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配合综合护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22邵海丽
邵海丽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山西 太原030003)
急性乳腺炎为哺乳期多发病,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随病情进展可发生乳腺脓肿,影响产妇心身健康,甚至可导致其放弃母乳喂养[1]。因此,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干预,并保证母婴健康、提升母乳喂养率成为临床研究热点。综合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疾病良好转归,但单独应用效果不佳,不能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实施针对性干预。近年来,手法按摩在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普遍关注,可通过按揉刺激乳房局部肿块,达到疏通乳腺管及通络镇痛的目的。本研究选取51例急性乳腺炎患者,探讨手法按摩及综合护理联合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收治的102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1.10±3.89)岁;病程1.0~6.2 d,平均(3.71±1.18)d;初产妇41例,经产妇10例;单侧发病39例,双侧发病12例。研究组年龄21~40岁,平均(30.68±4.20)岁;病程1.2~5.9 d,平均(3.59±1.30)d;初产妇43例,经产妇8例;单侧发病37例,双侧发病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乳腺外科学》中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乳房局部疼痛、肿块、红肿,且存在寒战、发热症状,彩超检查示存在炎性浸润;年龄21~40岁;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依从性好,可配合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
1.3 排除标准 乳头内陷者;乳痈化脓者;存在认知功能及言语沟通障碍、神经系统病变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合并全身性疾病及乳腺肿瘤者;产后抑郁者;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将1.5 g头孢呋辛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10819,1.5 g/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2.1 对照组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①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结合其职业、年龄、性格特征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诉说主观感受,给予针对性疏导及安慰。②保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湿润,布置小型盆栽植物等,病床尽量采取暖色调,为其营造良好休息环境。③给予心理支持,可通过陪伴或微信、QQ、电话等与患者交流沟通,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供专业咨询,包括饮食、正确母乳喂养、热敷等,每次5~10 min,每日1次。④设置床头健康教育画册,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危害、防治措施等采用文字配合彩色图片的方式,用彩色A4纸印刷、装订成册,指导患者与家属阅读学习。⑤将3~5个患者组建为一个小组,组织小组健康教育讲座,主要以课堂互动及理论授课为主,每次30 min。⑥出院时常规实施出院指导,叮嘱患者院外健康饮食、合理作息等,定期通过QQ、微信、电话或上门访视等形式开展随访,掌握患者院外母乳喂养情况等,及时给予相应指导。干预7 d。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手法按摩[3]。①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两上肢放于头顶,叮嘱其放松全身,术者用橄榄油润滑双手及患者乳房,随后两手手指自乳房根部朝乳头方向进行规律性轻柔加压,推向乳头,排出肿块周边未淤积乳汁,再用手掌从结块外缘逐渐推赶至乳头(单方向推揉),用拇指及食指于乳晕周边挤压排出乳汁(由轻至重,并始终沿乳腺管走行实施按摩),每次30 min。按摩期间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乳腺管等。②用两手拇指依次有规律地点按合谷、曲池、乳根、太冲、期门、乳中、膻中、少泽等穴位,保证均匀用力,以患者出现痛、胀、麻、酸等感觉为宜,每个穴位点按5 min。干预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依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②干预满意度:自拟评估表评估干预态度、质量,总分为10分,9~10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满意,≤6分为不满意,干预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局部无痛、热、肿、红等,可正常排乳;有效:白细胞计数及体温恢复正常,排乳基本通畅,局部痛、热、肿、红等明显缓解,乳房肿块缩小>50%;无效:未至上述标准[5]。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1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51 60.39±6.69 89.32±7.78△▲对照组 51 61.12±7.08 82.69±8.01△
(2)干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干预满意度比较(例)
(3)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急性乳腺炎患者若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可引发乳房脓肿,影响母乳喂养,故及时实施有效护理极为必要。综合护理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较为常用,指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可有效提升患者与家属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疾病及相关治疗措施的认知情况,促使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6]。但本研究发现,治疗期间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急性乳腺炎患者,其总有效率仅为80.39%,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综合护理从心理干预、环境、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多个角度实施对应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加深其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促使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但仅采取护理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故整体效果不佳。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中医认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乳络不通,致使排乳不畅,乳汁壅滞化热酿毒;或者乳头破裂,壅滞乳络,外邪侵袭,以致乳汁、气血壅滞,故疾病干预重点在于通络散结[7]。中医手法按摩为中医重要干预方式,可消散局部乳房肿块,调节乳房局部血液循环,排出淤积乳汁,消除乳腺炎性,恢复乳腺管畅通,实现正常泌乳。通过中医手法按摩可迅速疏通乳络,排出乳汁,降低细菌生长繁殖风险,利于改善乳腺组织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并可强化白细胞吞噬能力,阻止细菌侵袭与繁殖,以达到迅速镇痛、消肿、消炎的目的。另有相关研究认为,手法按摩可通过按揉刺激乳房局部肿块,达到疏通乳腺管及通络镇痛的目的,并利用母乳喂养、科学挤奶方式配合手法按揉,实现消肿镇痛、软坚化积、行气活血、温经通络[8]。薛丽华等[9]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手法按摩,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6%,且继续哺乳率为100.0%,疾病复发率仅为3.57%。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联合手法按摩及综合护理干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SF-36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手法按摩及综合护理联合干预方案,可更有效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本研究对干预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主观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法按摩联合综合护理还可显著提升患者干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选取量较少,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因此研究结果是否具备广泛效力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证实。
综上所述,采用手法按摩及综合护理联合干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干预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