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州湾秋季坛子网网目选择性研究

2020-05-25许庆昌李显森樊钢洲

水产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黄鱼渔获渔具

许庆昌,李显森,孙 珊,樊钢洲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1 )

近年来,张网渔具以其成本低、作业范围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逐渐成为我国黄海、东海主要渔具作业方式之一[1-3]。张网渔业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张网类渔具2017年捕捞量为1.2863×106t,占全国海洋总捕捞量的11.56%,产量仅次于拖网和刺网,位居第三位[4]。坛子网属于双桩竖杆张网,是海州湾海域广泛使用的张网渔具,在山东蓬莱和辽宁锦州、营口等地使用也很广泛。由于该网具网囊网目尺寸较小,选择性较差,导致其渔获物种类较多,经济鱼类幼鱼比例较高,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8]。因此,为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急需开展张网渔具选择性研究,改善该类网具选择性。目前,国内关于坛子网选择性研究较少,沈公铭[9]通过设置分离网片,研究坛子网鱼虾分离装置的选择性,有效减少坛子网副渔获物;黄六一等[10-11]利用套网法分别开展坛子网网囊网目和方形网目逃逸窗选择性研究,获得坛子网对主要经济渔获物种的选择性曲线;李超等[12]采用平行作业法研究青岛近海坛子网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并发现方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尤其是针对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hexanema)和日本枪乌贼(Loigojaponica)等小型渔获。笔者以海州湾坛子网为研究对象,采用套网法研究坛子网秋季(9—10月)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网囊网目尺寸参照国家相关规定[13],分别设置为25、35、45、55 mm。通过坛子网渔获物组成、幼鱼比例及选择性分析,为海州湾坛子网渔具管理及渔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海域

选择性试验于2018年秋季9月6日至9月21日开展,为期16 d,共进行11网次试验。试验海域位于黄海海州湾渔场N 35°02.335′,E 119°24.842′附近海域(图1),作业海域潮流为正规半日潮,作业水深为15~20 m。

1.2 试验渔船与网具

试验渔船为鲁岚渔77555,小型木质渔船,主机功率25 kW(约34马力),全长11.0 m,型宽3.3 m,渔船携带渔具15顶。试验网具为坛子网(双桩竖杆张网,过渡渔具)生产用网具,网具主尺度为53.9 m×41.3 m,网囊网目尺寸为17 mm(GB/T 6964—2010)[10-11]。试验网囊网目内径设计为25、35、45、55 mm 4种规格,套网网目内径设计为15 mm,由于网具生产加工误差,其实际网目尺寸见表1。试验网除网囊外,其他配置均与生产网保持一致。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套网法进行,为降低套网的覆盖效应[14],套网周径及拉直长度均比网囊大30%。试验过程中将4种规格试验网具同时放置在作业海域进行作业,每网次作业时间约24 h,每日分别将网囊及其对应套网的渔获分开单独放置,上岸后称量质量并随机取样,取样当日对渔获物进行分类鉴定并测量体长、体质量等,统计不同渔获的数量及质量。试验期间,4种规格网目尺寸网囊选择性试验同时进行,每种规格网囊试验总网次数均为11网次,其有效网次见表1。

图1 坛子网试验海域

表1 不同网囊实测网目内径及有效网次

1.4 数据分析

1.4.1 逃逸率

通过对各网目尺寸网囊渔获物逃逸率[15-17]计算,分析其对主要经济鱼种的释放效果,渔获物逃逸率计算公式为:

(1)

(2)

式中,EN、Em分别为渔获物尾数和质量逃逸率(%);Nc为套网渔获尾数(尾);Nn为网囊渔获尾数(尾);mc为套网渔获质量(kg);mn为网囊渔获质量(kg)。

1.4.2 幼鱼比例

本研究参照《农业部关于实施带鱼等15种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及幼鱼比例管理规定的通告》(农业部通告[2018]3号)[13]和《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中的经济渔获物可捕标准,体长、叉长或肛长小于可捕标准的渔获即为幼鱼,以此计算渔获物中幼鱼比例。

1.4.3 选择性分析

假设不同网目尺寸网囊的选择性曲线几何相似,用正态累计分布函数表示坛子网渔具网目尺寸的选择性,以最常用的Logistic选择性曲线来表达,其函数式如下:

