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020-05-23曾万勇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思政评价

李 琴 曾万勇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23)

一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与他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个人道德素质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程来实现,而是需要在每一门课程中渗入思政教育,形成教育合力,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1]

1 课程的介绍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也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微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内容。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它是将思政教育渗透于高校的学习、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2]“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学生受众范围大,被选为思政课程的探索先锋课程。

2 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2.1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确定和素材选择

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方案需要结合“微生物学”课程的授课体系来建立,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德育素材(表1)。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将与内容匹配的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化,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3,4]

表1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安排(部分)

(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利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酿酒,在汉代以前,我国酿酒使用的曲就含有混杂生长着的霉菌和酵母,分别起着糖化和发酵的作用(复式发酵法)。用这种曲酿酒,可以使酿酒过程中的糖化和发酵两个过程连续而又交叉地进行,酿造出风味别致、驰誉世界的黄酒“善酿”和白酒“茅台”,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酿酒工业中的一大发明。而直到今天,西方各国仍旧使用麦芽糖化、再加入酵母进行发酵的制备工艺(例如威士忌、伏特加酒等)。此外,汉代《汜胜之书》中,曾经提到瓜类和小豆间作的种植方法,这就是利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生物固氮的特性提高土壤肥力。

(2)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例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例如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汤非凡在国难之际毅然回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事研究工作,证实沙眼是由衣原体引起,否定了日本学者野口英世提出的沙眼杆菌。在解放初期及其简朴的环境下,他研制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第一支狂犬疫苗、第一支牛痘疫苗,他的工作让中国提前16年消灭了天花,被称为“东方的巴斯德”。

(3)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逻辑思辨能力。科学的基本特点是从怀疑出发,须由实证和逻辑辩证来验证。微生物学隶属自然科学,具备科学的上述特点。在讲述微生物的进化与多样性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样性成因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与科学技术、与社会和人类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让学生能明辨是非,坚定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2.2 加强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

信息化、网络化是高等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于各种信息平台实施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教师也应帮助学生突破空间的壁垒,走出封闭的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形成全球化的视野。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不能囿于书本上的固化符号,可利用当下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认知正确地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艾滋病免疫编辑事件;在教学方式上应转变为引导学生在内心认可价值观,形成以专业核心问题为中心,将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传播给了学生,实现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循序渐进中达到既发挥课程该有的知识传授和育人价值,又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构建了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交融,构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素养教育三位一体的高校教育课程体系。[5]

2.3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教师讲述或有声资料引起学生注意,引出行为分析,进而进行讨论,对行为进行评价,进而促进价值观的强化与迁移(图1)。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了解、讨论、提交感想,并在期末自愿完成相关调查问卷。在期末考察时进行量化评定,约占课程总成绩的5%。

图1 课程思政实施思路

3 课程思政的课堂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思政课程也一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问卷与评教)和同行专家评价(听课)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则包括学生提交的感受(思想)和日常行为(行动)两个方面的考察。[5]

(1)学生的评价。在2018-2019学年的课程教学中,共计125名学生选修了“微生物学”,在期末的统计中,约93%的学生对该课程与思政结合的教学方式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并认为这些案例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认识到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并不是虚幻的概念,而是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

(2)同行专业的评价。同行听课认为能在多个环节借助事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交融,实现构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素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

(3)教师的反思。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反思性学习的定义是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过程所涉及的思维、材料、信息、结果等的反向思考。因此,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教师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方法、思路与策略的过程。通过反思,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教学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实践,用于指导未来的教学。

在“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反思。例如前期实践过程过于重视案例的讲述,对思政教育的引导和启发做的还不够;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提交感想这一做法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政状态。这些方面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

同时教师还需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思政素材,例如将首例HIV免疫编辑婴儿事件纳入与病毒章节,在介绍艾滋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危害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伦理与学术道德,教育学生应严守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地科学价值观。

4 小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中,对广大青年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还体现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观和人格品德等诸方面,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是国家培养重要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将思政教育融汇入高教体系的各类教育途径中,将育人的整体目标化作高校课程建设的整体价值目标,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思政评价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