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未来展望

2020-05-22吴小节谭晓霞陈小梅汪秀琼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研究

吴小节,谭晓霞,陈小梅,汪秀琼

(1. 广东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广州 510520;2.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 510006)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传统的以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为保持国家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现阶段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转型升级是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和微观体现,因而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

现有关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两个方面。如,宣烨等[1]以加工配套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升级模式以及行动特征的影响;姜劲和孙延明[2]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索了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李林木和王冲[3]从企业税费负担以及创新能力的角度探索了企业升级水平的影响作用;毛蕴诗等[4]通过双案例比较分析,对我国原始设备制造生产的企业升级战略路径进行了探索,认为“适应性学习”的企业能力对企业转型升级有决定性作用;杨桂菊等[5]则通过纵向多案例方法对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多元路径进行了探索。

另外,也有学者尝试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做文献综述。王建秀等[6]从企业转型和企业升级两个角度分别对1980—2012年国外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转型和企业升级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路径研究3个方面;毛蕴诗等[7]则对2002—2013年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动因、全球价值链、战略、路径以及转型升级的风险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宋铁波等[8]通过文献计量法对1998—2014年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进行了探索。

虽然既有研究为明晰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和特征做出了贡献,但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不足。①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学者的主观经验对学科发展趋势进行的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研究者主观性及其对文献选择内在偏差等影响[9]。②尽管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已呈现出一定的研究重点和整合趋势,如转型升级概念、影响因素和路径等,但企业转型升级涉及内容广泛以及不同学者研究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概念上尤其学科知识结构上仍缺乏统一的体系和研究框架来对核心研究议题进行总结与提炼。③现有的文献综述更强调对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现状描述,对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关注较少。

为克服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使用更为严谨的结构性文献回顾方法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具体而言,主要实现两个研究目标:①通过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结构性文献回顾,识别和明晰现有的研究主题,并以此构建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的2W1H的研究框架,包括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what)、企业转型升级的前因后果(why)和如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how)3个部分,以更全面、系统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②通过进一步分析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发掘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1 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为了提高文献回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MIHALACHE 和MIHALACHE[10]以及DANESE等[11]描述的结构化文献回顾方法(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SLR)。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文献回顾方法,SLR方法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和认同,被应用于不同研究主题的文献回顾[11-12]。相比于其他传统的非结构性文献回顾方法,SLR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可复制、严谨和透明的文献回顾过程,可降低文献回顾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失误,确保文献回顾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0,13];②SLR能够综合整理某个特定领域的现有文献,可为实践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该领域的知识架构[11]。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根据DANESE等[11]和TRANFIELD等[13]提出的SLR步骤来开展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的文献研究,本文结构化文献回顾的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1.1.1 设定研究目标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国内有关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识别和明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构建现有研究的知识架构,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1.1.2 明确概念边界 转型升级是一个涵盖宏观经济、中观产业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内涵。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转型升级主要体现为以国家经济体制机制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升级,强调整个国民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质变过程。从中观产业层面来说,转型升级主要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具体包括单一产业的价值链升级、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和升级以及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3个方面。从微观企业层面来说,企业转型升级则主要强调企业产品或服务附加值和技术提升的过程[14],这既体现为企业商业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转变,也体现为企业价值链环节的提升或者企业的跨行业价值链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转型升级的范围可以泛化到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改进、组织变革等研究领域,为避免研究范围过于宽泛而导致研究领域边界模糊化,本文仅以具有明确的企业转型升级的议题为研究边界。

1.1.3 选择研究范围与样本收集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中文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以CNKI数据库作为期刊文献数据收集的来源。本文对期刊、时间以及主题词的选择进行如下的设置。在期刊选择方面,由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因而本文以“经济与管理科学”类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另外,综合考虑期刊文献收集的广泛性和样本质量问题,本文对期刊进行了筛选。具体筛选原则为:选择2017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3(≥3)、综合影响因子不低于2(≥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类30种重要期刊的并集,最终确定了51本期刊。在时间范围上,选择的时间段为2000年1月—2017年12月。主题词选择“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转型”“企业升级”或“转型升级”。获得363篇初始期刊文献,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

