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2020-05-22谭雄
谭雄
摘 要:音乐欣赏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欣赏课“活”起来,可以采用故事性的导入手段,过程中可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实现视听立体感知,必要时应让学生“下水”参与相关的音乐表现形式。
关键词:音乐欣赏;充满活力;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校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说明,音乐欣赏课是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但在这种课堂上,让学生欣赏的内容,受学生各自不同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遇到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学生或许参与热情较高,而遇到不感兴趣的,就可能懒得参与。所以,如何将欣赏课上“活”,如何让学生保持激情来欣赏显得很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作过一些尝试和努力,现将一些经验分享出来,以期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充分了解学生认知,以趣入课活课堂
对事物的兴趣都是建立在对该事物的了解程度和对事物的价值的正确认识之上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生整体兴趣倾向,然后选择他们兴趣倾向类的内容来导入欣赏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笔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年龄虽然不大,但对爱情却有不少的神秘感,所以对于爱情话题往往都比较有兴趣。而且,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对故事往往表现出一种偏爱。基于此,对于一些涉及爱情主题的歌曲,不妨加入一些爱情故事,可以用爱情故事导入课堂,营造氛围。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先充分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让学生课前去了解。课堂上,先师生合作把故事分享完毕,让学生整体上对要欣赏的曲目背景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引导欣赏曲目。欣赏过程中,教师在适时为学生讲解某些旋律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学生就会理解得更透彻。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欣赏课,学生一般会从头到尾保持着良好的参与热情,会主动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学习进步会比较快。
2 恰当应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活课堂
音乐欣赏固然以“听”为主要特色,但持续的听需要听者对所听内容意义的理解作支撑。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呢?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利用多媒体同步播放一些与音乐意义相符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相关意义,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价值地听,进而搞活课堂。
例如:在欣赏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的时候,教师可以同步播放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的片段。学生看着片断,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相配合,可以实现对音乐旋律的意义的理解。当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先期让学生熟悉相关故事背景也是十分必要的。宏观上的意义情感理解可以借助视频或图片等视觉符号,微观的一些音乐知识的阐释也同样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比如,要让学生体会京剧的韵味儿和唱腔中的情绪变化,可以配上一些提示性的图片和文字,并配上相关的动作服饰图、配乐乐器图等等。
总之,利用多媒体,实现视听感官的立体调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课堂保持着良好的參与度,使课堂变活。
3 注意引入多样形式,学生“下水”活课堂
作为一种艺术的音乐,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常见的就有伴奏、舞蹈、歌唱、各种角色扮演等。这些形式单个实施或许显得单调,但多种形式并用,则会显示丰富多彩。为了让学生欣赏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欣赏课时引导学生“下水”参与一些必要的形式共同表现音乐,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下水”,学生的参与热情必然会较高,课堂也自然会较活。
例如,在欣赏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龙船调》时,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整体感知,接着复听模唱,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自由组合随音乐表演,女生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生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其他同学诶诶他们模唱。表演结束后让同学们评价他俩的表演,这一环节可展开小组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完善歌曲表演。激发兴趣后学唱歌曲随伴奏再次边唱歌边表演。最后师生一起分析歌曲《龙船调》。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主动并乐于表现音乐的氛围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音乐欣赏课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欣赏课“活”起来,可以采用故事性的导入手段,过程中可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实现视听立体感知,必要时应让学生“下水”参与相关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个环节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确保课堂“活”起来,就会让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 用书(简线通用)。
[3] 《青乐教育与教学法》主编:郁文武?谢嘉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