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研究
2020-05-21江山
江山
摘 要:本文针对体育表演专业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心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表演艺术的实践活动中,由专业理念的倡导、实践、提炼和升华,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所形成的精神,体育艺术人文素养是专业文化内涵核心与专业建设起点。价值观、象征物和行为方式由核心向外主要共同构成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要素。共有性、融合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是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在表现上存在差序格局,多元并存、各具特色,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对体育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依赖与突破。通过体育表演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创设课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特色鲜明的体育艺术作品为载体增进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认同;健全有形的制度推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特色的形成等方式以促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艺术的依赖是体育表演文化核心和内涵的凝练需求。作为交叉型的新专业,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是最终的目的,要做到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内核。
关键词:体育表演 专业文化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a)-0239-03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以质取胜的重中之中。专业文化指专业所具有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体系、情感态度、行为范式和传承方式的总和,是本专业师生围绕培养目标而共同遵守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是专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培育具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是在专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1],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体育院校的表演专业(下称体育表演专业)是体育与艺术交互融合产生的新专业,全面提升体育表演专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挖掘体育表演专业的文化内涵并运用到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其真正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新兴专业。本文从专业文化内涵的角度探讨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表现与创新。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是专业发展的“精神内核”,参与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支撑着专业的外部风格和生命力。从专业发展规律来看,文化建设是源泉,为专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不仅是专业发展程度的标志,也是专业进步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先进的专业文化可以促进专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促进专业的交流、融合和创新,推动专业不断完善,声名远扬。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专业文化研究需要深入探讨。体育表演专业自2003年开办,经历16年建设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然而,目前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发现,关于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研究目前几近空白,体育表演专业文化问题也一直困绕、焦虑着从事体育表演教育的人们,因此迫切需要我们从内部挖掘,抓住专业建设的文化精髓,提炼文化核心、独特的专业理念与特征。
1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解析
专业文化是一个抽象又复杂的综合体,对专业的发展建设起引领作用。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的挖掘程度衡量着专业生存与进程,是检验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教育者审视自身整个专业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生存状态时,开始突破以往体育类专业的概念和范畴,从纯粹体育技能教育转向体育艺术教育文化实践内在和自我生成转向。
1.1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核心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是体育表演专业独特的文化蕴涵、办学理念和价值体系的根本体现,反映了专业理想、价值追求与使命责任,从而对这一群体的目标、定位和行为方式起着强烈的驱动作用[2]。体育表演专业文化是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不断积累和创造的,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区别于其他专业,是以实现体育表演为目标的,是融合体育与表演艺术的精神、物质与财富的总和。广义的体育表演专业文化指体育表演专业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精神和物质产品,以及与体育表演活动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能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不能脱离体育表演本身,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的融合,从而营造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鮮明的专业文化。它包含文化形态、文化底蕴、体育与艺术的权威知识。其核心是体育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精神,是人们在体育表演艺术的实践活动中,由专业理念的倡导、实践、提炼和升华,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所形成的精神,体育艺术人文素养是专业文化内涵核心与专业建设起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要素
构成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要素,由核心向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即专业精神,体育表演专业的全体人员所认可的意识形态和共同遵守的规则。第二,象征物,如特色鲜明的体育表演代表作品、具有专业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等展现体育表演专业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第三,行为方式,指本专业教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业方式,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对全体成员的影响和熏陶,最终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行为方式是专业文化明确、集中、外显的体现,也是各学校专业特色的直接表达[3]。
1.3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3.1 共有性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各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体育类艺术专业管理者、师生等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共有性使体育表演专业区别于其体育类或艺术类相关专业,是专业特色的表现。共有性使全国各体育院校的体育表演专业形成文化统一体,体育表演专业存在的才有独立的生存空间。
1.3.2 融合性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显著特征。融合性表现在看似不同的体育与表演艺术不同元素间的接触、交汇,是体育与艺术在发展进程中主动联系,相互渗透、揉合的产物,其专业文化必然融合体育与表演艺术而形成,融合性是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显著特征[4]。
1.3.3 多样性
文化发展本身是多样的,体育表演专业根据各院校的特点建设而成,必须带有地方的特色,还有各院校师资力量、学校环境因素等,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包容多种文化形态的存在,使其既具有统一性又各具特色。多样性保证了专业文化繁荣,有利于体育表演专业的延续发展。
1.3.4 发展性
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艺术的绚烂多姿,体育表演专业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完善,相应的专业文化也在吸取时代精神,丰富内涵、转换和革新原有的形式与运作轨迹[5]。对旧文化有所扬弃,对新文化因子选择性接受,从而实现专业文化本身的觉醒。
2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表现
2.1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差序格局
十年坎坷,十年轮回。体育表演专业自2013年进入第二个发展十年期。专业建设者们逐渐认识到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6],对于次新专业而言,每个学校在建设专业的时候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师资水平、地域特征及对体育表演内涵的理解进行教学各部分的设置。这样的差序格局是专业建设者在“摸着石头过河”,找寻蕴藏在专业文化中的内核,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为范式,从完全体育的竞赛走向体育艺术相结合的表演,从长期约束创新的“技术决定论”,走向多元并存。由于各体育院校的地域、学科、校园文化存在差异,高校的体育表演专业文化也各具特色。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专业文化定位,并将其贯穿到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学校人文精神、表达文化内涵,营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文化。
