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东中西部全科医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5-23杨婷婷杨宇迪刘建新李丽清卢祖洵

医学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格化收入水平职业倦怠

甘 勇 杨婷婷 杨宇迪 刘建新 王 超 李丽清 卢祖洵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430030;2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郑州,450003;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13

全科医生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基层卫生机构的骨干力量,在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和保障居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六部委在2010年出台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指出,要加快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但现阶段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人才短缺、难以留住人才、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1-2]。职业倦怠是造成这种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3-4]。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东中西地区全科医生职业倦怠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为降低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和提高职业吸引力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国在东、中、西部,随机抽取四个省份,每个省份随机取3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0%在岗从事全科医学工作1年及以上的全科医生进行微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44份,回收有效问卷3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9.75%。

1.2 研究方法

自编《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收入水平、工作年限、任职方式、职称等。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由马斯勒编制,李超平翻译修订[2-3],该量表包含情感衰竭(9条目)、去人格化(5条目)、个人成就感低下三个维度(8条目)。量表采用Likert7级评分,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则相反。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量表一致性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

用STATA 14.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进行描述分析;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东、中、西部分别占比37.98%、30.01%和32.01%。女性居多(63.84%),平均年龄(37.42±7.92)岁;平均工作年限(7.29±5.94)年。以本科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66.10%),收入水平以中等及以下者居多(70.49%)。经常加班者和偶尔加班者分别占40.02%和54.36%。

2.2 职业倦怠情况

50.99%的全科医生认为职业发展机会较少,58.56%认为工作压力较大。职业倦怠情绪耗竭得分(24.80±13.17)分、去人格化得分(5.76±6.36)分,个人成就感低下得分(34.44±10.05)分,不同地区的职业倦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 不同地区全科医生职业倦怠比较

情绪耗竭得分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称、任职方式、是否有行政职务、是否加班、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全科医生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加班、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压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全科医生的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得分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任职方式、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压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影响不同地区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因素分析

以不同地区全科医生的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低下得分为因变量,以表2中所有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年龄、是否加班、收入水平、职称和工作压力是影响东部全科医生情绪耗竭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否加班、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压力是影响中部全科医生情绪耗竭的主要因素。是否加班、收入水平、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压力影响西部全科医生的情绪耗竭。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行政职务和工作压力影响东部全科医生的去人格化。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收入水平和工作压力是中部全科医生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和工作压力是影响西部全科医生去人格化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否加班和收入水平是影响东部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的主要因素。年龄、是否加班、收入水平和婚姻状况是影响中部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的主要因素。年龄和职业发展机会是影响西部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的主要因素(见表3)。

表1 不同地区全科医生职业倦怠比较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比较

注:*东中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表3 全科医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注:*P<0.001;#P<0.05。

3 讨论

3.1 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明显,存在地区差异性

研究发现,全科医生的情绪耗竭、个人成就感低下程度较明显,高于上海市、山东省和湖北省基层全科医生调查结果[1,5,6]。不同地区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其原因可能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资源比较集中,全科医生所承担的工作压力更大,而收入、社会福利和职业发展形势明显低于该地区专科医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7]。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和加强对职业发展方向的关注,改善全科医生的同等职业待遇水平,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3.2 是否加班、收入水平和工作压力是影响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

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与收入水平低、工作时间长、行政负担重和工作量大等有密切的关系[8]。年龄也是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全科医生情绪耗竭的主要因素,尤其以年轻医生明显,这可能与年轻的全科医生职称和福利待遇都较低有关。中部地区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情绪耗竭水平较高。本科学历者比专科生对工作的期望值更高,但比硕士及以上学历全科医生的工作前景和待遇较低,且工作负荷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其情绪耗竭水平较高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与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职称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是影响全科医生情绪耗竭的重要因素[9]。应加大基层全科医生的支持力度,在待遇方面,对全科医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应为优秀的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中西部地区可采用多种筹资形式,完善职称和聘任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情绪耗竭。

3.3 去人格化受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和工作压力的影响

由于年轻全科医生工作心态稳定性较差[10],对周围环境和同事相对陌生,人际沟通的经验不足,交流较少,导致其去人格化得分较高。男性全科医生面临更大的工作和经济压力,更易产生去人格化现象。工作年限也影响东中部地区全科医生的去人格化,这可能与工作时间较长,对执业内容、性质和环境较为熟悉有关。行政职务是东部地区全科医生去人格化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有行政职务者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容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与人沟通较多等有关。因此,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提升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3.4 年龄、收入水平、加班和职业发展机会显著影响个人成就感

年龄是导致东中西部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的共同因素。年龄较大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得分较高,即个人成就感较低。随着年龄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期望值增高,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工作满意度降低[5],导致个人成就感低下。东部地区经常加班者个人成就感低下得分较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明显,西部地区偶尔加班者的个人成就感低下得分更低,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卫生保健和社会文化发展快地区,地方政府对基层卫生的投入较多,政府和人民对基层卫生保健的要求和期望更高[11]。经常加班,而社会地位和社会福利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造成了个人成就感降低[12]。收入水平也是影响东部和西部全科医生个人成就感低下的共同因素,收入水平中等者其个人成就感较低。

猜你喜欢

人格化收入水平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收入水平、学历层次对餐饮方式的影响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法学院哪家最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论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