋CT 影像的观察,将兴趣影像进行筛选。

1.3 观察指标 所有的检查影像由本院3 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共同阅片、诊断。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及分型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X 线片检出骨折患者65 例,检出率为75.58%;螺旋CT 三维重建检出骨折患者86 例,检出率为100.00%,螺旋CT 三维重建的检出率高于X 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 三维重建对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16/16)、93.75%(15/16)、100.00%(12/12)、100.00%(18/18)、92.86%(13/14)、100.00%(10/10),均高于X 线 片的75.00%(12/16)、62.50%(10/16)、66.67%(8/12)、77.78%(14/18)、57.14%(8/14)、60.00%(6/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螺旋CT 三维重建对分型整体诊断准确率97.67%(84/86)高于X 线片的67.44%(5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n,n(%)]

3 讨论

暴力、跌伤所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由机动车、高处坠伤造成的骨折较为常见。表现为由轴向暴力直接压缩平台,同时伴有内翻或外翻力矩,膝关节完全伸直时,损伤暴力将股骨髁挤入胫骨平台内[3]。胫骨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胫骨平台骨折严重影响患者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骨折的致伤因素呈多样化,暴力方向、受力部位及大小,损伤时膝关节体位,都决定了骨折类型、折端粉碎及移位程度。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需要医生尽最大限度保留关节面对合、恢复关节力学轴线、稳定性,保留关节活动能力,所以在骨折检查中使用仪器十分关键,是帮助医生准确阅片及做出诊断方案的辅助工具[4]。

X 线片是临床上传统的检查成像方式,其应用领域已十分成熟。胫骨平台骨折结构复杂,具有特殊性,对骨折细节部位X 线片检查范围有限[5]。本次实验中X 线片和螺旋CT 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结果接近,都有利于病情的初步诊断。但对于骨折分型而言,两种成像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 三维重建的检出率高于X 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 三维重建对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 线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螺旋CT 三维重建对分型整体诊断准确率97.67%(84/86)高于X 线片的67.44%(5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 线片属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低较低,不能立体直观显示胫骨关节处情况,而临床治疗骨折多为手术,且要求创伤小,因此对术前骨折具体位置、面积、详细情况必须准确有效,保障手术安全,减少发并症发生。螺旋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具有直观、三维立体影像效果能清晰显示骨折平台塌陷形太快和骨折位置[6-8]。三维CT 技术较为多样,运用表面遮盖技术,将CT 值高于阈值的所有像素组成的一个模型,可反应线情骨折、深度塌陷等细节。同时选择胫骨平台俯视图,通过将髁间隆突位置形成前后方的一条直线,将直线的重点位置划出一条横线,胫骨平台骨折按照三条轴线划分成不同象限内,重建影像更加直观,分辨率高,解剖结构无重叠。螺旋CT 三维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扫描后的分型诊断率要高于X 线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常规X线片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显示为正位片,示意图所示的骨折线为矢状位纵行劈裂。对于骨折劈裂是指未限定在膝关节正位X 线片所见的矢状位纵行劈裂。因此,三维CT 扫描针对骨折线时具有较清楚的影像,而常规X 线片进行骨折分型易发生重叠。胫骨平台组织结构复杂,呈弓状前凹,是常规X 线片的摄影盲区,因为角度关系导致摄影失败。胫骨平台形状宽大、肥厚,容易遮避中央部位较小的压缩骨折和劈裂骨折,是造成分型判断率错误的主要原因,高清分辨率可显示细微的骨折征象。

螺旋CT 三维重建中没有涉及腓骨近端骨折的问题,也没有相关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作为手术指征的讨论。当腓骨保持完整,有足够的支撑作用时,单一外侧平台发生骨折不会对使产生移位,相反,如果单一外侧平台骨折时,失去腓骨的支撑,外侧平台骨折发生塌陷时,会导致膝外翻畸形。双髁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发生移位时,不会导致塌陷。当腓骨完整时,通常内髁骨折容易发生塌陷,造成膝外翻畸形。因此确诊胫骨平台骨折有无合并腓骨近端骨折非常重要,对胫骨平台骨折移位不大时,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分型医生根据不同象限中骨折情况研究,选择适合的切口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良好的预后。对于需钢板位置固定的患者,有利于达到内固定良好。

综上所述,应用螺旋CT 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为直观、立体、清晰的反映出患者具体骨折情况,其应用优势在于扫描范围广、立体影像清楚等,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在分型方面有明显优势,对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腓骨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