1.1.4 初始样本的再筛选 经过上述步骤所获得的样本文献,仍会存在与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献。因此,对初始样本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具体的筛选标准为:①剔除期刊的卷首语、新闻通讯、稿约、会议纪要(综述)、特刊征文、调查报告、访谈记录、会议通知等稿件,虽然其中部分内容对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有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但从研究成果的贡献性角度考虑,予以剔除;②剔除与企业/微观转型升级无直接关系的研究文献,如产业转型升级、区域转型升级等文献。最终得到128篇期刊文献作为本文的分析样本。

1.1.5 样本的编码 首先,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由2位作者按照文献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作者所处科研机构、文献类型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等方面,对上述128篇期刊文献进行独立编码①若读者对文献样本的期刊来源、发表数量以及样本论文发表的高产科研机构、核心研究团队、文献类型、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等分析结果感兴趣,请与本文通信作者联系。。其次,对比两者的编码结果,对文献编码中存有差异的地方进行讨论。最后,对于存在不同意见的编码内容,与第3和第4作者进行讨论,以达成一致的结果。

1.2 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2000—2017年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和年增量情况(见图1)可以发现,该领域论文的年发表量总体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8年以后增长趋势更为明显,但从年发表量的具体数值来看,该领域论文的年发表量并不高(20篇及以下)。这说明,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使学者逐渐重视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议题,但较之于产业转型升级丰富的研究成果而言,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期刊论文仍较为匮乏,可能原因有3点。①若读者对文献样本的期刊来源、发表数量以及样本论文发表的高产科研机构、核心研究团队、文献类型、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等分析结果感兴趣,请与本文通信作者联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更时髦的词语,广泛地被理论界、实践业和政策制定者采用,其使用范围更广更大,涵盖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部分议题。②将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企业作为分析层次的研究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现有研究更多地使用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相关议题进行分析,但一手数据调查的难度和二手数据涵盖内容的不全面性导致大样本实证研究仍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因而该领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③样本论文是经过严格程序筛选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未囊括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全部研究成果。

图1 2000—2017年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发文量和年增量分布Fig.1 Distribution and annual incr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2000—2017

2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知识结构分析

为了进一步识别和厘清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和脉络,参考WHETTEN[15]的观点,构建了该领域的“2W1H”研究框架(见图2),具体包括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what)、企业转型升级的前因后果(why)和如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how)。首先是what的问题,即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转型升级概念内涵和测量方法的清晰界定是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现有研究主要包括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和测量3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是why的问题,主要回答企业转型升级的前因后果问题,即企业为什么进行转型升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的选择?转型升级的成果绩效是什么?这部分主要包括情景及动因、影响因素、路径模式和成果绩效4个部分的内容。最后是how的问题,即如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这部分分别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3个方面为政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图2 2000—2017年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2W1H框架Fig.2 2W1H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period of 2000—2017

2.1 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what)

2.1.1 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概念内涵的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企业转型和企业升级两个方面。企业转型是从转型的角度来理解,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实质是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该观点认为企业转型升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以组织架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为核心,包括企业战略决策、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变化[16-17];②企业在不同行业间的转换,即变更企业原处的行业,继而进入利润空间或发展潜力更大的另一行业[18]。企业升级则更倾向于从升级的角度来解释,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是指企业实现从较低级别状态向较高级别状态提升的过程。这也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强调企业升级是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位置的提升[19-21];另一方面强调企业创新或变革的行为,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提升产品或服务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22]。还有学者指出,企业升级是由创新驱动的企业成长的过程,既包括产品、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方面质的改进,也包括企业生产能力、利润、营业额和资产等方面量的增长[23]。综上,企业转型升级可理解为企业从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变的动态过程[18,24]。

