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点亮心灯
——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2020-12-02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刘元玲

青年心理 2020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书写心理健康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 刘元玲

学校是重要的育人园地,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合格接班人的重任。然而德育教育不像知识技能的教学一样,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导致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德育教育。其实,德育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良好道德观念一旦形成,会对小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促进作用。现代小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元,思想越来越个性,所以班主任要用智慧点亮学生心目中的理想之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和谐,那么,学生就更容易发自内心地倾听教师的建议和引导;如果师生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教师的各项引导措施也难以有效落实。现代小学生的思想具有个性化,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是亦师亦友。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

首先,班主任要运用教学智慧,灵活地处理各种情况。小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或是同学之间发生了小摩擦,或是违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等。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班主任要用一颗包容与关爱之心来处理学生发生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比如自习课堂上,有学生在认真学习,而有些学生却在发呆,那么班主任不妨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让表现不好的学生可以向他们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教师传递出的正期望会成为学生向上的一种动力,会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进而朝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比如语文学科中的书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希望你能够写得越来越工整”等。

二、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实践活动,因为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所以任何方面的实践活动都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且实践活动还能够促使学生将良好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进而能够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因此,班主任不妨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首先,班主任可以布置相应任务,然后组织学生在家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如重阳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尊老、敬老的活动,在家组织给老人捶捶背、洗洗脚、整理衣服,或者是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洗头发、盛饭等。还有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父母。

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集体方面的实践活动。比如五一劳动节,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在学校周围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清洁工作,整理卫生死角,做垃圾分类、环保方面的宣传等。还有学校组织的运动会,班主任要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要引导未直接参与运动比赛的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从而有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重点关注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由于生长环境、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他们或是在学习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或是经常做出一些违反班规校规的事情。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那么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而且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重问题学生的转化。

我们班的李同学,经常让我头疼,他或是在课堂上发呆,或是扰乱上课秩序,或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跟其他学生发生激烈的争吵。为此,我经常找他谈话,可是李同学每次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到底要怎样让他敞开心扉呢?我陷入了深思。一次课间,我提前走进教室,听见李同学正在跟何同学描述他的美术作品,然后我走过去一看,发现李同学的绘画能力确实不错。于是在一次的聊天中,我就以绘画为切入点,询问李同学如何画人物画,李同学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滔滔不绝地分享他的绘画心得。看到李同学对绘画如此感兴趣,我便委托其担任宣传委员,让他负责板报作画,并在班级内充分肯定了李同学的绘画能力。李同学被表扬后,各方面的表现均有了一定改变,他不仅开始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与班级同学的相处也友善了很多。

四、加强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既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的引导与督促,也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己循序渐进的努力。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因此,班主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优化问题设计,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思考与练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书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电脑阅卷背景下,学生更是要注重书写的工整性和规范性。班主任可以每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书写比赛,将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到黑板报上,让学生在互相影响与启发中加强书写练习。

再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用语、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的言谈与外在形象会给人直接的印象,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小学生养成勤洗澡、勤换洗衣物、文明用语等良好的习惯。具体措施可以是每天检查学生的仪表仪容,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个人卫生问题,那么班主任就要对其展开教育引导,并联系其家长,使其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背景下,拥有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学生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首先,班主任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想以及生活认知能力比较欠缺,很多时候,在成人看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脆弱的一面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突然发生的事情。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教会他们运用多样化的思维看待问题,告诉学生坚强面对他们所的问题。班主任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具体的案例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其次,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引导。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引导。如果班级中有情绪化比较明显的学生,那么班主任就要单独找其沟通,向其讲述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措施,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和提升。

再次,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注意对其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家庭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果家长心态积极向上、情绪稳定,那么其子女多半会受到父母的良好影响。相反,如果家庭环境氛围总是很紧张,甚至是吵架、争执不断,那么学生的心理与性格当然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要引导家长与其子女展开积极的亲子互动,从而让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帮助下获得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每一个学生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他们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让我们特别生气特别失望,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正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养成教育,并组织展开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书写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