2.2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对体育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依赖与突破
体育表演专业因其产生的根基是原体育类相关专业,因此在基础设施、课程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依附于原有体育学的相关专业,体育表演新专业的文化形成深深受到体育专业文化的影响,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多方面深受体育专业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育院校学生培养的“思维定势”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思想等各种渠道影响着新兴的体育表演专业。体育专业成熟的专业建设经验为新专业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新兴的体育艺术交叉型专业势必突破原有专业文化的惯性,创造新发展空间。
虽然植根于体育院校,但体育表演专业的核心在于体育艺术精神,是体育现象的艺术呈现,是体育现象的审美评判,是体育活动的艺术观照,因此对艺术的依赖是体育表演文化核心和内涵的凝練需求。作为交叉型的新专业,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是最终的目的,要做到兼容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文化内核。
3 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活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文化也是随着专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使专业更生机勃勃。文化创新是一种自觉行为,体育表演专业建设的是从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内涵的核心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方法,使之自身不断丰富更具吸引力,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不断提升。专业文化虽然是隐性的,但可以通过各种载体投射出来,培养计划、课程方案、实习实训、表演作品、制度引导等方式都是其文化创新的基本方式。
3.1 通过体育表演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概念由费教通先生提出,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我觉醒、自我创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关键是激活主体。体育表演专业的师生们应站在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沿,要充分释放以专业为载体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专业文化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本专业的师生,因此,提升本专业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进而促进他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定位已成为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通过提出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专业思维的真实过程,营造强烈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明确兴趣,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7]。使学生在潜心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接受专业文化的教育,在和谐观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又不断丰富着专业内涵。
专业文化建设是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具体单位,它是渐进、协调和整体的。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对体育表演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师资、办学软硬件及学校的方方面面,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和各门课程在整个培养计划中所处的地位,制定课程建设目标,优化和改革整体结构[8],注重知识、能力、质量协调发展的主线,构建、丰富新的课程体系[9]。
3.2 创设课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专业实践的核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体育表演专业建设是首要任务,是实现体育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集中体现,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需要。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社会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其中良好运动技能与艺术修养、艺术表达相结合的能力是重中之中。体育表演人才的实践性特征非常突出,构建教学体系时要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兼顾运动技能与艺术修养,培养体育的艺术表达为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环节中穿插大量的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课堂”放置于各种社会活动和行业实际工作中,在实训体现中培养创新思维、丰富艺术想象和艺术感受力,提升技艺。
3.3 以特色鲜明的体育艺术作品为载体增进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认同
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应。对专业文化的认同是对专业集体意识和价值观的认可,对体育表演文化认同感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认同帮助学生找到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文化认同与所从事的活动密切相关。优秀的体育表演艺术作品具有美的特质,构成艺术审美的前提,不仅打动人心,而且培养人的审美感受;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进一步理解体育表演的内涵与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体运动与表现来塑造运动的艺术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体育活动中的艺术现象,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当学生的技术技巧掌握达到一定水平时,人的内在修养和文化内涵成为作品艺术风格高低的关键。因此体育表演必须把运动技能培养同人文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对作品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口味旨趣、道德追求深入理解,从而在体育表演中保持文化基因。
3.4 健全有形的制度推进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特色的形成
专业文化形成需要长期历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体育表演专业文化建设的初期会有很多冲突和不和稭现象:既得不到体育人的认可,也得不到艺术人的认可;对体育艺术作品的评价莫衷一是。因此迫切需要制度进行规范和规定。制度将把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中,慢慢形成专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在系统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逐渐将系统规定的东西内化到内心,完成了外在系统到内部认知的转变过程,慢慢形成专业价值标准、共同精神力量和专业师生的追求[10]。制度带有制约性,是显性、刚性而逐渐形成的文化则带有自发性,是隐性、柔性,制度的建立体现了专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思想的导向性。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专业文化,体育表演专业文化,一旦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便会成为组织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该专业赖以生存的组织精神,并为专业创造价值,形成竞争力。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体育表演作品等为载体挖掘体育表演专业文化的内涵,搭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品文化底蕴、专业建设整体思路的平台。文化不是静态的过程。对于体育表演专业而言,专业文化刚刚形成,仍处于不断变化发展巩固之中,体育表演工作者们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广泛吸收中外体育、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丰富体育表演专业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永清,朱锡,侯海亮,等.学科文化内涵与学科文化建设[J].大学教育,2015(8):19-21.
[2] 赵克理,于东军.从职业技术生存到职业文化生存的转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18-21.
[3] 于东君,赵克理.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分层与功能[J].职业时空,2013(7):10-12.
[4] 季扬敏.“体艺融合”视域下体育专业剧目创新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8.
[5] 林丽萍.专业文化: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纬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9(7):86-88.
[6] 焦帅.北京体育大学表演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发展规划研究[D].北京體育大学,2016.
[7] 李乾坤.专业文化:支撑高职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实体[J].职业时空,2014(6):5-8.
[8] 徐秀伟.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关系之比较[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3)85-86.
[9] 吴靖芳,刘卫平,张静,等.以教改和科研为载体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8):1148-1150.
[10] 张青.高校旅游教育中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9-60.