2.1.2 企业转型升级的表现形式 企业转型升级的表现形式是指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具体变化,也可划分为转型和升级两大类型。企业转型的具体形式很多,包括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使用外部环境、产品创新以及与政府政策相关的转型等[25]。吴家曦和李华燊[18]对此进行了总结归类,指出企业转型主要体现为转行和转轨两个形式。其中,转行是指行业的选择和变更,以及向原行业上下游的产业延伸,例如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26];而转轨更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型,如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转型[27]、供应链转型[28]、商业模式转型[29]、互联网转型[30]以及营销转型[31]等。对于企业升级的表现形式,学者大多采用HUMPHREY和SCHMITZ[22]提出的4种升级方式,即工艺流程(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其中,工艺流程(过程)升级是指企业通过重新组织其产品生产体系或者采取更先进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升级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产品质量、功能、更新速度等方面的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功能升级是指企业通过价值链功能的获取、组合或重构,增加业务的总体技巧内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跨产业升级是指企业将原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向另一行业的转移。

2.1.3 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 由现有研究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情况(见表1)来看,测量方法主要集中在转型升级能力、过程和绩效3个方面。①转型升级能力的测量主要有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升级能力和战略转型能力4 种类型。其中,创新能力较为常用,通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研发人员投入比例、研发支出比例以及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测量;企业升级能力是通过企业新产品销售额比率测量[32]。还有部分学者引入动态能力对其进行测量[33-34]。②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的测量分为转型和升级两种类型。转型的测量是基于商业模式转型[29]、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26]、战略转型[35-36]等不同表现形式,而且大多选择问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企业升级的测量主要采用HUMPHREY 和SCHMITZ[22]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测量[16,37-39]。③绩效的测量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两种类型。财务绩效体现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或成长空间,现有的测量方法有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全要素生产率等[3,26,40-41],非财务绩效则体现为创新产出和市场绩效的测量。其中,创新产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企业研发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占比、下一年专利申请数量等[3,42-44];市场绩效的测量方法有顾客情况和产品的市场份额变化等[34,45]。

表1 2000—2017年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Tab.1 Measur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2000—2017

2.2 企业转型升级的前因后果(why)

2.2.1 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境和动因 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质是企业为了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38,49]。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主要经历了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的两个阶段。金融危机以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势追赶,以低价值链环节嵌入为主的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挑战。金融危机以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国际方面,外国消费市场因金融危机陷入低迷状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41];国内方面,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进一步压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29]。与此同时,原有生产方式带来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国家政府工作的重点[24]。

在此背景下,已有研究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进行了探索和提炼,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动因既可能来自于行业新的商业模式冲击、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行业竞争程度等企业外部因素,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竞争力提升需求和目标等企业内部因素[17,27]。

2.2.2 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组织以及管理者个人3个方面因素。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经营环境层面的影响,如融资约束、环境规制、政府补贴和税费负担等[43,46,48]。另外,由于不同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知识获取和价值攫取的约束程度差异,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也被认为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50]。②对组织层面影响因素的探索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组织管理结构、社会资本、技术能力、双元能力和动态能力等[2,16,47,51-52]。其中,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被认为是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能力因素[4,16]。还有部分研究聚焦于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的探索,如超集群学习[53]、刻意学习和公司创业[37]等等。③从管理者个人的角度看,政治资源、CEO权力大小、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是现有研究较为关注的影响因素[29,54-55]。

2.2.3 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 路径模式主要指企业转型升级选择的方式或途径。现有研究主要从不同企业对象的角度提出代工企业、集群企业和内向型制造企业3种类型路径模式。①代工企业的路径模式。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OEM(原始设备制造)—ODM(原始设计制造)—OBM(原始品牌制造)”转型升级逻辑,认为处于价值链低端的OEM企业可先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嵌入,学习先进客户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再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技术的优化升级,继而通过创立或并购品牌,最终实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环节的优化升级[56]。但这种独立业务的直线式跨越对大多数技术、资金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的代工企业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规避资源短缺和路径依赖的能力陷阱,代工企业既可以选择OEM、ODM以及OBM动态组合的方式实现企业渐进式升级,也可以选择“照单加工—产品和服务的问题解决方案升级—产品和服务的流程升级—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升级”的升级路径[5,57]。另外,除了向价值链上下游嵌入外,企业还可通过原价值链环节的深度嵌入以及嵌入新的价值链环节来实现升级[58]。②集群企业的路径模式。企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37]。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实现主要通过本地合作以及对集群网络的知识协同效应的学习和吸收,这种集群网络既可以是本地的研发、业务网络,也可以是基于全球价值链形成的供应链、生产和销售网络[38]。为了避免陷入本地网络知识、技术锁定的困境,集群企业还可通过超集群学习,如异地同产业、异地跨产业、本地跨产业等方式构建和企业的学习网络[53],拓宽转型升级能力提升的渠道。另外,集群企业还可通过公司创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39]。③内向型制造企业的路径模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趋势,如何实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成为该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对于中国内向型制造型企业而言,可通过分别向上游、下游或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延伸以及完全去制造化等方式来实现企业转型[59],还可通过重塑企业内部价值链、供应链转型、营销转型、互联网转型等方式来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28,30-31,60]。

