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 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结合探索

2020-12-02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黄素梅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学习者教学内容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 黄素梅

STEM 教育源于西方,在初期其被广泛应用于高年级教育中,大量研究人员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STEM 教育能够更有效地培育综合型、创造型人才,而此类人才是世界各国非常需要的人才,这使得STEM 教育在各国间广为流传。现代教育领域对STEM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STEM教育不只适用于高年级教学,其在幼儿教育领域同样有着非凡作用。因此,人们开始探索STEM 幼儿园科学教育方式,并对此展开研究,这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STEM 教育特征

(一)循序渐进性

STEM 教育强调问题的循环与升级,在过程中教师要提出相关问题,让学习者在确认问题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尝试与探索行为,随后破解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再次提出同类问题,但每次提出的问题难度都要高于上一次,因此能够循序渐进地培育学习者能力,树立相关思维,锻炼学习者知识应用能力等,这就说明STEM 教育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如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以某科学项目为主,先对该项目的实现方法进行讲解,并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完成项目,或展开相关操作,待幼儿能熟练完成项目时,则可以深入项目原理,这样就能让幼儿愈发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树立科学观念,不断循环下,幼儿的科学素养将持续提升。

(二)跨学科性

STEM 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必然具有跨学科特征,即STEM 教育中包含的四大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互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也与各学科之间的应用关系相符。如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就要使用到数学知识,再通过数学知识去实现某种技术,最后通过技术进行工程式的作业,由此破解科学问题。同时,STEM 教育的跨学科特征还具有任意组合表现,即S、T、E、M 四个学科可以任意组合,因此STEM 教育具有多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STEM 教育作用。

(三)真实性

STEM 教育中虽然包含了四个学科丰富的理论,但其本质上更侧重于实际,强调使用贴合学习者生活,且真实发生过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这一点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操作都要遵从,因此STEM 教育具有真实性特征。STEM 教育真实性特征有两种表现:其一,问题必须真实存在,且学习者必须接触过类似问题;其二,问题的提出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可以在任意地点提出,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当前情景,这也体现出STEM 教育对真实性的追求。

(四)协作性

许多传统教育理念都忽略了学习者之间协作行为的教学作用,因此导致学习者时常处于独立状态进行学习,而这使得学习者学习范围狭隘,难以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学习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障。STEM 教育理念非常重视学习者间协作行为的教学作用,认为应当让多名学习者在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就能丰富学生学习视角,同时增强团队学习意识,这不但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还能让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增长。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目标偏差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增长幼儿的科学素养,这并不是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告诉幼儿某科学项目要怎么做、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对科学知识、现象等感兴趣,会主动思考相关问题,对这些科学现象有求知欲,这样幼儿在现阶段学习中就会迫切地想要吸收知识,这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及以上年级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成人后的发展。因此,科学素养的增长应当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意识与思想,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目标当如此。但现实情况显示,多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不符合科学素养增长要求,教师经常是向幼儿展示某种科学现象,随后开始普及原理、讲解操作,此举首先会导致幼儿学习难度增大,因为幼儿在现阶段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他们理解所谓的科学原理,所以无法有效进行学习,最多就是记住基本操作,而这只调动了幼儿的记忆力,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即使幼儿能理解科学现象原理,他们也会因为原理太过枯燥而不愿意学习,当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幼儿很可能出现一种消极的态度,即对科学现象不感兴趣,就算见到也不会主动探究。这就说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目标存在偏差,并不能有效培育幼儿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理论化

幼儿园科学教育难免会涉及一些理论,因此没有必要去避免幼儿接触理论知识,但这不代表幼儿园科学教育就要侧重理论,使得教学内容理论化,这种现象只会导致幼儿学习难度增大,久而久之,就会对教学内容丧失兴趣。现实情况中,许多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都来源于课本或相关教材,这些教学内容是标准的科学理论,而教师在教学中却比较依赖课本或教材,因此使得教学内容理论化。某些教师会采用举例的方式去弱化教学理论程度,此举确实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所举案例普遍来源于个人见闻,而教师较于幼儿肯定是见多识广的,使得许多案例都无法被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脱离了幼儿认知,依旧有比较严重的理论化表现,因此在STEM 教育理念下要改变这种情况。

(三)师生地位错误

根据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表现可知,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般是教师,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行为等都由教师决定,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较强的控制力。幼儿在教师控制下是没有实践空间的,无法主动地将自身想法付诸实际,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被动习惯,不会主动学习,更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幼儿主动提出的问题,会直白地告诉幼儿答案,这同样只让幼儿记住了知识,而没有掌握知识,也让幼儿在学习中依赖外力,自主能力较差。

三、STEM 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结合方法

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问题,下文提出STEM 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结合方法,旨在改善问题,全面落实科学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素养教育目标结合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因此能落实知识教育目标,缺陷在于素养教育功能不足。在STEM 教育理念下,学校或教师要树立科学素养目标,并将该目标与知识目标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让幼儿自己学会探索,他们才能感受科学魅力,这有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要使用相关方法让幼儿去探索,这也是实现目标结合的必由之路。

(二)理实结合

课本或教材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师不能太过依赖课本或教材,应当借助一些实际的内容去帮助幼儿消化知识、增长见识,进而提高幼儿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理实结合。理实结合中,课本或教材代表理论,STEM 教育下教师提出的相关内容代表实践,建议教师先进行理论教育,但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应当贴合幼儿生活,不能依照教师个人见闻提出。如教师在展示“传声筒”科学现象时,可以举“打电话”的例子,该例子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幼儿能理解,通过例子可知“传声筒”原理,同时也能增长见识、了解作用,使得幼儿对此类科学现象感兴趣。

(三)师生地位转换

STEM 教育理念与其他先进教育理念中都认为学习者应当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主动进行学习,并拥有实践空间,这能让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学习者内在素质的提升,这一点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也应当有所体现。当前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主导地位,自身则作为引导者来进行教学,如根据幼儿兴趣来提出某个科学现象,随后对幼儿提问“这个现象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呢?”由此幼儿就会开始思考,甚至开始着手实验。因为幼儿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拥有良好的实践空间,加之教师的引导,幼儿会有良好的主动性表现,进而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培育。

综上所述,本文对STEM 教育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结合进行了分析,阐述了STEM 教育特征、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结合方法。通过分析可知,STEM 教育有益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两者应当相互结合。但目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并未与STEM教育结合,其中存在许多问题,而采用文中提出的相关结合方法,能够让两者有益结合,有效解决现状问题,对幼儿科学知识、科学素养进行同步培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学习者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