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现状调查

2020-05-23祝乃荣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测试卷英语专业学院

祝乃荣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1 研究背景

2019年中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旅游文化交流推介会,介绍了中国的旅游线路、著名城市、饮食习惯和文化习俗。中国文化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来到中国学习和体验中国文化,仅广西大学就有数千东盟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更应该首先学好本民族文化,将英语语言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才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担负起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考试大纲做出调整。翻译测试的内容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科技、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等为主。翻译改革意义深远,通过测试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既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又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英语四、六级翻译新题型也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平衡中西方文化教学的比重、优化教学模式、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卷的方法,对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9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学习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第一,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如何;第二,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如何。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9级183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涉及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大学科。

2.3 研究工具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试卷测试的方式。测试卷是笔者参考以往相关研究,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设计的一份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测试卷。测试卷由文化词汇翻译(20题)、文化语句翻译(10题)和文化主题写作(1题)三部分组成。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随堂进行,时间是1小时。共发放测试卷183份,回收有效试卷180份。

调查问卷设计了10个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大学生是否同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共发放调查问卷183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测试

在对学生测试卷的统计中,正确率最高的文化词汇翻译分别是:颐和园、端午节、唐诗、孔子、功夫和饺子;正确率最低的文化词汇翻译分别是:惊蛰、旗袍、三字经、论语、书法和与时俱进。写作中,用词都比较简单、笼统,没有使用细节词进行描述,尤其是各种美味佳肴的英文表述多数使用汉语拼音表示,无法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从整体上来看,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较弱。多数同学无法准确的表达常用的成语、俗语,更别提中国文化的思想典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风俗文化。为了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中国文化翻译的练习,但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际课堂教学内容中对中国文化的涉猎还是很少,尤其是中西文化比较和对比方面更少。

3.2 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其中,1~4题的内容是关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5~7题是关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8~10题是关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

表1

表1是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统计。表1数据显示,关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兴趣非常浓厚的学生占20%,比较浓厚的占45%,不感兴趣的占1%。关于掌握中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12%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84%的认为重要,没有大学生觉得不重要。关于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必要性,56%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9%的认为没必要,2%的表示无所谓。对于用英文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28%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59%的认为重要,9%的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虽然多数大学生普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认可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没有世界文化观的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表2

表2是关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意愿的统计。如表2数据所示,15%和58%的大学生同意在大学英语课堂总是和经常讲授中国文化,28%和52%的大学生同意在课堂总是和经常讲授西方文化,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中国文化知识翻译题型,35%和52%的大学生同意在大学英语课堂总是和经常讲授文化知识的翻译,以提高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不愿意在大学英语课堂同时进行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讲授和学习,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

表3

表3是关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的问卷统计。表3的数据显示,在教师讲授中国文化方面,非常同意这一做法的学生占15%,比较同意的占29%,不同意的占5%。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中国文化的比重,非常同意的学生占17%,比较同意的占36%,不同意的占8%。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加大中国文化知识的翻译,非常同意的学生占23%,比较同意的占37%,没有大学生不同意这种教学方式。由此可见,虽然多数大学生同意这种教学方式,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持否定态度,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意识。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现状调查不难看出,由于应试教育的一系列弊端,导致在实际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西方文化的比重过大而中国文化的比重严重不足,不注重进行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对比和比较的现象,忽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文化观能力的培养,忽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现象。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且普遍认可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不足必然会导致大学生重西方文化而轻中国文化的结果,大学生不能主动地把中国文化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必然会影响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无法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基于此,如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测试卷英语专业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学院掠影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一年级期末测试卷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