2.2.4 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果绩效 相关研究主要体现为绩效、成果两个方面。财务绩效是企业转型升级绩效最常用的测量指标,如销售额、企业利润、总资产报酬率和市场价值等[3,26]。除了这些显性的变化,企业转型升级往往还会影响企业的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和顾客响应速度等成长性指标[27]。还有学者从企业转型升级的4种类型来判断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即产品、过程、功能和跨产业升级[2,38]。另外,企业转型升级成果,如创新成果产出,也是衡量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指标[3]。

2.3 如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how)

2.3.1 对国家层面的建议 ①政府应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释放企业的经济发展活力,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空间[24]。②政府要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保姆”工作,推动和落实企业转型升级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基础配套体系建设,减少企业转型升级的阻力[16,18,24]。③提高法制意识,加强法制建设,既要严格执法,又要注重执法的效率和公平性,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公平、法制的竞争平台[24]。④结合多种激励措施最大化政策效用,进一步刺激企业转型升级。

2.3.2 对产业层面的建议 ①积极促进企业间以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进行重组,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促进行业组织创新[50]。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既须通过产品规格、质量标准、技术水平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促使产业间的优胜劣汰以及企业转型升级,还须通过形成产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知识技术的共享,推动产业的整体升级。③充分发挥企业集群的协同作用,通过企业集群形成的组织间的网络以及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资源支持[38]。

2.3.3 对企业层面的建议 ①企业要有转型升级的意识和高端发展的理念。企业转型升级并非企业的小修小补,是企业技术能力、营销能力等价值链环节和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对转型升级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是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始端[17]。②基于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资源能力,须选择合适的转型升级路径模式[5]。③重视和加强企业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动技术的研发和人才的培育,提高组织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敢于突破组织惯性,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34,52]。

3 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上述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分析,下文将从研究内容、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3个维度归纳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现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Tab.2 The status,gap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field of Chinese enterpri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research

3.1 研究内容

3.1.1 情境研究 应植根于中国情境的特殊性,更深入、全面地揭示情境因素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只考虑单一情境或单一制度逻辑的影响,忽视了中国经济转型期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与制度复杂性。未来研究可从环境不确定性、制度复杂性以及技术环境等角度来进一步探索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境背景。

在环境不确定性方面,中国企业不仅面临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低迷、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复杂的国际环境,还面临国内转型期所带来的体制机制以及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相关制度规制边界的模糊不清,对政策变更的难以捕捉以及对政策执行差异的担忧。基于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在此情境下,中国企业将如何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其影响机制是怎样的?是否会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投入或成效?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如何规避这些不确定性?

在制度复杂性方面,中国情景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从正式制度的角度来看,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善,颁布的法律、法规大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政策的易变性程度较高,加之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利益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政策执行不一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通常要面临由场域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多重制度安排。②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转型升级会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而且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往往是多样且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这使得企业转型升级还须处理和协调多种制度逻辑。③企业转型升级还会涉及新兴场域和已有场域制度逻辑的交织和碰撞,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行为决策。因此,未来研究可通过制度逻辑、行动者网络、利益相关者等理论视角,重视企业转型升级的多重制度情境嵌入,进而探索和揭示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新的理论发展提供思路和条件。