(3)

式中,SL表示网目对体长组L的选择率;L表示体长组的特征体长;a、b表示选择性参数,且a<0,b>0。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各网目选择性参数a、b的值,并利用AIC准则评估模型拟合优度,AIC值越小,则认为拟合度越好。

根据公式(3)可以推算出各选择性指标的参数表达式:

(4)

(5)

式中,L0.25、L0.5、L0.75分别表示选择率为25%、50%和75%时对应的体长;SR为选择范围;SF为选择性因素,M为网目尺寸。

2 结 果

2.1 渔获物结构组成

本次试验共捕渔获物52种。其中鱼类30种,隶属于9目20科;虾类12种,隶属于1目7科;蟹类6种,隶属于1目3科;头足类3种;其他1种,为多棘海盘车(Asteriasamurensis),其组成比例见图2。渔获物中经济型种类19种,非经济型种类33种。

试验期间,坛子网平均网次渔获量为72.44 kg,其主要渔获物结构组成见表2。坛子网九月主要渔获对象为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带鱼(Trichiuruslepturus)、赤鼻棱鳀(Thrissakammalensis)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zunasi),主要经济渔获为小黄鱼、三疣梭子蟹和带鱼,分别占总渔获量的71.31%、7.39%和4.22%。

图2 渔获物组成比例

表2 九月坛子网主要渔获物结构

2.2 渔获量及逃逸率

试验期间坛子网渔获量受潮水影响极大,其网次渔获量为10~230 kg,平均网次渔获量为72.44 kg,各规格网囊渔获状况见表3。随着网囊目尺寸的增加,网囊内渔获量、渔获尾数均逐渐下降,且在35~45 mm内迅速下降,网目尺寸为55 mm时,网囊渔获量仅为12.26 kg,绝大部分渔获全部逃逸。套网内渔获量随网目尺寸增加逐渐增加,且在25~45 mm内迅速增加,网目尺寸为25 mm时套网渔获为4.72 kg,渔获逃逸效果非常差。

表3 不同网目尺寸网囊渔获量及逃逸率

各规格网囊渔获物逃逸率情况见图3。坛子网渔获尾数逃逸率略高于质量逃逸率,随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质量及尾数逃逸率均逐渐增大,且在25~45 mm内迅速增加,质量逃逸率由6%迅速增至74%,尾数逃逸率则由15%迅速增至82%。网目尺寸为55 mm时,渔获逃逸率均超过80%,甚至达到90%。

各规格网囊主要渔获物逃逸率情况见表4。网目尺寸为25 mm时,渔获物逃逸效果较差,主要为小型渔获(青鳞小沙丁鱼、日本枪乌贼)出现逃逸;网目尺寸增至35 mm时,小黄鱼开始出现逃逸,而其他渔获逃逸率明显增加;随网目尺寸进一步增加,除银鲳和三疣梭子蟹外,其他渔获物逃逸率均超过80%,而在网目尺寸由45 mm增至55 mm时带鱼逃逸率略有降低,主要因为带鱼渔获较少(表2),数据统计过程中偶然性较大。试验过程中,尽管试验网囊网目尺寸放大至55 mm,银鲳仍然没有出现逃逸现象。

图3 不同网目尺寸网囊渔获逃逸率

表4 不同网目尺寸网囊主要渔获物逃逸情况 %

2.3 幼鱼比例

根据上述渔获结构情况,选取各试验网囊主要经济渔获物分析其幼鱼比例,结果见表5。小黄鱼、银鲳和三疣梭子蟹幼体比例非常高,均超过90%,基本全为幼体,且随网目尺寸的增加,幼体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资源状况,即这3种渔获均未达到可捕规格。带鱼幼鱼比例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虽然在55 mm网目尺寸时,其幼鱼比例降至52.33%,但整体来讲,幼鱼比例依然较高。

