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线上德育路径探究
2020-05-22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山水小学林慧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山水小学 林慧琴
一、背景介绍
2019 年9 月,我到新的学校(桃源街道山水小学)任职,班上38 名学生有35 名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做了一张“班级学生名册”,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户籍地、现居住地、监护人、联系电话、家长职业。从表格中可以了解到,班上学生来自全国11 个省份。课余时间和孩子们聊天得知,他们当中有的从幼儿园开始就随父母转学过来,有的就出生在这里,还有的包括爷爷奶奶一起三代都在这里,十几年生活下来,他们已经成了新的宁海人。
2020 年的寒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措手不及,湖北瞬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班上4 名湖北的学生2 名在宁海过年,另外2 名学生的居住地都距离武汉很远。通过钉钉群、微信群,我了解到班上的其他学生也都相对安全。
二、结合现实开展有效的线上德育活动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在卡拉苏拉学校,孩子们有专门的森林课堂,老师带着孩子去森林里上课,让他们找寻和卡片颜色相同的植物,最终孩子们发现森林不只是绿色和土色,而是五颜六色的。老师还让他们去寻找不同的气味。这些真实的发现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索自然,建立起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这应该是我们努力去思考的,因为它才是孩子学习内在积极性的源头活水。
教育要建立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找寻连接点,让教育回到生活本身,让孩子见证这多元的世界,留一双发现自然的眼睛,因为世界不止有一个样子。
(一)“舌尖上的美味”家乡情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特色的不同在孩子的心里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印记,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布置一些和家人共同完成,又能增进对家乡自豪感的作业,对孩子是一种乡情的回归,对整个班级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次互相学习、增长见识的好机会呢?做菜看似一个普通的活动,但通过坚持可以督促学生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通过生活小事的锻炼,学会自食其力,用行动来服务家人,共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钉钉群在班上布置了“跟着爸爸妈妈学做家乡菜”并写一写的作业。
以“学做家乡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协助。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做家常菜的各种技能,家长们每次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孩子做菜,直到孩子能独立操作为止。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家长有很多惊喜的发现和深刻的体会。学生学会做菜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生活经验。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长们为孩子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湘西特色——爸爸教我做“酸辣块”
我的家乡在湖南,爸爸说“酸辣块”是湘西最常见的家常菜,经常用来待客。今天,爸爸教我做“酸辣块”(见图1)。我们先把高粱粉跟辣椒面、花椒等作料搅拌,加入少量的水,等锅加热几分钟倒入,不停地翻炒,像是小时候在沙地上玩过家家,我们用树杈将沙土翻过来翻过去,时间过得慢慢悠悠,“别糊了——”爸爸的提醒将我拉回到现实。渐渐地,它们结成了块,用锅铲压一压,压均匀,最后放在砧板上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块状就行了。“酸辣块”吃法多样,主要的吃法是油煎炒吃,也可以水泡煮吃。当然以煎吃为最佳,口感外焦内嫩,辣辣的,很爽口,还带有嚼劲,真不愧是家乡的味道!等回到了宁海,我还要继续做,做给我的好朋友吃!
图1
合肥特产——芦蒿饼的“诞生”
今天,老师布置了学做家乡菜的任务。我跟妈妈商量了下,妈妈说,这个时节正是芦蒿长得嫩绿的时候,我们就做“芦蒿饼”吧(见图2)。阳光正好,我和妈妈提着篮子来到田埂边、山脚下仔细地找寻,每找到一处就兴奋地欢呼鼓舞,提着小小的一撮回家,绿绿的,嫩嫩的,看着就让人喜欢。带回家的芦蒿要经过挑拣才好,妈妈说只用最顶端的尖尖的叶子,较嫩,比较香。选好叶子,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开水中加入少许盐焯一下。这样会比较嫩。捞出,过冷水,挤干水分,切得细细的,加入面粉、盐、鸡蛋搅拌均匀。接下来就是揉面了。妈妈说揉的时间越久越有劲道。之前跟妈妈学过揉面,这个我会,翻过来,推过去,不断地按下去,手酸了,腰也酸了,好想躺下睡一会儿啊。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等到妈妈的一声“好了”。于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搓成圆圆的团,放锅里蒸就可以了。它们一个个胖乎乎的像是吃饱了肚子,圆滚滚的样子着实可爱!等蒸汽直往上冒的时候,掀开锅盖,一阵清香迎面扑来,这就是熟悉的家乡味道。
图2
真实的生活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改变。鼓励学生下厨做菜,就是为家长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交流互动场景,这整个过程内嵌于日常的生活本身,家长参与其中,孩子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学生反馈:
爸爸每天给我烧饭做菜真不容易,以后我要多帮忙,吃自己做的菜,心里特别美。 ——覃江程
做家常菜很简单,但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妈妈的爱。 ——江新雨
做饭时,一定要细心,慢慢来。生活中也是这样! ——曹淑悦
家长反馈:
家长们对这次实践活动非常满意,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学会了做家乡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增加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合作,促进了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学会体贴父母了。
卢子辰家长:通过指导孩子做菜,深刻体会到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实践,亲自动手,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我觉得我的儿子长大了,做妈妈的很自豪。我个人比较支持“学做家乡菜”这项活动,希望下学期还能继续下去。
孙彤彤家长:我们常年在外,家乡的很多特色菜孩子都不太知道,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一点点去熟悉去实践,从而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特产,挺让人高兴的。看到孩子也能为父母做菜烧饭了,感觉很幸福。吃着孩子亲手做的菜,感觉心里甜甜的。
(二)“最美笔记”强化规则教育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以及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除了家长的配合之外,作为班主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细微之处着手逐渐促进学生转变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3
摘录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还能深化我们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摘录不是简单的抄书,它是有选择、有判断的吸取。读一篇好文章,首先是筛选出文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或是新颖独到的观点,或是精致巧妙的构思,或是流光溢彩的语言,然后将这些内容抄写到自己的摘录本上,并反复品读,领会其中的奥妙,化为己有。长期如此,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深度广度、语言表达的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等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最美笔记”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定格一页整齐端正的书写,为的是塑成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方式,养成美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整体素质(见图3)。
图4
(三)“疫情主题作品”激发责任担当
疫情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征文、绘画、创意作品制作等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引导孩子至少完成一件疫情主题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抗疫阻击战中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们英勇无畏、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见图4)。
责任、担当是有分量、有能量的,这种能量就是疫情发生时钟南山院士、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的,何为家国情怀,何为英雄本色,何为国家脊梁。疫情考验本色,在疫情面前,他们勇往直前,他们就是真正伟大的英雄,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坚守,成了国家的中流砥柱。今天,各行各业要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拓荒精神”,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团结一心,他们的不惧牺牲是最好的生命课程。
非常时期的在线德育工作承载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我所在的班级延续了以往的德育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实施方法与路径,也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