在技术环境方面,第4次科技革命已颠覆了原有行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和模式,因而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还须关注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例如,面临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互联网+和5G技术的推广,中国企业应如何把握机会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将如何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商业模式?新的产业思维、消费理念的形成是否会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甚至是组织合法性?又如,“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将如何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课题。

3.1.2 核心概念 进一步明晰、统一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和研究边界。现有研究对企业转型升级概念内涵的理解多从转型和升级两个维度展开,虽然这种分类有利于捕捉企业转型升级的特征,但易导致对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边界的界定过于宽泛。比如,现有研究大多将企业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等同,将企业转型升级动态能力与企业转型升级等同,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研究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途径和结果的模糊不清。例如,企业转型升级应作为企业的一个目标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途径?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式或途径有什么?企业转型升级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对于这些问题,本文通过“2W1H”的研究思路,即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进一步梳理和界定。由此,本文认为企业转型升级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或维持企业竞争优势(动因),通过企业价值链的重构、再造(途径),最终实现在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的攀升(结果)。相比于已有定义,本文提出的概念内涵主要有以下优势:①在明确企业转型升级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明确指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和需求,引导后续研究者更多关注情境因素的影响作用;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凝练,更有助于把握和理解企业转型升级的特征;③结合产业价值链,指明了企业转型升级后所达到的效果,既有利于凸显企业转型升级给企业、产业所带来的意义和作用,也为后续研究者测量、检验、分析企业转型升级的效果提供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

3.1.3 影响因素 虽然对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从外部环境、组织以及管理者个人等角度都进行了探索,但大多研究仍以企业资源能力为主,对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关注较少。未来研究可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①以产业政策的变动为时间主线,通过单案例或多案例研究等方式,探索其对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影响机理和演变过程;②企业转型升级对其产业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可从网络结构、集群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和客户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动态分析和检验其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3.1.4 路径模式 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3点不足:①对路径模式的研究仍以案例探索为主,实证类研究成果较为匮乏;②对路径模式的测量仍体现为流程、产品、功能和链条4个模式,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的多样化,且上述分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区分;③聚焦于成功案例的路径模式探索,忽视了成功案例情境的独特性,导致研究结论难以推广。基于此,未来研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拓展:①对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进行总结归类,开发和完善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的量表,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必要的量表保证;②基于案例研究的成果,对路径模式的前因后果进行实证检验,为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的影响机制提供实证证据;③可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或不同情境下成功和失败转型升级案例的路径模式,突出和印证路径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

3.2 理论视角

现有研究采用的理论视角基本以动态能力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为主,强调企业组织学习或动态能力对转型升级的影响。虽然这些理论视角为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解释仍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转型升级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未来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更加注重多理论视角的结合,既可选择管理领域的多种理论视角,如行动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也可与政治、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理论视角相结合;②通过案例、扎根理论等方法深入探索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

3.3 研究方法

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方法,以案例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尤其在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模式研究方面,实证类研究更为匮乏。因此,推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从转型升级测量的角度来看,各测量方法的差异较大,包括了转型升级的能力、过程和绩效。对转型升级类型和测量的模糊不清将会限制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开发不同类型的转型升级量表也是未来研究的关键。③由于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综合考虑3个以上变量的影响,也无法检验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未来可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模拟与仿真等方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路径模式的研究。

4 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采用SLR方法对2000—2017年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128篇期刊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明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主题以及学科知识结构,评析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结论。①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8个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测量、情境与动因、影响因素、路径模式、成果绩效以及建议,基于此构建了“2W1H”的研究框架。②现有研究过于强调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与中观产业和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话,导致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的边界模糊化,不利于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现有研究强调对过去成功转型升级企业路径模式的描绘和案例分析,忽视了企业所处情境特征对转型升级的影响,加上缺乏相关的实证检验,从而限制了研究结果的适用和推广。基于此,本文从研究内容、理论视角、研究方法3个方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研究领域可拓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另外,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未来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研究方向。在样本选择上,本文只选择国内中文期刊作为研究样本,未涉及英文期刊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的研究成果。另外,本文仅收集微观企业层面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文献,未来可结合宏观层面和中观产业层面的转型升级研究文献进一步分析,丰富现有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