表5 各网目网囊主要经济渔获物幼鱼比例 %

2.4 主要渔获物选择性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坛子网九月目标鱼种为小黄鱼,其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因此选取小黄鱼渔获进行选择性分析,其选择性参数见表6。由于网目尺寸为25 mm时,小黄鱼没有出现逃逸,因此未获得25 mm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参数。随网目尺寸的增加,50%选择体长(L0.5)逐渐增大,且选择范围逐渐增加。根据所得参数,获得坛子网对小黄鱼的选择性曲线(图4)。网目尺寸为35、45 mm时,选择性曲线逐渐右移,表明试验网囊对小黄鱼选择性区分效果明显;网目尺寸为55 mm时,由于小黄鱼基本全部逃逸,其对小黄鱼选择性区分效果较差。

将所获得的50%选择性体长(L0.5)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小黄鱼L0.5与网囊网目内径(dm)的变化关系:L0.5=5.6111dm-77.738(r2=0.9711),根据小黄鱼的可捕规格,求得坛子网针对小黄鱼最适网囊网目内径为(40.59±3.19) mm。

表6 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体长的选择性参数

注:括号内数据为网目尺寸实测值.

Note: data in bracket is the measured mesh size.

图4 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曲线

3 讨 论

3.1 坛子网渔具作业性能

坛子网是一种被动型渔具,其捕捞效率、捕捞能力与主动型渔具(拖网等)相比较差,但其作业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稳定,除禁渔期和休渔期外,黄渤海区沿岸、近海均有该类网具作业[18]。本试验显示,坛子网渔获量不稳定,其网次渔获量为10~230 kg,平均网次渔获量为72.44 kg,主要经济渔获物幼鱼比例高(超过90%),损害经济鱼类幼鱼资源。同时本试验坛子网秋季主要渔获为小黄鱼(71.31%),其次为三疣梭子蟹(7.39%),与春季渔获物结构差别非常大[11];结合黄六一等[10]的试验结果,坛子网主要渔获为小黄鱼(17.1%)、三疣梭子蟹(26.3%),建议将坛子网秋季目标鱼种确定为小黄鱼和三疣梭子蟹。

3.2 坛子网渔具选择性

坛子网渔获物种类较多,本试验共调查52种渔获,渔获物种类较多,对渔获物种间选择能力较差;而现有生产用网具网目尺寸偏小,仅为17~20 mm,导致网具对渔获物选择性非常差。小黄鱼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网囊网目内径为35 mm(实测值29.4 mm)和45 mm(实测值41.2 mm)时,小黄鱼的L0.5分别为94.32 mm和139.76 mm,低于黄六一等[10]研究结果,主要是由试验时间及渔获物结构差异引起。针对小黄鱼可捕规格,本研究获得坛子网最小网目尺寸(内径)为(40.59±3.19)mm,此时小黄鱼达到可捕规格,同时网具对其他经济鱼类幼鱼具有良好的释放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网目尺寸为25 mm时,渔获物逃逸效果较差,而35~45 mm时,渔获物逃逸率迅速增加,为更好地研究网囊对渔获物选择性,笔者认为,今后选择性试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将试验网囊网目尺寸设计为30、35、40、45、50 mm以更好地反映网具对渔获物的选择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网具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有必要开展幼鱼释放装置[8]及网囊网目结构[12]的相关研究。

3.3 渔具管理建议

坛子网属过渡渔具,是部分渔民主要或仅有的作业方式,但目前坛子网生产网网目尺寸偏小,其渔获物组成中主要经济渔获幼鱼比例非常高,基本全为幼鱼,因此迫切需要改善该类网具选择性,提高幼鱼释放效果,以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李显森等[19-20]根据刺网和拖网选择性研究提出相关渔具管理建议,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根据本试验结果,针对海州湾海域秋季坛子网渔具管理,提出以下参考建议:(1)坛子网秋季作业目标渔获为小黄鱼和三疣梭子蟹;(2)为合理保护近海经济鱼类幼鱼资源,建议在过渡期内进一步放大网目尺寸,将最小网目尺寸(网目内径)设定为(40.59±3.19) mm;(3)地方出台相关坛子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坛子网渔具管理,禁止使用网目尺寸35 mm以下的坛子网渔具。

猜你喜欢

小黄鱼渔获渔具
东海区电脉冲与桁杆虾拖网渔获比较研究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数据
小黄鱼明白了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自制渔具
炸小黄鱼
幽灵捕捞的现状分析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油炸小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