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学生管理视角下的“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探究
2020-05-23瞿浩
瞿 浩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身心协调、健康成长。这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需以学生为本,在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成长的同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人际关系困扰状况,Kenny,Dooley&Fitzgerald(2013)曾用NRI-RQV量表对被试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状况调查,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显著相关。[1]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将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这些困扰如不能得到有效疏导,进而将对个体在类似情境下的主观认知产生持久影响。可见,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研究必要性
当前,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有很多,如张灵,郑雪等(2007)以性别、地域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为自变量对广州地区“80后”大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困扰调查;[2]陈佳薇(2012)以年级、性别差异为自变量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困扰调查。[3]已有的研究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在总体或部分维度上与学生的性别、所处年级、专业类别等因素有关。
当前已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基于“80后”“90后”大学生。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间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4]“00后”大学生成长在此背景下,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可能会使“00后”承受着不同于“80后”“90后”的人际关系困扰。正因此,在探讨“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时,基于“80后”“90后”的研究成果在代表性上将打折扣。
现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都是以大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等因素为自变量,尚无对“00后”“90后”大学生进行同时期的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对比,这使得研究者无法直观了解在相同年龄时期,两者人际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表3 人际关系各维度困扰得分及方差分析结果
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00后”大学生将在未来几年进入大学,逐步取代“90后”,成为高校校园的主力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及时了解“00后”与“90后”大学生在同时期的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掌握“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特点,并针对性地在细节处更新工作模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
2 “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方法
为更好地呈现“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特点,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的样本数据,并与同时期的“90后”大学生进行对比。得益于河南省信阳市范围内过往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人员的支持,本文得以获取414份“2015级”(2015年入学)“90后”大学生于2015年12月填写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郑日昌教授版)原始数据。414位参与者均来自于信阳市范围内的三所本科院校(以下简称“A校”“B校”“C校”),其中A校135人,B校132人,C校147人。
为更好地使“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数据与已有的“90后”大学生同期人际关系困扰数据形成对比,在调查“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时,调查者依旧选用了郑日昌教授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量表共有28个问题,采用“是”或“否”的1、0计分方法,以分值测量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困扰及交谈交流、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四个维度困扰,学生得分越高,表明困扰程度越高。[5]
调查人员于2018年12月在上述三所院校内分别随机发放调查量表,若调查对象是“00后”大一学生,则待其填完后回收量表。当某一院校内回收量表达到150份,该校的数据调查即结束。调查最终回收量表450份,其中有效量表427份,有效率94.9%,A校150份,B校127份,C校150份。
2.2 结果与分析
(1)“90后”“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在不同学校间无显著差异。依次对三个学校刚入学的“90后”“00后”大学生样本进行卡方检验,分别判断刚入学的“90后”“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是否在不同学校间存在显著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90后”“00后”大学生总体人际关系困扰、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在不同学校间均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5,后同),因此可将三个学校的“90后”“00后”样本数据对应合并,分别形成“90后”“00后”总样本。
表1 不同学校“90后”、“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卡方检验结果
样本合并后,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经初步统计,“90后”样本共有414人,其中女生321人,男生93人;平均年龄18.67±0.97岁;调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为0.798。“00后”样本共有427人,其中女生335人,男生92人;平均年龄18.85±0.42岁;调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为 0.815。
(2)“90后”“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得分差异显著。对合并形成的“90后”“00后”总样本,采取多因素方差分析以检验人际关系困扰总得分在两群体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学生类别(“90后”“00后”)和性别(男、女)为自变量,人际关系困扰总得分为因变量,最终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得分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2可看出,“90后”“00后”大学生在刚入学时人际关系困扰总得分差异显著。两个群体的人际关系困扰总得分均值都处于0-8分,表明两者都面临着较少的人际关系困扰,但相比于“90后”大学生,刚入学的“00后”大学生面临着更少的人际关系困扰。此外,学生性别的主效应及其与学生类别的交互效应都不显著,这可能与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业压力有关,较重的学业压力给男、女学生带来了相似的生活环境。
(3)“90后”“00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各维度上的困扰差异。以学生类别和性别为自变量、各维度困扰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在不同自变量水平下,各人际关系维度的困扰得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终结果可见表3。
由表3可知,交谈交流维度上,大学初期的“00后”比同期“90后”面临更少困扰,且差异显著;该维度上的困扰差异在性别因素上不显著。
交际交友维度上,相比于其他人际关系维度,大学初期的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受到更重的困扰。“90后”“00后”大学生受到的交际交友困扰差异不显著。男、女学生在此维度上困扰差异显著,女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受到的人际关系困扰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待人接物维度上,相比于其他维度,大学初期的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受到的困扰较轻。学生类别因素、学生性别因素的主效应均为显著,“90后”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受到的人际关系困扰明显高于“00后”大学生,男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受到的人际关系困扰明显高于女大学生。
异性交往维度上,大学初期的“00后”比同期“90后”面临更少困扰,且差异显著;该维度上的困扰差异在性别因素上不显著。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看出,相比于同期的“90后”大学生,入学初期的“00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体困扰、交谈交流、待人接物、异性交往上均面临着更少的人际关系困扰。
3 高校学生管理视角下的未来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措施
越来越多的“00后”大学生将在未来几年逐步取代“90后”而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根据“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特点,持续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减少人际困扰。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队伍需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理论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多数学校的重中之重仍在于教好文化课程,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则关注甚少。事实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远离人际关系困扰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更应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人际关系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渠道,帮助学生科学了解人际关系相关知识,敢于正视人际关系困扰,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方式解决困扰。
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尤其重视学生交际交友能力的培养。上述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维度,“00后”大学生在交际交友维度上仍面临更多的人际关系困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予以重视,逐步提升“00后”大学生交际交友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交友实践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00后大学生”交际交友能力。此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需留意学生日常交际交友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交际交友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尽早帮助学生疏导,避免困扰发酵而形成长期影响。
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一是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业务、知识培训,使之能为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困扰。二是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新特点,针对性的更新工作模式及工作习惯,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三是转变工作观念,以融入学生的“平等模式”取代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变“管理”为“引导”。四是持续规范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促使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事务中,以便更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